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教学的战役谋划一一方法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446

战略: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决定全局的策略。

战役: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战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解决局部、具体问题的方式。

如果迁移到方略、方法、方式,我们来对比一下:

方略:全盘的计划和策略。

方法:关于解决思路、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方式: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笔者在这里想要说的是,军事战略、军事战役、军事战斗是截然不同的三个体系,对此,大家没有异议。那么,迁移到教学方略、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来,大家有没有异议呢?认同否?这是很关键的反问。

长期从来,大家总是在侃侃而谈教学方法,且是在方法论的哲学理性层面上,喋喋不休、坐而论道地大谈特谈,忽略了教学方略的全盘计划和策略,忽略了教学方式的说话和做事所采取的手段和形式的系统研发和体系构建。可以说,我国基础教育不缺侃侃而谈的教学方法,缺的是关乎全局的教学方略的顶层设计,缺的是实质性真正能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学方式的体系建设,真希望诸位贤达能从现在开始,着手研制这缺一不可的教学方略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方式体系。

就是大家侃侃而谈,津津乐道的教学方法,在体系建构上,也存在不系统,不到位的现象,以下,笔者仅从三个方面简要谈及。

(一)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原则

1、教学方法的中间转换职能

教学方法,是个体的方法体系,是群体的方法体系,即学校的方法体系。教学方法有个人的话语体系,也有学校的话语体系。目前,教师个体有自己完整的教学方法话语体系吗?如课没有,就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学校群体有学校完整的教学方法话语体系吗?如果没有,就没有学校的教学特色。两者话语体系的关系如何?谁是谁的细化?谁是谁的支撑?大家系统思考、研发了这些吗?

教学方法,不但是教师群体要顾及的,更是学生群体要顾及的。两个齿轮咬合不到一起,能传动吗?

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施教的方法要成体系,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成体系,两者还能整合融通在一起,教和学成为一体。目前,教师教的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学的体系刚刚构建,但是,教和学胶织在一起的第三种教学关系(师生双主体)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研发,还没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研发,最多是在萌动之中,亟待往这一方面转换。

教学方法是从“怎样干”到“这样干”的中间转换环节,是个“过渡”地带。“怎样干”是方法体系,是干的程序、策略,“这样干”是操作体系,多呈现于教学方式,而教学方法是教学方略的计划 和策略的方案细化,细化到每个方面、各个流程都具备明确指向。教学方法又是对教学方式指导和引领的总和集成。总和集成到每个环节、每个问题的点位都尽量有明晰、具体的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是军事上的战役层面,它既要系统细化军事战略,又要概括性统领军事战术(战斗),是从军事战略全局到军事战术(战斗)落实的过渡部分,中间地带,衔接环节。借用军事术语这样描述教学方法在教学方略和教学方式之间的定位,大家可能能更好地理解“教学方略→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利于转换。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体系,不象我们想得那么简单。

2、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职能

刚性转换就是硬性转换,与柔性转换相佐,是必须转换之意。

这个转换首先建立在有这么一个教学方法体系,内涵外延都很清晰,您和您的学校有这么一个教学方法体系吗?接下来是对教学方法体系的评估,也有风险评估成份在其中,也有在评估中让师生能达到“人人皆知”的程度,然后,能设计出解决问题、程序的方式,转换到有机的教学方式层面。我们往往缺少这一递进层次的刚性转换,或者说,没有把这当回事,糊里糊涂在使用着教学方法,这方面的低挡次,是不应该的,真应该向医院的医生学习,他们工作中的刚性转换来不得半点的马胡。医生是在治疗人,我们是在教育人,异曲同工。但我们不如医生严谨。

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也表现在学校各部分间的有序转换。一所学校研发编制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先是由学校领导听取学校学术(专家)委员会鉴定后的决策发布,这是教育家校长的领导职能。接下来,教学行政部门编制相关的实施管理文件和规则,加以行政推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指令性),而教学研究部门的职能是研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培训推广课程,力争广大师生的每一个人都知晓、接受和有能力使用教学方法体系,展开相应的教与学。然后,是师生在使用教学方法中对其进行的改进、优化,和评价结果得出以后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我们的学校对教学方法体系缺少“定量定性”的、可操作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应该逐步克服这一“短板”。

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还体现在由能力训练教学方法的倒推式转换,即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开始,中间段是开发智力,末尾段是培养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推进过程。时髦的话语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是“输入→编码→输出”的过程。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要想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其前提是需要具备某方面的智力,而要想具备某方面的智力,其前提是需要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所以,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必须顾及到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启迪,能力的训练。

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职能,我们认识到多少?研发了多少?执行了多少?

3、教学方法的时空转换职能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路、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教学方法自然就是关于解决教育(课程)内容的思路、行动的门路、程序等。它和军事战役是相似的层级,军事战役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方向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术指导下,战斗的总和。同理推论,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课程)目标,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在一定的空间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方式操作下活动的总和。

真实的教学方法,是由解决一系列问题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组成,而这些具体的一个个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空间内进行,这些时间和空间,有些是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而更多的是在多个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组成的N个具体方式的时间、空间有一个必要的转换。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的完成,有些可能是一个时间中的多个空间,有些可能是一个空间中的多个时间,有些可能是多个时间与多个空间的网联。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能“有的放矢”地考虑这些,就象我国餐饮业中的菜肴,放什么调料,放多少油蓝醤醋,一般都是“少许、大概、酌情、应该是”,很少精确算到多少克调料、多少克油盐等定量定性的程度,但是,在数字化支撑教学的时代,应该摒弃对时间、空间的模糊安排,应该尽可能有目的精准安排,应该追求精准的模糊,不然,大量重复作业的布置,学生根本完不成,结果就是熬夜、照抄、放弃,作业是这样,传授知识的环节呢?智能点拨的环节呢?能力训练的环节呢?我们真应该对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所承担的教育(课程)内容做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统计,有多少时间和空问用于知识传授,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用于智力点拨,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用于能力训练?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够吗?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吗?有些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挤崩了,影响质量,有些时间和空间是不是空置了,少了填充。

时间和空间转换职能,我们做得如何?

(二)教学方法的归属性原则

教学方法的归属性就是教学方法的分类,根据教学方法的特点分别归类。传统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其特点和一定道理。有讲授类、实验类、活动类等等,大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用现在的观念看,已过时、陈旧。新时期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的变化,促使我们对教学方法的分类要加以研究,使其更好服务于教学。

由于角度不同,论点不同,行为准则不同,对教学方法类别归属显得比较混乱,其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无论课程内容,还是课程形式,课程从是“工具”变成是“产品”再变成是“过程”,将会给原有的教学方法带来变化。其二,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再变化到以师生为双主体”,这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将会促进原有教学方法发生裂变。其三,无论教育加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加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相混搭,时空隧道、线性教学的变幻,将会颠覆性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这三方面的质变,随之而来的必定是对教学方法的归属进行重新分类。现抛砖引玉,试分如下:

第一、他人传(施)授类。由学习者自己以外的人传递、教授过来的知识、启迪的智力和训练的能力。虽然进入了“自教育”时代,但是,“他教育”仍然不可或缺。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缺一不可,内因无论多么强大,没有外因,一事无成。鸡蛋孵化出小鸡,离了温度行吗?特别是在“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今天,我们应该省悟该省悟的“东西”。

他人传授类中,传统的讲授法依然需要延续,传统的实验法和新理念下创新的实验形式,也是他人传授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单纯的说教要有,多样的展示应该加强研发、推陈出新,成为系列。还有,外界主导的体验、参与类教学方法,虽然自己主体参与了,但主要处在被动之中,这一类体验、参与类教学方法,也应归属为他人传授类。

第二、自主检索类。在倡导“自教育”的教育变革时代,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方方面面都蜂拥而至,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例外。自主检索类,首先,坦诚承认,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所学知识的信息源已不是仅从教师这一渠道获得,学生本体自主获得的知识信息不断上升,这就要提供给学生本体自主学习的方法,“想学、不想学,会学、不会学,能学、不能学,让我学、我要学”的问题时时发生着,有许多学生自身想学、热情很高,可惜没有学习方法,没有自学的能力,学习方法单一低效,学习方法偏差负效,导致自主学习质量低下,在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教育时代,因为学习方法研发、习得、应用出了问题而影响学业的痛心现象,比比皆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立即行动起来,这不完全是智商、情商的问题,还是“方法论”的问题。检索,指的是以相关知识输入和相关智力启迪为主的自主学习方法,虽然检索类这种方法在能力方面只涉及到个体或群体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而没有牵涉到其它能力训练,但有效的相关知识输入和相关智力的获得,为各种能力的习得生成,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点是什么也不可替代,难能可贵。

检索类方法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检索方法的类别如何划定?检索方法的习得如何训练?检索方法如何更有效用在教学的体系之中?在“自媒体、自教育、自成长”的今天,这些命题亟待攻关解决。

第三、综合探究类。这类教学方法,大多是在基础知识、心智能力获得后,用在多元能力训练的拓展型课型和能力生成后能力巩固、应用的探究型课型中。后现代课程论提倡课程是个过程,亟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跟

进和支撑。基于“STEM”的项目教学,基于任务清单、问题解决的专题教

学,都需要有崭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程序和环节来跟进和支撑,由于这类教学方法的不到位,导致后现代课程论倡导的课程是个过程的命题停留在浅层表面的多,深入操作实施的少。与其天天在争论教什么、为什么的哲

学命题,倒不如用严谨的工程语言论证、设计、编制教学方法的操作实施

流程,因为,教育首先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范畴,然后才是创艺领域的

人文范畴。综合探究类方法,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虽然还不起眼,还

很稚嫩,但这是个方向,“小荷才露尖尖角”,应该使其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尽快发展壮大。

教学方法的归属性原则,应该引起大家关注,应该有人下大气为去研发和编制。因为,教学方法体系的混乱,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教学方法的结构性原则

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应该有其自身的结构。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先进甚至前卫、超前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其次,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关系的正确定位。第三,是教学方法自身要素的科学性。

1、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指导,是指点引领。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而这里的思想,不单单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还是念头、想法、思量的意思。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确实很重要,但它只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有些人天天高谈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好象这方面谈透了,问题就能解决了,大有“赵括用兵”之能势,纸上谈兵,其实不然,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在

承担“怎样教”的内容,解决不了“谁来教”和“这样教”部分的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思想不是教学方法结构中的全部。当前,之所以教学方法在

实践操作中很虚、很浮,落不了地,往往是把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加上教学方法的形式的构成,就当成教学方法的全部,耽误了教学方法自身结构中要素的建构,影响了教学方法体系的建立,最终波及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起着方向引领作用,也有“盼望殷切”之意。例如: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就失”。创新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中的“变学科讲授为课程管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家长为主辅的四主方针,基于‘项目`的过程性管理”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二者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一一探求教学规律。造成传统教学方法呆板、僵化的原因,决不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的过错,而是由许多复杂因素造成的。所以,传统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大都沿用至今。所不同的是,随着人类知识体系和认识世界的不断发展,随着教学分工的日趋完善,随着教学设备的高科技含量的无限巨增,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分得更细,更有条理,更有指向,对教学方法中的具体程序、环节的一般规律也有所揭示,但这些和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指导思想没有本质的不同。

需要重申: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很重要,离了它不行,但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就象钱币一样,“离了钱币是不行的,但钱币不是万能的”。

2、教学方法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在什么样的一种关系之中,人们往往用“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来阐释,并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是非本质性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其实,“主动与被动”,“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在某一方面始终如一,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在师生之间不断游离、转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注重学生的“主动接受”,也承认学生有时是“主要方面”,但是,这些都是在把教师和天、地、君、亲并列起来,提到崇高尊贵的地位上,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不民主、不平等关系状态下表现出来的。所以,教学方法中师生关系的定位,应该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师生之间的关系存在于民主、平等的教学过程之中。

从教师方面来说,热爱学生,并不等于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划了全等号;从学生方面来说,尊敬师长、爱戴师长,并不等于和老师之间的民主、平等划了全等号。另外,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甚至“惩罚”,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师生之间的不民主、不平等。学生对老师的监督、批评等,也不意味着师生间不民主、不平等。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民主、平等含义的关键是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一一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平等,即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尊重对方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教师不尊重学生人格,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划一的极端行为,哪怕再“温柔、关爱、体贴”的表现,在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学生不自尊、不自省自己的独立人格,在教师面前产生卑微的心态、行为,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是教学方法师生之间人格上不平等的致命缺陷。教师和学生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时常产生虐待(双方都存在)行为。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民主、平等的要素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教师要抛弃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的师长观念,哪怕是师生再关心热爱学生,再无微不至地呵护学生,如果不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平等自由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彻底”平等的。学生要抛弃“自卑、微弱”的观念,要能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独立人格,自己与师长在教学方法中非智力因素方面人与人之面是平等的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方法实施中,师生之间平等的概念,是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不包括在教学方法实施中师生之间知识、智力、能力方面的不平等概念。这一点,什么时候也不应该否认。当然,也要辩证看待这一断言,就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整体而言,不平等是绝对的;就师生之间个体而言,平等是相对的。“三人行必有吾师”、“教学相长”等是对师生之间个体而言,不妨碍“就整个教育、教学的师生之间整体而言,不平等是绝对的”这一论断。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客观评价,千万不可忽左忽右,从这个极端走向那个极端。

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既是师生之间个体相对的民主、平等,又是师生之间整体的绝对民主、平等。在这一前提下,再去理解“主动与被动”、“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在师生之间的相对游离、转换,就能理解、接受了,也不成问题了。

在教学方法中,不但要理清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师生之间的定位,还要探讨师生之间生命共同成长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只局限、关注在术的层面,忽视了教学方法这一场域生态环境对师生生命成长的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生命负增长的信息,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的质量。学生被动学习下的厌学,也是生命负增长的信号,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中学生一方的质量。这方面的一些案例令人担忧,好在中国教师报倡导的“高效课堂”,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新样态”,呈现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欢乐”,“变让你学为我要学”,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呈现出生命共同体的幸福成长,充满着正能量的“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3、教学方法的自身要素

决定事物实施质量的一个方向,是由事物自身要素质量所决定。即决定教学方法实施质量的一个方向,是由教学方法自身要素质量所决定。任何事物自身要素质量是由许多相关要素构成,要素是否齐全,要素的优劣,决定事物实施质量的优劣。构成教学方法自身要素质量的优劣,决定教学方法自身质量的优劣,也就决定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对所解决问题的优劣。

教学方法自身要素至少由以下5种相关要素构建而成。

(1)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2)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3)教学方法的时空要素。(4)教学方法的操作力度。(5)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

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原则,说话和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我们常说有没有原则,是指建立没建立规矩。原则性强不强,是指说话和行事依据法则或标准强不强,最明显的是有些项目的体育赛事,依法依标准按规(原)则办事甚至到了不相信裁判的眼睛而启用电子眼,就连小孩子们玩的游戏,没有规(原)则也无法进行。可我们的教学方法呢?有多少规(原)则在支持着?既使有了些规(原)则,依法依规去执行的又怎样呢?

随着课程改革与教学优化分工的日趋完备,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分得更细、更有条理,涉及的方面更深、更广,对教学方法中具体的步骤、节奏、程序、环节的一般规律也会揭示、指导的越具体、详细,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在这一方面的描述,直接决定教学双方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认同,达成共识后的实施,会更加有效。可是,在这方面主动涉猎研发的有多少人呢?比如: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和指导思想是什么关系?教学方法的原则起到哪些作用?起到了吗?如何贯彻执行?少点虚的,多点实的。还是少点号召性口号,多点线路图编制的为好。

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

传统教学方法的形式,一般仅指向各门学科课程实施时的传统教室和实验室,很少指向或牵涉“大教育、全课程、活课堂、高质量、新生活”的现代教学观定义下的教学活动的所有过程、环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形式。如果推倒传统课堂的四堵墙后,课程化校园中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样的一种形式?以学校教育为核心,辐射家庭教育,带动社区教育教育生态圈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形式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新样态呢?针对基础性课型、拓展性课型、探究性课型“网联”的教学方法的形式,简直就象穿上线的针,在“高级裁缝”的操作下,把各种设计好的服装片,缝制成可体的服装。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

形式的作用,有时不亚于内容,况且形式也是一种内容。总之,当课程是个过程时,教学延伸到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教与学发生的地方时,教学方法的形式又该是怎样构成和应对的呢?

更新观念,打破原有思维定势,教学方法的形式该如何去创新?我们不应该对各种各样教学方法的形式嗤之以鼻,而是心存敬畏之心。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的承载体,没有形式的多样性就没有内容呈现、使人易于接受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的时空要素

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都是在时间、空间限制下,或在时间、空间单位内进行。教学方法的实施也不例外,研发教学方法实施的时间、空间,不外乎从“经济”角度讲求单位时间、空间内的效能。古代、近代教育家在论述中,对教学方法的时间、空间这一自身要素谈及很少。如果说有论述的话,最有代表性的是“只要功夫深,铁许磨成针”,表现出不计较时间、空间的成本,不考虑在单位时间、空间内的最优教学方法的效能,只是片面讲求多讲多练多耗时,在大量重复、低效的练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不太注重教法自身结构中时间、空间要素的科学安排、使用,不利于当代教学方法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时间、空间要素的研发,系统探索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单位时间、空间最优化教学方法的效能。

教学方法的操作力度

教学方法的操作力度,也可以说是操作层次和程度,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自身要素。“罚写一百遍”、“反复训练同一个内容”,这是典型的无用功现象。“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现象也层出不穷,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的操作力度,根据课程难易程度投入或消耗不同的“力量”。例如:能用5公斤力量解决的问题决不用10公斤力量解决,能10遍背会的1首诗,决不用20遍去训练。同理反推,能用5公斤解决问题,不能用3公斤,能10遍背会的一首诗,不能用5遍去背诵,目的是防止操作过度,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同时避免力度不够,达不成预期目标的现象发生。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操作层次合理设计和教学力度客观可控等问题。若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将会节省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将会节省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大量时间、空间,而传统教学方法则一味强调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不注重科学巧练,往往投入大,产出少。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对教学方法操作力度的分析,不应该是个难题。

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

相对独立完整的某一教学方法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与排列,称其为整体链接。传统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往往束缚在每“堂”课、每一课的时间、空间内,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仅仅局跟在课堂上,以40(45)分钟为一周延体,没把教学方法结构有机扩大、拓展到一节课、一课之外,没有扩展、延伸到课外、校外,没有以整个社会的时间、空间作为设计某一独立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

研究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就是要企图打破以一节课、每一课的传统课堂为一整体链接,创新以课程内容与形式为基础,以传统课堂内外、学生家庭、校外社区为一有机整体的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把某一较小的单元内容作为整体去设计相对完整的教学方法的链接,很少从整个课程上宏观地“战略、战役”性设计教学方法的链接,只注重“每场战斗的战术”,忽略了整个课程“战略、战役”布署,同样,我们在21世纪所要研发的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一门课程中诸多相对完整独立的小而全的教学方法的整体链接,从而减少重复,避免浪费,达到“经济”的目的。这需要投入精力去研发。

构成教学方法自身要素的后三种要素之所以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未被重视,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种原因是,当时我国教育知识体系的状况,即知识体系还没有泾渭分明地细分出那么多的分支、亚分支、第三分支,其课程含量也远远少于今天。因为要完成的课程内容不是“太多”,所以,在教学时间、空间上无需太多“计较”教学方法自身要素中的后三种要素,也能完成任务。但是,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是平的”的数字化支撑时代,所要完成的课程量多枝繁,不考虑、不应用教学方法的后三种要素,单纯依靠在理论上已总结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形式这两个要素,已远远胜任不了教学方法应该承担的工作。“教学时间不变、教学空间扩大、课程内容剧增、育人目标更新”这一现实告诫我们,要解决好这一矛盾,除了在其它方面挖潜外,也能够在教学方法自身要素上下一番功夫,必须在这一方面有质的、大的、飞跃性的突破。


更新:2021-09-11 06:03:5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