鲶鱼学术劳育说:实践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衔接融合我之见
——融合共育和而不同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人才
五育通 2022-06-19 17:30 发表于北京
鲶鱼学术劳育说:
实践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衔接融合我之见
——融合共育和而不同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人才
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核心成员职教鲶鱼河南商丘技师学院
侯银海(收集整理)
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最早将劳动教育列入教育内容的,可追溯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方针。然而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劳动教育在政策中有体现,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育人实效发挥。
“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的提出,首先是政策推动、顶层设计的产物。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 “提升智育水平” “强化体育锻炼” “增强美育熏陶” “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国务院办公厅则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等,来“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与此相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部正在加快研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实施路径。“劳动教育”因此成为“五育并举”背景下新的研究热点。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目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是对劳动教育本质认识的回归。它既有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引领,又传承了“耕读传家久”的传统,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调教育要与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劳动相结合、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劳动精神。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思考体系建构,突出传承性、制度性、操作性和时代性。
01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融合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些劳动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呢?
对此产生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只有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一体化整体架构,才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综合育人功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育人目标“律己、逸美、创新”的统领下,提出了“寓劳动教育于课程”的整体育人思路,开启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学科课程体系融合:是指基于学校整体劳动教育方案下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公共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解决劳动教育的问题。不是在学科课程体系中融合劳动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基于学校整体劳动教育方案框架下利用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和劳动体验,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每个学科教师都是劳动教育的专任教师。
基于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方案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学校整体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最核心的目标。
劳动教育中融合学科课程体系的知识需要根据劳动活动,灵活实施,让学生感受到可以利用学科知识解决我们劳动中的问题,提高自己学好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劳动精神。
2
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融合设计类型
基于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方案是指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学校整体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研究出学校整体劳动教育应具备的要素。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有操作路径的,按下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加速键”,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好文件精神,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资源的融合开发就能够与劳动教育的实践“同频”、与劳动教育的时代“共振”。
找准各学科相关知识开发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群
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首先要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渗透教学。各学科教师要找准自己本学科中有关“劳动教育”方面的知识,系统开发出与各学科教育相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群。同时,各学科劳动教育课程之间要形成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劳动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融合任务+活动五大融合点。劳动实践活动、技能练习活动、工艺制作活动、设计创作活动、职业体验活动。
(一)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学科”融合课程
案例1、《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小学版)
版权有《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总编委所有侵权必纠
学科一、学科 妙笔生花书写芳华劳动 语文
• 《识字与写》中的劳动
• 《阅读习作》中的劳动
• 《口语交际》中的劳动
学科二、数学 神机妙算积累数字劳动
• 《数与代》中的劳动
• 《图形与几何》中的劳动
• 《统计与概率》中的劳动
学科三、英语 句珠玑道出外语劳动
• 《英语言知识》中的劳动
• 《英语言技能》中的劳动
• 《英语言文化》中的劳动
学科四、音乐 天籁之音飘荡空中劳动
• 《体验音乐》中的劳动
• 《模仿音乐》中的劳动
• 《探究音乐》中的劳动
学科五、学科 运动流汗练就强健劳体育
• 《运动与参》中的劳•
《运动与技能》中的劳•
《身体健康》中的劳动
学科六、美术 神笔马良绘出纸上劳动
• 《造型表现》中的劳动
• 《设计应用》中的劳动
• 《欣赏评述》中的劳动
学科七、道法 德才兼备培育拔萃劳动
• 《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的劳动
• 《愉快积极地生活》中的劳动
•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劳动
学科八、书法 颜筋柳骨力透纸背劳动
• 《硬笔学习》中的劳动
• 《毛笔学习》中的劳动
• 《书法魅力审美》中的劳动
学科九、综实 运筹帷幄扭转乾坤劳动
• 《研究性学习》中的劳动
• 《社区服务与会实践》中的劳动
•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劳动
学科十、信息 绚烂云储爆炸信息劳动
• 《应用技能》中的劳动
• 《信息素养》中的劳动
• 《技术创新》中的劳动
学科十一、劳技 脚踏实地创造历史劳动
• 《材料与工具》中的劳动
• 《加工与组装》中的劳动
• 《使用与维护》中的劳动
学科十二、科学 科技创新铸就智慧劳动
• 《物质科学》中的劳动
• 《生命科学》中的劳动
• 《技术与工程》中的劳动
案例2、《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初中版)
版权有《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总编委所有侵权必纠
学科一语文 神来之笔 抒写现实劳动
《孝亲敬老》中的劳动
《社戏》中的劳动
《敬业与乐业》中的劳动
学科二数学 方圆几何 勾画创意劳动
《有理数》中的劳动
《轴对称》中的劳动
《相似三角形》 中的劳动
学科三英语 出口成章 秀出公益劳动
《环境保护》 中的劳动
《旅游与交通》 中的劳动
《传统节日-春节》 中的劳动
学科四历史 源远流长 创造千秋劳动
《制作历史台历 感触农耕文明》中的劳动
《访谈家中长辈 记录劳动传承》 中的劳动
《布置历史板报 感受劳动创造》 中的劳动
学科五地理 大千世界 领略万物劳动
《我为校园画平面图》 中的劳动
《如何做天气预报》 中的劳动
《我为地球做模型》 中的劳动
学科六道法 胸怀天下 勇担公益劳动
《美好集体有我在》中的劳动
《积极奉献社会》 中的劳动
《多彩的职业》 中的劳动
学科七物理 格物致知 探索规律劳动
《减少噪音小卫士》中的劳动
《安全用电社区实践》 中的劳动
学科八化学 学以致用 探索科学劳动
《家庭美食》 中的劳动
《燃料使用》 中的劳动
学科九生物 生命智慧 点亮生活劳动
《为我家庭做泡菜》中的劳动
《打理家庭小药箱》 中的劳动
学科十音乐 乐舞相融 创造艺术劳动
《奏》中的劳动
《舞》中的劳动
《唱》中的劳动
学科十一体育 百炼成钢 锤炼意志劳动
《规律运动》 中的劳动
《奔跑》中的劳动
《跳跃》中的劳动
学科十二 美术 妙笔丹青 绘就美好劳动
《节水展板倡导劳动节俭》中的劳动
《定格动画考验劳动合作》中的劳动
《校园活动锻炼劳动能力》中的劳动
学科十三信息 智能数据 共享信息劳动
《小小电脑清洁师》 中的劳动
《运动会海报设计》中的劳动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融合劳动教育的主题,每个主题下都有三个具体的实践任务,从不同领域谈学科与劳动教育是如何融合的。我们尝试将劳动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中,以学科如何落实劳动教育为抓手,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在教学中,梳理体现劳动精神、劳动价值、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的学习内容,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梳理各学科教材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在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价值观培育,在数学、科学、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操作和劳动技能、实验技能的培养;在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等学科有机融入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强,总结了一些教师教学的经验,编写了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案例,使学生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不仅创造了幸福新生活,也践行了幸福新生活。
2. 普通高校劳动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专业”学科融合课程公共课、通识课 必修课、选修课分为 专选课 公选课。
对于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重在通识性与职业性劳动教育的结合,尤其是对劳动态度的把握和实践。这里的职业性劳动,是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的劳动,发挥着促进学生形成“行知合一”劳动观的作用。
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应建立正规的劳动教育体系,一要开发与劳动知识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即“劳动+”理论系列课程,如劳动哲学、劳动伦理学、劳动文化学、劳动社会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教育学等;[20]二要建设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即“劳动教育+专业”融合课程,在专业学习中融入专业劳动知识与技能;三要设置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课程,包括与专业相关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开发实训场所,还有开展与社会服务有关的社区或志愿者活动,与自我生活有关的勤工助学、公益劳动等。
普通高校的劳动教育,重在以专业为导向,要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强调实践出真知。这也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精华。例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如墨子及其弟子崇尚“学者加工匠”的行为方式,《墨子·小取》指出“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都是把科学活动建立在“工匠”实践劳动的基础之上,这成就了涵盖光学、力学、数学、几何学、逻辑学等多门学科的《墨经》这一传世佳作。[21]
3.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学科课程体系融合——“劳动教育+专业”学科融合课程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
《实践劳动教育专业学科融合新课改》(技工版)
版权有《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总编委所有侵权必纠
案例1、(数控加工专业基础学科)
学科一、机械制图图物融合 识绘并用劳动
学科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珠联璧合 毫厘不差劳动
学科三、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匠心工艺 至臻品质劳动
学科四、 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以柔克刚 决胜千里劳动
学科五、机械基础强根固基 各显其能劳动
学科六、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精准快稳 事半功倍劳动
学科七、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物以类聚 形神合一劳动
学科八、计算机制图比葫画瓢 神机妙算劳动
学科九、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追根溯源 迎刃而解劳动
学科十、机床夹具张弛有度 动静结合劳动
学科十一、机床电气控制机电互补 相得益彰劳动
学科十二、CAD/CAM应用技术匠心筑梦智造未来 劳动
学科一、制图图物融合 识绘并用 劳动
学科二、极测珠联璧合 毫厘不差 劳动
学科三、机制匠心工艺 至臻品质 劳动
学科四、液压以柔克刚 决胜千里 劳动
学科五、机础强根固基 各显其能劳动
学科六、数编精准快稳 事半功倍 劳动
学科七、金材物以类聚 形神合一 劳动
学科八、计图比葫画瓢 神机妙算 劳动
学科九、金切追根溯源 迎刃而解 劳动
学科十、机夹张弛有度 动静结合 劳动
学科十一、机控机电互补 相得益彰 劳动
学科十二、计辅 匠心筑梦 智造未来 劳动
案例2、专业基础课《旅游地理》
《实践劳动教育专业学科融合新课改》(职教版)
版权有《实践学科劳育融合新课改》总编委所有侵权必纠
《旅游地理》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教学实践
“地、水、气、旅、导、衣、
食、住、行、购、娱、享”
地:地理自然人文领略万物劳动
水:水域水域风光鬼斧神工劳动
气:气候气候气象自然物候劳动
旅:旅游外出游览拔山涉水劳动
导:导航方清路明体验科技劳动
衣:衣服衣裳服饰千针万线劳动
食:自食自食其力自我辛勤劳动
住:住宿夜住晓行旅途奔波劳动
行:行程行程安排服务旅行劳动
购:购取按需购取节俭尊重劳动
娱:娱乐休闲娱乐品味文化劳动
享:分享风光分享感受幸福劳动
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润心无声,探索新时代劳动观理念下,学科课程融合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也能有机融合,紧紧围绕劳动概念、劳动价值、劳动教育来分析内涵,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设计的方案。经过实践,收到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侯银海手机18637088026
2020年8月31日
五育通劳动教育学习、实践,管理与数据云平台,劳动教育生态整体方案服务商,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数字赋能,为学校提质、增效、减负!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如有合作意愿,欢迎来电咨询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