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欣哥聊课】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作者:张欣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666

   

    三、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技能素养,从根本上讲,是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具象化落实的载体和有效实施的抓手。我们一直在强调元目标和特色目标的关系,没有元目标的条文内容,就没有特色目标的具体内涵,没有特色目标的具体内涵,就没有元目标所列条文内容的实现和呈现。这就好比抽象的人的概念和具体的人的呈现一样,好比抽象的男人、女人和具体的男人和女人的概念一样。我们不但要“纠结”元目标的条文内容,更要以此为出发,去“纠结”特色目标的具体内涵。核心素养的指标以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呈现于每一位具体人呢?每一位具体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技能素养,作用于人、事、物的言行举止、服饰打扮是怎样的一种品质?而技能素养中的学习的技能素养又是处在核心位置,是“滋生、滋养、滋长”之“宝地”,借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的话,人的技能素养中的“一”,就是学习的技能素养。而在学习的技能素养中具备了意向中的核心素养指标,就会外括、渗透、浸润在技能素养之中,而在技能素养之中彰显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指标,那么这个具体的人在客观世界中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无不彰显核心素养的内涵、指标。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那么看重学习的技能素养的原因。
   
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应该考虑一个人的仪式、礼仪、关系。仪式,就是形式,只不过是精致、精心、精品的形式罢了。仪式是一切活动的架构、框架,没有架构、框架哪来的空间去填充内容。我们在教育上的仪式观太淡薄,淡薄到对什么样的仪式都不以为然,都在应付,都没放在重要位置,白白流失了许多教育的机会。如果我的所有事情的仪事都象对待人生的婚礼仪式那样的精心筹备、实施,好多教育上的事情就会事半功倍,随手得来。礼仪,是交往中的规格,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态度,也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观或思想或所想,同时,也是交往过程中的程序安排,任何活动中都存在着礼仪,表现着一个人的重视程度和涵养,并不是管它三七二十一,把事办了不就完了,其实,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是错误的,结果如果是应试学科的高分的话,这个高分得来的过程是怎样的?是很重要的。抄袭是一个过程,死记硬背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应试学科高分上是一个过程,在取得高分的过程中,有非智力因素情商等等的励志,有多元能力的生成,学到了解题的方法,这也是个过程。这里,都有着交往的礼仪要素,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敬畏之心的交往程序的安排,就应是礼仪,我们往往看不到礼仪之中对天、对地、对顶天立地的人世间万物的敬畏之元素,这里蕴藏着培植核心素养的“N个商机”,换句话说,核心素养决定交往程序中礼仪的品位和质量,是一个人高质量生存,有品位生活的必备元素。

   关系,是一切活动的开端、过程、结果的介质,即纽带,在关系中都能呈现出核心素养的元素。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在客观世界中有所活动、有所作用,就产生了关系,所以说,关系无所不在,关系之中呈现着核心素养的成分,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支撑着这个人对他所作用的客观世界的人、事、物。关系的质量决定每一位具体的个人生命的生存、生活的质量。核心素养的生成,就在仪式、礼仪、关系之中,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课程资源,如何将这些课程资源设计成课程产品,为教学服务,为形成核心素养服务?这些,您思考过虑过吗?


   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观察世界才有可能形成世界观,体验生活才有可能形成价值观,经历风雨才有可能形成人生观。
   
当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还没有到能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年龄时间段时,中小学生总得形成点什么,形成认知?形成看法?形成道理?无论怎样,总得形成点什么,使观察、体验、经历的认知、看法、道理能恒常性的固定下来。素养,素养中的技能素养,技能素养中的学习技能素养,这可能是等量代替“三观”的最好方案。
   
当一个人的成长还没到形成“三观”年龄段时,我们建议用良好习惯替代“三观”,彰显出在“三观”“驱使”下的态度,在态度“指使”下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良好习惯,美好人生”的阶段性教育方略,这是很好的一个阶段性教育方略,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一方略的基础上,再加上学习的技能素养呢?技能是行为的技术水平,附着在技能中的素养又能决定技能的品位、品质,甚至使具有技能的人有一定的品德。这就解决了“观察世界才有可能形成世界观、体验生活才有可能形成价值观,经历风雨才有可能形成人生观”的问题,但没到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要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经历风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形成不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怎样储备形成“三观”的潜能,即蓄势待发、蓄积能量,甚至用此先替代“三观”行使“三观”的职能,为以后形成“三观”打好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的技能,确实存在因附着在其身上的素养不同,导致相等技能水平的不同个体学习技能又呈现出不同的技术水平。所以,我们不但要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水平,还要培植附着技能的本体的素养,之所以这样地反复强调这一点,确实是为了形成良好的“三观”做准备。在义务教育阶段确实可以尝试用学习的技能素养暂时替代人的“三观”,待“三观”开始形成,并日臻完善时,再退出,这也不失是一智慧的良策。
   
形成核心素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教育过程,但我们信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道至简,所以,我们列出了形成核心素养的三个策略,其一,核心素养中的元目标附着在特色目标之中,这应是一条铁律,必须按此培植核心素养。其二,在仪式、礼仪、关系的系统的、有目的、有目标的大量课程活动中生成核心素养,这是一条必须的路经。其三,巧用培植起来的学生的“学习技能素养”替代“三观”,去支撑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手段或抓手。把这“风马牛”不相干的三方面串联起来,位次还是不能乱的,还是递进之关系呢。
   
实践操作领域中的行动必须讲究缜密的可操作程序,不能像哲学理论领域中的高谈阔论,只是在说说。我们建议,在继续使用好“老中医”似的“模糊的精准”教学的同时,也尽量开辟“精准的模糊”的教学,即有些设计实施的教学是定量定性级的精准,但结果可以尊重个体的差异,也就是“精准”的开始,但可以是模糊(参差不齐)的结果。教育有时就应该如此。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丰富的教学,终极目的就是尽可能高比率地达成核心素养,这不仅是个愿望,一个口号,一个理论,更是一个工程,一个实践,一个客观的结果,还是个优异的完美工程、实践、结果。
   
形成核心素养,我们正在路上。  
                     
   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首先,我们要正确使用“享受”一词,它不仅是贬义、中性的描述性词汇,它更多的应该是个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词汇。享受是一种经历,而且经常是高尚、雅致、向上的经历。其次,“享受”的内涵很有意思,是耐人寻味的。“抗大”、“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如何?那是一种“享受”,艰苦的物质条件锻练人,磨砺人的意志,是一种“享受”,丰富的物质条件警醒着人,让人珍惜和感恩,是一种“享受”。精神上的“享受”呢?艰苦的创业时期,多少新中国的创业者们,“天当被、地当床”,那种理想者的精神,对他们自己是一种“享受”,对后来者的“品味”也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幸福生活在当下的师生,追求着“中国梦”,是多么美妙的一种精神“享受”。第三,“享受”是一种教育的手段,“享受”中添加的内容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设计出许多课程产品。“享受”中的要素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应该说,“享受”是一种高水平的引领和指导,好的教育会恰如其分地应用好这一教育手段的。
   
智慧,是辩别、判断,拓展、创新的能力。智慧往往用在人的理念主张和策划方略方面,往往是上手攀挂着思想()和观点()的哲学理论领域,下手牵挂着方法和技能的实践操作领域,这时候,理念主张和策划方略最需要的是用智慧将哲学理论领域和实践操作领域相链接,可以说,没有理念主张和策划方略就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说,没有充满辨别、判断和拓展、创新的智慧浸润在理念主张和策划方略之中,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思想()、观点()要有一个明晰的辩别和正确的判断,它决定方向、走向,有时候,“由于我们走得太急、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对实践、操作要有一个积极的拓展和操作的创新,它决定能否落地结果。有时候,往往是“理论高水平,实践没下文”。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不缺哲学理论,缺的是能落地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的智慧。
 
人生,指人的生存和生活。这里要说的是,人应该怎样去生存、去生活。我们说过,人的生存质量的高低至少取决于4个要素,有知识、有文化、有办法、有计划,这些都需要人的理念、策略中的智慧去辨别、判断、拓展、创造,使自己在这4个要素中丰满起来。而人的生活,离不开“同心圆”结构中的价值观、态度、行为,这些也需要智慧才能生成。
   
我们说,人生是经历的组合,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而经历,又分昨天已过去的经历,我们该怎样用智慧去总结?今天正在发生的经历,我们该怎样用智慧去做好?明天将要发生的经历,我们又该怎样在智慧的启迪下厚积而达成?我们决不可拿昨天的经历当成今天的信条,去造就明天的经历。昨天、今天、明天的经历组合,就是你的人生。我们该怎样对待呢?经历离不开智慧,经历就是一个人昨天、今天、明天的设计,这样的经历不是教育重要的内涵吗?
   
我们在前面写的章节其实也是在设计一种经历,追求的是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格的经历组合。好了,我们把“享受”、“智慧”、“人生”相加,即享受智慧人生”,如果做好了,是“1+1+1>3”,会形成怎样的核心素养?这里无需再论证和举例,而是需要遐想和构建。
   
享受智慧人生,在您的教育行为中。是怎样技术、怎样艺术的?

       
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
       
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
       
形成核心素养,享受智慧人生。

更新:2021-08-22 06:10:5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