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他从电焊工学徒逆袭成了职业学校正式教师,“职教鲶鱼”真牛!
嘿!他从电焊工学徒逆袭成了职业学校正式教师,“职教鲶鱼”真牛!
教育时报 全民职教 2021-01-30 00:01
他中学毕业,在不多的选择中,当了电焊学徒工。
他不甘平庸,从工厂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一名职校教师。
他与众不同,像鲶鱼一样不断搅动职教界。
侯银海说——
我是从学徒工变成“职教鲶鱼”的
不管走到哪儿,侯银海都会拿有一面印着“职教先锋”的小红旗,这是他走出去的标志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侯银海”这3个字,就能搜出成千上万条信息,其中出现最多的是“职教鲶鱼”这4个字。你也就能了解,他为何只是商丘技师学院里一名普通教师,却在网上有那么多关于他的资讯。1月3日,记者采访了侯银海,听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职教老师的故事——
课堂上的侯银海,总是活力四射
上世纪90年代,我中学毕业便没再上学了,去我老表开的一个电焊门市部里当学徒工。当时干的活是焊铁门,一天焊一个能挣10块钱。
那时候小,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又不甘心回家种地,总觉得应该找个像样点的工作单位,否则这一辈子就没有啥奔头了。干了几年,正赶上我们汤阴县的一家机械制造厂招占地工。占地工是啥意思吧,就是他们厂子要扩展,扩展就要买地,被占了地的这个村的人有名额能进他们工厂工作。我抓住了这个机遇。
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我非常珍惜。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我知道努力。白天在单位多学多看多体验,晚上就读报刊和专业书籍丰富自己。
现在想来,我觉得是厂里的岗前培训成就了我的今天。当时进厂后,岗前培训进行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掌握了一门《机械基础》和一门《机械制图》。靠着这两门课程学到的技术,我从车工、钳工做起,一步一步就干到了技术科科员、工艺设备科科员。这中间,我一直在搞新产品研发,能力也提升到了机械制造工程师。
达到机械制造工程师后,我的心里开始犯嘀咕了。我们的那个厂吧,是允许你一个月请几天假的,但是我一般不请假,每个月都是满工作量。当时我们工资很低,作为技术工每个月平均只有四五百块钱。而我父亲是一位老师,那时候每个月有一千多块钱工资。正规的企事业单位有寒暑假还有星期天,工资还那么多,我们干满点的才拿到这么点钱。当时一对比,我心里就有些不平衡了,也想到事业单位去工作。
在这个时候,我又接触到了几位分配到我们那儿的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很多地方比我优越:精力旺盛、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聪明,但他们在工作上就是进步缓慢,缺乏工作热情和悟性、灵气。其实,很多职场新人都处于类似的状态。我和他们年纪相差不大,有一些共同语言。在技术方面,常常是我指导他们。看着他们对工作越来越有感觉,我也很开心,同时也激发了想当一名职教老师的梦想。我常想:像他们那样的工作状态,怎么能让工厂的技术整体提升呢?即便自己能在厂里带几个徒弟,又能影响多少人呢?只有去职校做老师,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
2004年,在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当外聘老师的侯银海
有想法还得有能力。2001年,我就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到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上了一个成人大专。我们班当时最小的同学17岁,我那年都31岁了,在班里属于大叔级别的。
其实上成人大专的两年,我并没有学到太多的文化理论知识,但我又抓住了一个机遇。我的一个同学,当时是济源一所技校的老师。我们分到一个寝室后,受他的影响,我先后拿到了中级、高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2003年,临近毕业,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招老师,靠着这些证书,我就去当了半年的外聘教师。之后,我又去了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原郑州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当外聘教师。就在这段时间,我又考取了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006年,商丘技师学院公开招聘教师,还帮助解决事业单位编制。我拿着自己所有的证书,通过了招聘考试,到学校的机械应用技术系开始做实训指导老师。
做老师,我是半路出家,有不小的压力。到学校工作时,我已经35岁了,与年轻教师相比,自己读的书不够多,学历不够高;与年长的教师相比,自己的授课经验少,知识积累不够。但是,我很快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对工厂的情况熟悉,知道技术应用的实际环境和实际要点;肯钻研,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学生更喜欢的材料。我全身心投入,只要学校有公开课和教研活动,我都认真参加。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付出得到了很大的认可,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全国专业报刊上,还有多个课件在省里获奖。我记得,当我的课件获奖、论文发表时,我那在郑州机械研究所工作的博士生导师大哥还不以为然地说:“你一个大专生能写什么论文?”我当即反驳说:“英雄不问出处啊,这些都是我从实践中得来的,总比你们抄书本有用。”
尽管在短短几年间取得了一些教学科研成果,我自己却很清醒。老师不能接触最前沿的理念并运用到教学中,就不可能教出思维活跃、视野广阔的学生。我决定走出去,学习职教同行的宝贵经验。
近10年来,侯银海不断到各地传经送宝,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很受欢迎
在一次次游学的过程中,我接触到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各地有影响的专家、一些观念新锐的校长和一些教育学会、协会的负责人。在不断访师问友的过程中,数不尽的新观点让我大开眼界,催发了我的新灵感和新设想。
但是这个过程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做出点成绩,影响更多的人,一定要避免孤军作战,一定要团结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职教同人。于是,在2011年我创建了“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肯定和支持。
之后每到一所学校,或和一群同行交流,我都会拿出一面印有“职教先锋”的小红旗与大家合影。这是纪念,也是我走出去的标志。从2008年到现在,我以演讲者的身份进行了500多场次校际校企的交流,我创建的众多聊天群,已经有数千所学校的近万名职教同行加入。
2014年,已过40的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是一次偶然,我应邀到重庆一所中职学校讲学,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就建议我参加他们学校面向全国的公开招聘。我当时就想去试试。
到了竞聘现场,我看到前来竞聘的老师并不多,但其中有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也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名师……而我是年龄最大的考生,只有成人教育专科学历,只是一线工勤实训教师,好像没有任何优势。选拔设有实操、面试几个环节,最后我的总成绩是第一名。这一结果让我惊讶万分。
可命运跟我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体检时,一个并不太重要的指标不合格——血压偏高。血压高不是录取一个教师的关键指标,但当时有一份文件上规定:有血压高状况的人不能引进。最终,我与这个机会失之交臂。为此,《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还对我的这件事进行了采访报道,也引起了社会对人才评价机制的争论。
没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的确遗憾,但那次经历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实力。
因为一次会议,我认识了山东济南铁道技师学院的车希海老师,他跟我讲了“鲶鱼效应”的由来,并称我为职教圈里的“鲶鱼”。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记在了心上,把自己的网名从此改为了“职教鲶鱼侯银海”。
近十年来,我走过了全国十几个省市的300多所职业院校和高校,近万名职教同人和近百名职教专家、校长听过我的职教经,反响算得上强烈。我也被众多职教同人称为“会激活职教新思想、传播职教新理念”的“职教鲶鱼”。
这就是我的故事,虽然不算传奇,却没有谁能够复制。
来源 :《教育时报》
作者:靳建辉 王帅帅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省教育发展基金会”。
觉得不错,请点赞↓↓↓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江苏高三男生跳河身亡案,凶手不是早恋
全民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面向
全民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哈佛团队8年研究成果:如何实现“玩中学”?
全民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