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弟子规》六【仁 篇】
讲仁爱,利众生。
能亲仁,无限好。
扬人善,弃人恶。
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不亲仁,无限害。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学杨游,程立雪。
译文
讲仁爱,利众生。
讲仁爱,利众生。意思是要讲究、要崇尚、要弘扬,宽仁慈爱,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
能亲仁,无限好。
能亲仁,无限好”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大意思是: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
扬人善,弃人恶。
“扬人善,弃人恶”源自成语“弃恶扬善”,大意是: 要赞颂、传播好的东西,并推广传播给大家。 同时也要摒弃、抛弃邪恶的东西,使之没有存在的市场。
流俗众,仁者希。
“流俗众,仁者希”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大意思是:大多数人流于庸俗,仁爱的人却很稀少。要摒弃庸俗,弘扬仁爱,要做一个仁爱之人。
果仁者,人多畏。
“果仁者,人多畏”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这句话的全句是:“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大意是:如果是有仁德的人,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又不讨好他人。
勿谄富,勿骄贫。
“勿谄富,勿骄贫”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大意是:不要在富人面前别无耻拍马,不要在穷人面前别耍威风。
勿厌故,勿喜新。
勿厌故,勿喜新”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大意是:不要厌弃旧的人、朋友或物品,不要只喜欢新的人、朋友或物品。
不亲仁,无限害。
“不亲仁,无限害”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大意是:不肯亲近仁人君子与圣贤教育,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最后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墨磨偏,心不端。
“墨磨偏,心不端”出自于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这句话的全句是:“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大意是:过去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心有杂念,浮躁不安,字就不容易写端正。学习要专心致志。
学杨游,程立雪。
“学杨游,程立雪”来源于成语故事“程门立雪”。宋代的杨时考到进士后不愿做官,专心研究学问。他起先在颍(yǐng)昌(地名)拜理学家程颢(hào)为师,学到了不少知识。程颢死后,四十多岁的杨时又和同学游酢一起到洛阳请教另一位有名的理学家程颐(yí)(程颢的弟弟)。他们到程颐家时,程颐正在打瞌睡。两人不敢惊动他,就侍立在门口。等程颐醒来,看见门外站立的杨、游二人,吃惊道:“啊,贤辈尚在此乎?”,此时院内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以及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