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教学过程中弥合类别的环节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65


1.辅导课业环节

辅,是辅助,导,是引导。辅导课业,是辅助引导学生完成课业。它不仅仅只是作业的辅导,而是对课业的全面辅导。

就传统的辅导课业而言,直指纸质作业内容的多,但辅导课业不都是纸质作业内容的辅导,而是对课业全程的辅导,不但包括对学习课业内容、方法和解决问题手段的辅导,甚至包括人生观、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辅导。

所授课业通过施教者精心准备,经过施教者用心施教,并提供定量定性的练习巩固和施授者对布置作业的系统批改等环节,对还没解决的课业,或有还需巩固的课业以及将要“讲习”的下一轮的课业,进行辅助完善,导引拓展。静态分析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的构建,它被“人为”排列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七个环节。动态分析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的构建,它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既有其独立之环节,也有其随机渗透整合在其它环节中,成为其它环节之元素,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辅导课业,有其独立之环节,单独之时空,也有其相随其它环节之元素和相溶其它环节之时空。

辅导课业,首先要夯实施教者自身的功底。我们常说,“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千真万确的。另外,还要注重课业内容外的掌握课业内容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手段的多样化,这样,辅导课业会游刃有余。这需要我们教师是多面手,不单单只会处理教材,这叫“打铁还需自身硬”。

其次,要分析学生群体间和个体间差异,进行有效辅导。群体的课业辅导,如何顾及各个方面?这是一个时空多个层面的问题。个体的课业辅导,起始的切入点正好不多余,也不断档。因为,教学过程的时空有限,是不允许我们浪费时空和做“夹生饭”的无用功。

第三,要分辨不同领域课业的特性,用恰当合适的方法加以辅导。比如,用贴切的方式把概念的抽象数学变为生活数学、趣味数学、创意数学。这样辅导课业,会大大降低课业的难度而使辅导增效。

第四,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降低辅导课业的难度。有些教师,辅导课业时传统讲授和黑板板书较多,没有很好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支持自己的辅导。在这方面,辅导课业应该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第五,要考虑因课业进程阶段功能和目标的不同,辅导方式和时空安排也要有所改变。例如:课业起始阶段如何辅导?课业进程阶段如何辅导?课业形成阶段如何辅导?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只有锱铢必较地细化辅导课业的每一节点,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

2.纠正偏差环节

概念上的偏差是指:(1)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2)运动的物体离开确定方向的角度。(3)工作上产生过的过分或不及的差错。

教学上的偏差该如何下定义呢?偏差是差错吗?是错误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我们往往浅层次以为,纠正偏差就是纠正错误,其实不然,纠正偏差不仅仅是纠正错误和差错,更多的是纠正看似正确,但有些偏差、偏离,看似无误,但有些差距、不足。我们不妨比照上述偏差的概念,推演归纳教学过程中偏差的概念,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纠正偏差”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中的偏差是指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识知差距(差错)和方法的差距(差错)。纠正偏差即教师和学生依照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学生行为守则等基准,为消除已发现的认知、方法、理解上的偏差而进行的有效修正。在这里我们必须思考几个问题:第一,我们纠正的偏差涵盖哪些内容,也就是上述偏差的内涵是什么?第二,纠正偏差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仅仅是教师重复地讲,学生重复地练吗?第三,纠正偏差的目的是什么?仅仅只是纠正具体细节吗?

偏差不一定是明显的差错,有时似乎还不影响正常学习。比如:在学习过程中,不懂就问,这就是有点偏差,没有深度思考,需要纠正过来。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经常被“绊倒”而没有意识到,这和能意识到的同学有了差别、差距,需要及时跟进,采取措施,扭转这一偏差。

我们力推广义的纠正偏差,倡导追根求源,主张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纠正偏差。针对教和学的方式,教和学的状态,教和学的习惯,深究课前学生知识储备的偏差和行为习惯的偏差,以及教师预设的偏差;反省课中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角度的偏差,以及教师授课的偏差;深思课后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方向,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将关注点落实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习得、基本经验的获取、基本思维的产生上。

纠正偏差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鲜活的。既可能是传统教师的精要点拨,学生有效纠偏,也可以是生生之间、团队之间的互纠、互正,还可以联动学校和家庭合力去纠正偏差,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自我纠偏矫正的作用。

给教师和学生一些参数,教教师和学生一些方法,督察教师和学生的纠偏行为,教学过程中纠正偏差这一环节能恒常地做下去,就会出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教学局面,纠正偏差,可以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涉猎得都不多,都不够,应该“开垦”,应该“拓展”。

3.补充完善环节

补充,就是对课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失加以添补,侧重于课中教学之后的另行追加。完善,则是指教师在整个课案实施中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处在更加完备、美好、优化的过程中。

首先,要明确补充完善什么?所授课业通过施教者的统筹安排、用心施教、有效练习、分层辅导、评价引领、纠正偏差等教学环节,对还没有解决的“群体性”或“个体性”课业疑难问题,通俗地说,就是“漏洞”,还需要各个方面的补充完善。知识体系学得是否系统?多元智力是否达标?能力目标是否达成?情感目标的导向是否分明?态度的倾向性是否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是否到位?其他课程资源是否有机融通......

其次,要解决“谁来补”的问题。传统的“补充完善”往往由教师一揽到底,顾及不到各个阶段、各个层面。校本化课程体系下的补充完善环节,施教者由单一的教师群体延伸到学生群体与家长群体。可以是师与师之间,可以是师与生之间,还可以是生生之间、家长学生之间;亦是课前与课后、课内与课外、文本与师生、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有机补充,更少不了数字化智能体系的有力支撑,可以说因数字化智能体系才使其变为可能。

第三,是“怎么补”的问题,从哪些角度切入呢?施教者自身的补充完善,即包括增加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手段,又包括自我剖析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总结教学主体的体现程度、审视教学结构的设置层次,经过这个环节,自然可以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又包括教师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施教者的补充完善,时空上没有限制,课前预习之时空,课中探讨之时空,课后研讨之时空,闲暇玩乐之时空,都能以口头表达、计算、表演等形式进行。

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相互补充完善,也渗透在课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师生双边活动都会引发对方的相关思考,给对方的知识、技能、思维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一定影响。

家长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的一方,可以以多种方式对受教育者各个层面进行补充完善,在家本课程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亲子活动中,甚至一人、一事、一物,都可以成为极好的载体。

最后需要解决“这样补”的问题。施教者的补充完善,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材资源,对现行教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更加贴近学生现实,更关键的是省了时空和贴近生活的学以致用。

如果把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元素、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喻为一张“渔网”的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漏洞”,补充完善这一环节就能促使施教者群体、受教者群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互沟通,多个环节相互联动,多种方式相互促进,以便产生更为有效、更为便捷的“补网”方式。因此,补充完善这个环节既是总结,又是提升,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周期,如果设计和使用好的话。

更新:2021-09-16 05:22:4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