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职教强国梦的“草根教育实践家”
一个有着职教强国梦的“草根教育实践家”
职为职教 2020-08-04 17:54
一个有着职教强国梦的
“草根教育实践家”
——记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创始人
侯银海老师
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提到教育家的时候,往往提到古代的多现代的少,外国的多中国的少。在大家的心目中,教育家是至高无上的,而大家通常把教育家的标准又定的太高,而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与转型需要更多的教育家出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经提出当代教育家的三条标准:一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毕生的事业。二要在工作中钻研,敢于创新,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三要工作出色,经验丰富,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为广大教师所公认。有着“职教鲶鱼”之称的侯银海老师虽然具备以上的三个条件,但他还是坚持不让我用“教育实践家”这五个字来称呼他。
一、“走出去”的游学旅程足足能绕地球3圈
“侯银海,男,1970年生,汤阴县人,现任河南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在百度里搜索“侯银海”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基本信息,紧接着就是后边一大串让人艳羡的称谓。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创始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兼职研究员……
这些成绩的获得是与侯银海老师的经历是分不开的。“走千所职业院校、拜万名职教同行,寻职业教育灵感,不追明星追名师”——这是侯银海在2011年开始游学的初衷。截止2014年12月,他参与交流的院校活动达到206次,按照到达目的地的往返路程计算,他游学总里程达121483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40075.7公里的3.03倍。
——争做一名有奋斗感成就感的职校教师……
——塑师行、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校际巡讲交流……
——全国中职示范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每隔一段时间,一个热门的活动就会在职教老师的群体中热烈地传播着。而发起这场具有正能量的倡导的不是相关部委、协会或其他组织,而是来自在一线工作了10年的职教教师——侯银海。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提起“侯银海”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关键词:“职教先锋团队”、“职教鲶鱼”、“草根”、“特色校园文化”、“游学”……一面印着“职教先锋”四个黄字的小红旗在职教发展最有特色的地方,会经常的出现。高擎旗帜的,正是草根职业先锋团队的侯银海老师。在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教育教学一线的职业教育同仁的面对面的交流中,侯银海老师以一个老师的责任感,以一份职业荣誉感,以一个教育家的情怀关注着身边的每一次交流,关注着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种种现象。
在人们眼中,侯银海是个有股子干劲的老师,是个眼界开阔的老师,是个有影响的老师。他的出现经常给我们带来出人意料的做法和观点。而这里有个问题:因此,很多老师就在想:侯银海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一名职教圈里的名师的呢?又是什么促使他从一名普通的职教老师成为职业教育先锋团队的领军人物?是什么动力和理念支撑他持续进行着职业教育理念的传播?什么支撑着他以教育实践家的情怀和视角投身职业教育事业呢?
二、海绵一样的学习能力让他从工人成长到教师
和很多名人一样,在人群中见到侯银海并不会让人觉得他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但随着接触的深入,我们会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朴实的活力和智慧。他脸上总挂着和善的微笑,眼神除了热情还流动着灵性,并不高亢的有点沙哑的声音却显得有吸引力——这就是他特有的魅力。
有着教育情结的侯银海从不讳言自己的草根出身:做老师之前,他曾经在个体户电焊门市部做过学徒,做过农民工,后来在河南汤阴县的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参加工作先后做过车工、钳工、技术科、工艺设备科科员。
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总结了一套从实践中学习的经验,同时在工厂中他也看到刚毕业的学生有学历却没有工作的技能,缺乏职业素养,没有工作热情。这样的工作状况怎么能让工厂的技术整体提升呢?他认识到只有去职校做老师才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2003年9月,侯银海终于如愿以偿来到到河南省煤炭技工学校工作,任钳工实习指导教师;2004年2月转到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原郑州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工作,任钳工一体化教学教师。2006年,通过商丘市引进高技能人才进入商丘技师学院,成为一名事业单位编制的实习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那时候,侯银海已经三十五岁了,他感觉到不小的压力:与年轻的老师相比,自己读的书不够多;与年长的老师相比,自己的教学经验少。但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坚持着适应和学习,在那个阶段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他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对工厂的情况熟悉,知道技术应用的实际环境和实际要点;自己勤于钻研,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学生更喜欢的材料;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空白,恰恰使自己充满了海绵一样的吸收能力和学习能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源于实际的思考与总结使侯银海大大受益。我注意到,这几年署名侯银海的论文接二连三地发表:2005年4月《谈析职业技工学校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发表于北京《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3月《VCD光盘媒体课件在钳工生产车间中应用的尝试》发表于北京《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1月《数控变量编程的应用》发表于深圳《模具工程》;《钳工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煤矿安全规程知识课件》《金工实习安全教育课件》荣获2005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08年9月《识读游标卡尺、正确测量操作方法》课件荣获200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侯银海清醒地给自己定了位:“与那些老教师相比,我恐怕一辈子都无法超越人家。但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需要有更广泛视野的教育家,而不仅仅是个好老师。自己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向业内的老师取经。”基于这样的想法,侯银海独树一帜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向知名的同行学习是捷径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一般人都是把读书作为学习的抓手的。而侯银海发现,理论派和学院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职教领域技术更新快,各路精英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着自己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从书本到书本的论文不会对职业教育产生真正的推动。”侯银海说:“真正的学习是从实践中学习,要与专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10年前的“走千所职业院校、拜万名职教同行,寻职教灵感的目标,倡导不追明星追名师”的想法,在今天被更多的老师认同,并奉为职教新风尚。而这个过程也成为侯银海自己用行动对“有奋斗感成就感的职校教师”的最好的诠释。
“最初侯老师畅谈建立职教联盟的设想,并且提到了要做课题,要出书。说实话,起初我是有点怀疑的。因为我了解到侯老师的学历水平并不是很高,现在即使研究生做课题、出论著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一个技校毕业的人呢?但是,侯老师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坚守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把它变成了现实。”这番话是一些老朋友与他相识多年之后对他的评价。
他广拜天下名师,访天下名校取职教真经,策划举办了职校校际学术交流和送教进校门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在交流不断、创新不断、收获才能不断的理念指导下提升自己,把自己从一个不懂职业教育的门外汉,培养成为高级技师并跻身国家级中职示范校建设项目师资培训师行列。
在一次次游学的过程中,侯银海接触到各地职业教育的探索者,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感受着社会对职业教育巨大的需求。一系列的名师,数不尽的新锐观点,让侯银海大开眼界,也不断迸发着灵感和新的设想。就是在众多职教名家的鼓励和支持下,“草根职教先锋团队”应运而生。
四、教育的真谛源于教学一线的声音
2010年开始,已经在职教圈里小有名气的侯银海开始承接一些国家级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调研小额资助项目。在长期的游学过程中,在与众多专家的交往中,他深刻的体会到要做出点成绩影响更多的人,一定避免孤军作战,一定要团结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职教同仁。
于是,以自己的课题组专家团队为基础,他组建了职教先锋团队,并且深入到各地职业院校求取职教真经。
侯老师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五对接彩色图解版《职校生入学指导》教材,得到了全国职教同仁和学生的肯定。德育专家蒋乃平老师为草根职教先锋题词“职教兴亡匹夫有责”,在序言中称此书是职校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导师”。这本书的出版,让全国很多职业院校的领导“认识”了侯老师,并慕名邀请侯老师携书到他们学校进行校际学术交流。
2014年6月29日,侯银海在第三批中职示范校重庆云阳职教中心做了一天的交流。校长刘红对全体老师说:他一整天的讲座使我们深受鼓舞令人敬仰。
2014年7月2日上午,第三批国家级中职示范建设项目校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示范校建设举行了全员培训。侯银海把他多年的游学见闻足足讲了3个小时。副校长胡仲胜说:侯老师带着“职教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踏遍了祖国大好河山,收集了来自于东部、中部、西部各类职业学校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大开眼界,信息量巨大不愧为我们的职教先锋,这些信息正是我们示范校建设所需要的至宝。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所长谭绍华说:侯老师应该是一个真正“草根”职教先锋。在学校的职位方面,很多老师也许比侯老师高一些,但是我们侯老师对职教执着的这种精神,值得所有职教人学习。侯老师自称“搬运工” , 他搬来的是全国多所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尤其是他的持续追求不断追求的探索精神让大家受到教育,他能从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个人走到全国的职教讲台,这种榜样给更多职教老师以最大的启迪。
侯银海以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理念在搅动着还在平静的职业教育领域。他自然而然地被大家称为“职教鲶鱼”。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把近乎平静得近乎沉闷的环境激活,在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确确实实起到了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的“鲶鱼效应”。
也有个别职教同仁对侯银海近10年全国游学行程很好奇:侯老师哪来的那么多的机会和时间呢?会不会为了游学而不务正业呢?而我们也看到侯银海的另外一个记录:近10年完成了82个教学班,3661人次,6592节课时是教学任务;年均带8个班,360人次,650节课时教学任务。侯银海说:“我的游学安排全是在自己的课外和业余时间完成的,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我自费的。”
“我现在时间还是觉得不够用!”侯银海说,自己周一到周四有十几节的课,还要带班主任,而周末是排的满满的,通常是深夜准备外出讲课的课件,清晨起来就向群里发送职教活动的信息。
侯银海这些年组建或参加了200多个职教探讨QQ群,在这些群里,他是最活跃的。老师们经常收到在深夜或者清晨侯银海发送的最新的职教活动动态。他也不知疲倦地把自己外出游学的见闻毫无保留地进行着分享。
他认为:没有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发展对接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再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只教)圣贤书”。只有办让社会、企业、学生、家长满意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如今,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虽然困难重重,却依然阻止不了侯银海作为一个德高技强、凭能力游学天下的忠诚践行者前进的脚步。“位卑未敢忘忧国”。
侯银海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和朴素情怀。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汽车制造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职为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教育类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简笔画》
职为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高质量的教学反思,要把握好“十有”原则!
职为职教
不看的原因
- 内容质量低
- 不看此公众号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