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关于“互联网”学校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507


目前,大家对“互联网+”的描绘,版本不少,憧憬很多。“互联网”学校就是马上到来的信息化时代的学校?就是能容纳一切的“学习中心”?但就当前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过渡阶段来说,对“互联网”学校的概念解析,还是要从“互联网+”和“学校”两个概念的了解、定位开始,然后,二者结合,产生“互联网学校”的概念。

学校的概念,大家都了解,不用再阐释,而对“互联网+”的概念,有必要加以阐释。

“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创新2.0模式的发展和演变,Living LabC生活实验室、体验实验室)、Fab Lab(个人制造实验室、创客)、AlP(“三验”应用创新园区)、WiKi(维基模式)、Prosumer(产消者)、CrowdsourCing(众包)等典型创新2.0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的互动演进可参阅《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一文。互联网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入应用带来的创新形态演变,本身也在演变变化并与行业新形态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如同以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以及Fab Lab及创客为代表的个人设计、个人制造、群体创造。可以说,“互联网+”是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一摘自《互联网+〈行业用语〉》搜狗百科

大家通俗理解的“互联网+”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把相关的事物互联互通的意思,是互联互通加某一行业的行动。通过上段话的剖析,“互联网+”其实没那么简单、浅显。它首先有数字化支撑下的互联互通,大有网联“天下”,无所不及之能势。其次,要把各种各样创意空间,通过互联互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所从事的行业相融通、整合,也就是鼓励所从事的行业,通过便捷的互联网,进行创新和拓展。如果离开了互联网,各种各样创意空间很难和某一行业相融通、整合。第三,是用“互联网+”的思维从事信息化时代您所从事的行业行为,而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物理形态网联那么简单。虽然物理形态下的线上线下的网联已经改变了您的行业行为,但是,用一种新的思维,创新的“互联网+”的思维从事自己的行业行为,更是一种质的飞跃。

那么,用“互联网+”思维下的学校,无论是有形的线上线下相融通的物理形态的学校,还是“互联网+”思维下的虚拟形态的学校,都应该是重新定义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概念和功能。物理形态的学校,也已经不再简单指向学校教育的场所,而是“学校教育的场所”加“家庭教育的场所”加“社区教育的场所”的相加之总和,都是教育的场所,应该是个三者相加的教育生态圈的建构。工业化时代人为割裂或技术条件不成熟阻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现象,在信息化时代是不允许的,而因为有了“互联网+”,使其三个教育的物理场所相连、融通、整合为一体,成为可能。在数字化支撑下,三者合三为一,在不同的空间构建一所教育生态圈的物理形态下多空间整合的学校。“互联网+”思维下的虚拟的学校呢?线上网联多个碎片化时空为学校教育所用,打破线性时空隧道,任意在各个知识内容节点中穿行游走已成为可能,多把尺子衡量个体学习者成长的手段和环境空间得以创立,相关课程的先修、后修随个体学习者成长变化的弹性模式和流程得以实现,“私人订制”学习内容更加人性化,“互联网+”虚拟空间的学校建构提供了工业化时代学校不可想象和办不到的空间和可能,这些才是无限放大“互联网”学校的真正意义。

“互联网”学校=未来学校=学习中心,无论名称如何,大家都在论证信息化时代学校的新样态,都在预言工业化时代学校的消失。但是,无论怎样议论、构思、建构、行动,现有学校不可能突然间完全消失,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学校也不可能突然间完美出现。它应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渡与交接,应该以“软着陆”的形态完成这一划时代的”华丽”转身。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积极心态摒弃、革除工业化时代学校陈旧、落伍的事物,增添、创新信息化时代学校应该具有的内涵,完成渐退、渐进,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完成“凤凰涅槃”的过程。

鉴于此,目前以工业化时代为底色的“互联网”学校,最重要的是线上线下相融通的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技术支撑“三通两平台”的实现。通过调研,我们的建议是:线上主导,线下主体;线上容量,线下质量;线上探讨,线下探索;线上模拟,线下真实;线上测评,线下数据;线上管理,线下成长。

1.线上主导,线下主体。

主导,主要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主体,事物的主要方面。其要义是,线上起着领航之作用。从前没有“线上”时,事物主导内容的载体纸质的多,不好“存放”,不好检索,提供不了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检索的便利,教学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主导的内容又多,因不能及时跟进,致使主导的作用大大减弱,达不到应有的作用。而线上主导,每个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检索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内容,并且可以查出不同的内容版本和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还可以“私人”定制。这种“索引”的变易性,对教学进程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如果使用得当,主导的性价比可以发挥到极致。

与线上主导相对应的是线下主体,就是说,教学的主阵地在线下学习、生活的真实应用中,无论是线上的主导,还是利用线上资源进行的虚拟教学,其目的是解决线下真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在数字化虚拟的“生活”、学习的空间逐渐扩容“侵占”每个人线下时空的今天,甚至数字化虚拟“生活”、学习的空间已经变成某些人“真实”的生活,如何“争夺”并保持线下的主体活动,特别是体验感悟式教学、探究参与式教学,还要占“控股”的地位,因为线上的“一切”还是为了解决线下的“一切”。虽然是由线上来支撑,但主体意识是在线下的生活中,线上是工具和手段,是为了优化人们的生活与学习。线上的虚拟社会绝对不能对等线下的真实社会,对“互联网”学校的教学来说,线上的一切只是个工具,只是个手段,这一点一定要弄明白。

2.线上容量,线下质量。

容量,容积的大小。质量,产品和工作的优劣程度。其要义是,信息化时代,任何事物的容量,只要在线上承载,容积之大就不可想象,极端地说,您想让它有多大的容积,它就有多大的容积,其定义应该是线上的容量是无限量的。这对我们的教学来说,是件难得的好事,教学中想要啥,线上就有啥,况且是想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线上的这种容量该怎样用?会用吗?用了吗?用好了吗?是不是因为是巨大容量就能极大促进教学?

线上的容量只有经过线下的质量,才能转化成为一个个群体的动能和一个个个体的能力。线下质量,追求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操作性,因此,去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是人操作数字化设备,利用数字化去改变这个世界,它也是线下质量的范畴。这一点我们时刻要明白,线上的容量如果没有转化为人们个体的动能和操作技能,它永远是教学中知识范畴的储存容量,不可能成为教学中人们习得的能量一一能力。

通过线上教学知识海量般的容量去启迪每个人的智力,并将这种心智转变成付诸实践的能力,以此去改变客观世界,这时的线上容量才有真实的意义,而这种意义的实现,一定是在线下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才生成的人的能力。需要再重申一遍,对线上操作的学习也属于线下质量的学习训练范畴,是在线下真实生活中,通过训练,习得一种工县罢了。

线上容量,线下质量,您厘清了吗?

3.线上探讨,线下探索。

探讨,即研究讨论。探索,即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其要义是把受时间、空间、物理条件限制的探讨,搬到线上进行,这样一来,研究讨论的广域度会如何?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对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是视频的,可以是音频的,不但可以隔空在一个时间内“喊话”,还可以在不同时空的留言中“喊话”。空间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您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让大家整合在一个空间,这种线上线下的探讨利用好了,我们的教学会发生什么样的一种变化,仅就探讨这一范畴而言。

我们说线上探讨并不是要抛弃原来的线下探讨,而是扩大了线下探讨的时间、空间,使探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探讨的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探索吗?而人类的探索最终还是在线下的客观世界之中。例如:在线上模拟核武器的爆炸,模拟探月卫星的升空、着陆,模拟某种工程的实施等等,这些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一步一步地建构起来,并且能够良好地运转才行。这就应该是信息化时代探讨与探索的区别和意义。那么,我们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呢?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线上的探讨既使再优化、再丰富,也替代不了线下的探索。线上的探讨是相助于线下探索的,我们最终的学习落脚点,还是在线下探索之中。

4.线上模拟,线下真实。

模拟,即模仿,即照某种现成样子去学。真实,即跟客观事实相符合,不假。其要义是,线上的学习是极其便利的,可以说是处在信息设备的终端,鼠标、键盘一动,便可以呼风唤雨,说来啥就来啥,这对教学中的模拟(仿)习得,对在线上虚拟中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极为容易。这样的线上模拟(仿),给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参照学习不可能获取的教学佳境。但是,线上的这种教学便利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或没有达到终结性形成的终点,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那是在没有线上时期的箴言,而进入信息化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期,我们可以说,“网上得来终觉浅”,还要在线下真实生活中去验证。在极其便利的线上习得的东西,一定要用在线下现实的生活中。

线上模拟,线下真实不等同于线下探讨,线下探索,它们是教学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有着不同的功能与内涵,应该认真加以区别,并且认真使用好这两个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线上的模拟(仿)现在是来得那么快,那么从容,那么便捷。线下的真实,要求我们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导引学生务实于动手,聪灵于动脑,重在走入社会,知晓社会,理解社会,融入社会。

5.线上测评,线下数据。

测评,即测验评价。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技术设计等所依据的数值。其要义是,线上测评的及时性、大容量和跟踪性强,不是单独线下测评能赶得上的。线上的大数据、云计算、永久储存、随时随地调取,给测评带来极大方便。大数据可以提供无数的参数,调动多方数据来诊断。云计算带来的是多维的测评结果,可以多点进行随机随意测评,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空间,测评出来的结果,可以永久地随意保存,并随时调用,随时按主观意愿编制出条码和意向,为教学服务。这是原先线下纯“手工”纸质测评不可能做到的一种支持教学的手段。

但是,线上测评是否客观,关键是靠线下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准确度,而这种服务于线上测评的采集,不单单是几组“阿拉伯”数据那么简单,而且还可以有定点、定时对客体的客观性描述,特别是对客体进行的行为描述和心理测评,通过精心研发的编程处理,给出的测评结果和教学方案对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方案,就象把多名老中医的“望、闻、问、切”转换成数据代码,通过机算机“望、闻、问、切”的处理,就能得出多名“老中医”“望、闻、问、切”的结果,这是线上测评发展的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线上测评要设计出多样性、随机性,而重要的是线上测评的客观性完全取决于线下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线下数据不仅仅只提供几组“阿拉伯”数据,而是提供对客体进行的客观性行为和心理状况的描述,是通过计算机将“老中医式诊脉”进行转换,变化成线上测评诊断的结果和“治疗”方案,这一突破性的“尝试”如果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和变革。

6.线上管理,线下成长。

管理,负责某项工作,使之顺利进行。除此之外,线上管理还有保管和料理,照管与约束的有效功能。成长,生长而成熟。只生长不成熟不行,成熟了,止步不生长了,也不行。人生成长,只能在现实社会中去经历,去体验。其要义是,以前的线下管理,受时空限制,管理的空间场域有限,管理的保管、料理和照管、约束也有限,而现在变成线上管理,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您,况且是动态的、碎片化的、随时随地都在更新变化着的。智能化的线上管理有提示功能、支持功能、互动功能、测评功能等,而无所不能的网状联通,确确实实达到了在每一个时空断面“知晓自己在干什么,知晓他人在干什么,通晓全局在干什么”,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事物随时随地切换互动,随时随地可以“会诊”,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及时加以解决,能做到“零库存”。不像没有智能化线上管理时期的线下管理,除了人是动态的,其它都是静态的。

强有力的线上管理必将有力支撑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学习和生活的成长。学生成长不能沉浸在线上虚拟世界之中,必须回归到线下真实世界之中。教育部力推的研学旅行,就是这方面的导向和强有力的措施。在线上管理,线上成长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分寸”,线上内容是用来干什么的?线上内容是用来让一个人在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独立生存的人。就象现代化的农村种植一样,土壤测量、滴灌给水、分析供肥等等,在现代化智能系统参与下,农作物恰如其分地处在最佳生长状态,而学生的线下成长和线上智能化管理就是这么一种关系。线上的功能都是服务学生成长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有些学生痴迷于电子网络产品,电子网络产品成为某些人的电子鸦片,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我们始终要把握好这一点,才能发挥智能化线上管理系统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既然要实施从工业化时代的学校向信息化时代的学校转型,就要在各方面有所准备和行动。而转型过渡期学校的教学抓手,就是混合式教学,就要有智能化教学方略体系的设计。刚开始,是智能化、混合式教学渐进,传统的教学渐退,变化是“温柔”的,“中庸”的,渐进渐退的时间进程取决于人的因素,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因素,因为“课改”是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就是失败了也比不课改好,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应该稳妥,但一定是稳中求进,一定要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姿态和倾向性。在时间进程中,由量变到质变,最终传统的教学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智能化、混合式教学百分之百地完美呈现在信息化时代的未来学校(或学习中心)。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前提条件是在一个主渠道中同步实施,不是并行着的各行其事,谁离了谁还都是完整的,不是两个体系,而是触通、整合、嵌入在一块的,所以,我们就要考虑到上述线上线下相对应的六个教学环节的协同,考虑到它们有效的分工和有机的融通。

我们应该把一定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倾注在线上线下同步走的这六个环节,甚至还有更多亟待开发的环节,只有把这些工作做丰富了,做扎实了,以智能化、混合式教学为特征的“互联网”学校,也就是信息化时代的学校才能取代工业化时代的学校,信息化时代学校的智能化教学才能有模有样地站起来。


更新:2021-09-22 07:46:1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