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校园文化的系统建构

作者:bx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528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系统建构

一、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以往的校园文化,由理念文化识别系统(MI)、视觉文化识别系统(VI)、环境文化识别系统(EI)、行为文化识别系统(BI)四部分构成,称为SIS系统

这种分法不尽合理,不易于实际操作,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四个系统单独存在,每一个只要单独出现,就能起到文化的作用。

其实不然。在现实中它们只有融在一起,才能称其为文化,才能起到文化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强调每一项具体的校园文化,至少都由上述四要素构成,这样才是“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我们主张完整的校园文化是由N个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单元”有机相加、相连而构成,而每个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单元”是由理念要素、物质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有机融合构成。并不是许多人所说的什么理念文化、视觉(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组成。既使是这样称谓,里面也肯定由这四要素组成。试问:无论缺少哪个要素,校园文化还能存在吗?最有争议的可能是行为要素,试想,没有行为的参与,校园文化还有何用?物质要素,它不作用于人,还有用吗?必须确立和强调校园文化的整体性。

二、校园文化的要素职能

职能是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发挥功能的单位。

校园文化的四要素类似现代汉语词汇中的词根,单独存在没有完整、独立的实际意义,不能发挥作用。和词根与词根相组合才成为词语,才有最小的独立单位意义一样,校园文化的四要素只有在有机相联之时,才有实际、完整、独立的内涵意义,能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只有理念要素、物质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统整、合并在一起,才能形成校园文化应有的作用力,才能起到育人的功能性目的。而要素的单独存在,不可能产生校园文化的功能性作用。

理念要素是内容的指向。物质要素是对理念要素的物态呈现制度要素是对文化行动的规范、引领行为要素是对理念要素的结果呈现。这一点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导致学校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的低效、无效和负效。

我们要研究、开发校园文化中四要素的职能,优化组合好校园文化的四要素,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功能性作用。

三、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

文化,特别是校园文化,往往体现在恒常性表现方面,无论是人的言行,还是物质呈现的样态。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师生在校园里恒常性、习惯性固化的言行举止,以物质(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等)要素呈现出来的内涵,也是通过制度要素的引领,促使人的言行举止发生变化,形成恒常性的固化言行。这也是校园文化系统构建教的目的、意义、价值。

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由生成、运行、维护达到“自动化”后的“无为而治”等环节递进形成。其实,校园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某种校园文化的形成,一旦形成文化,当然就是文化的生态功能。

最高境界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具体来说应该是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系统化、全方位、全时空的教育,最佳呈现形式是涵盖上述内容的生态化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教育上的一切问题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校园里特有的风气、氛围、状态像强大的磁场,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实存在,影响着每一个人。校场→磁场→教场,渗透着感悟,迪化着灵魂。

未来学校校园文化的拓展创新,其意义在于此。


更新:2021-09-03 04:19:0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