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787


第三节  校园文化与课程体系

一、校园文化是课程活动平台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与校本化课程体系都是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来开展,与此同时,校园文化在有些方面还围绕校本化课程体系来展开,类似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不但为办学核心理念服务,同时也为校本化课程体系服务。校本化课程体系有什么特点,校园文化就有什么特点,二者不可能“两张皮”“平行线”,应该交织在一起。

课程活动平台是课程内容展开,即教学活动实施的载体。课程活动平台建构,以往不被重视,现在应提上议事日程,且迫在眉睫。完整的课程活动平台,由不同空间的活动平台,根据项目、问题、任务等清单有机联通,通常情况下,开始、结束的空间在传统学科教室这一活动空间,中间过程的活动空间,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多个空间。校园文化活动空间就承载了许多课程活动平台的功能和使命,如果把一门课程或整合课程人为地分成基础型课程单元(模块)、拓展型课程单元(模块)、探究型课程单元(模块)的话,校园文化这一课程活动平台,更多地承担拓展和探究课程单元(模块)的一些具体功能和使命。

我们不但要推倒传统学科教室的讲台,还要推倒传统学科教室的四堵墙,让课程活动平台更广阔、更多样起来。如果不搭建全通互联的课程活动平台,未来学校的办学理念难以实现。如果连推倒传统学科教室四堵墙的校园里的课程活动平台都搭建不起来,谈何推倒学校围墙,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统整后的,更广阔、更多样的教育生态圈下的课程活动平台。

二、校园文化是课程之间融通的枢纽

所谓枢纽,事物的重要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课程枢纽,是各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要对接、触通整合的枢纽环节,类似北京等超大城市地铁的枢纽换乘站,各条线路(各门课程)在枢纽站换乘(融通整合)后,继续向目的地前行。

未来学校的许多课程,起始、结尾可能在传统学科教室空间,但过程中的许多单元(模块)空间,会在校园文化建构的课程活动平台中完成。其一,它是支撑许多课程的某些单元(模块)的融通整合的转运站,并且是强有力的转运站。其二,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等清单整合后的拓展型单元(模块)和探究型单元(模块),苦于没有就近、便利、顺手的课程活动平台给予支持,而未能有效、迅速地系统实施。如果课程化校园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目的的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提供、扩大了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等清单主导下的课程单元(模块)的实施。其三,以前,各科课程鸡犬相闻,但很少往来,失去了相辅相成的支持,这一现象的造成,有教学观念滞后的原因,但也有场地等问题不提供支撑的原因。现在,把广阔的校园视为课程活动平台,有什么样的课程不能在此融通、整合呢?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还是课程形式的。

课程整合大势所趋,承载枢纽融通的校园文化,应当勇立潮头。

三、校园文化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势必支撑课程内容和形式。校本化课程体系中的诸多课程有什么个性,校园文化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色彩。如果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某些内容和形式纳入到某些课程内容和形式之中呢?这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以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少思考、顾及到这一点。未来学校构建校园文化时,要强调这一点。

首先,校园文化的某些要素职能,就可以充当许多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内容和形式。校本化课程二次开发后的某些课程的实质内容和表现形式,直接由校园文化某些要素职能来构建。其次,校园日常学习生话中师生的言谈举止,也可以纳入到某些课程内容和形式之中,实行就地取材。这种与学习生活的紧密相通,体现着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第三,校园文化的使用与维护。其本身就是很好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校园文化建好后,如何使用和维护很少有人问津、也很少有下文,就象语文、数学书发下去,没了下文,行吗?校园文化也如此,如果我们把校园文化如何使用、维护、考评与相应的课程进行融通整合,不但可以使校园文化中的设备、教具、教材最大化,而且又利用了“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校园文化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一部分,是课程整合后的新命题,直得拓展。


更新:2021-09-06 05:49:4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