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哥聊课】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
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上)
要培养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文化、有觉悟的劳动者,就要在“培植三生内涵,健全人格体系”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生存能力。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把培养训练的各种生存能力归为三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为上能自律,生活上能自理,学习上能自学”,简称“三自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业的完成,也有助于为踏上社会后各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况且,三自能力本身也是踏上社会生存必须具备的能力。
自律,就是规范、约束好自我。法国哲学家罗曼•罗兰说,伟大的人并不是没有卑下的情操,只不过不被卑下的情操征服罢了。人世间,最顽强的劲敌应该是自我,最难战胜的劲敌也应该是自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训练的能力就是自律能力。当世界观还没形成,当分辨能力还不强,当处在逆反期的过程中,当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控制、约束不了自己时,学习质量就会大幅下降。中小学生的智力大体相近,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之所以参差不齐,和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自律能力有很大关系。变外界施加的他律为主观产生的自律,是学生成熟的标志之一。所以,校本化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加入自律的内容。因为,自律是在一定的教育下养成的,自律应当是做人的一种品质,自律还是一种觉悟和追求。
自理,是独立解决自身生活问题的能力。试想,一个连自己生活都料理不好的人,怎么去改造这个社会?可偏偏有许多学生,因学业负担过重,除了学习,其它事务大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导致自理能力极差。自理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生理、心理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对学生自理能力的培训越早越好,越全面越好,越综合越好。自理能力还要在自律的支撑下,要有意愿,有目标,有意志,有恒心地积极研修、主动锻炼。日积月累,聚沙成塔。自理能力的培养训练,要从细微处着手。处理不好身边小事的人,就处理不好所遇的大事。生活是由每件小事构成的,我们只有教会学生处理好小事,才能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其实,自理还是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优良品德的有效手段。
自学,就是自己爱学习,自己会学习,自己能学习。三者缺一不可。科学的自学方法可以提高效率,是持续学习的动力。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宁愿花大量时间听教师的灌输,被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愿或也不爱、不会、不能花点时间自己探究性地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会自学的学生,学习品质不高,思维的深度、探究的能力也就不高,所以,自学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是一种学习品质的问题,是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是自学方法的问题。第二,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第三,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使自学成为陪伴终生的习惯。
在学习的技能素养培养过程中,学校、家庭、社区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围绕“三自能力”的培养达成共识,联合开展融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步调要一致,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
生成三自能力,构建能力立方(下)
学习的技能素养提升要体现在现实的社会学习生活之中,体现在对学生“三生内涵的培植,人格体系的健全”上。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年龄,根据社会要求,我们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是不同的?因为学校不同,学校之间的设备不同,学生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提供的内容有可能不同,训练的能力点的安排也不同,但无论如何,在能力培养上,有两点是相同的,第一,要选择一定的内容支撑能力的训练。第二,只有确定的能力点的设计,使其成为体系,才能提供相应的内容去加以训练而得到生成。
课程的目标如何设定,课程的平台如何打造,课程的内容如何筛选,课程的模式如何设计。有些安排可以融会贯通到《中小学生守则》中,细化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浸润教化,就是用三生内涵、人格体系的内容去细化、诠释、丰富、贯彻哲学概念化的《中小学学生守则》,也就避免了《中小学学生守则》的条文化、空洞化,也就实现了可操作的目标。我国《中小学学生守则》不同于国外有些国家的《中小学学生守则》,它有一个校本化二次开发的过程,如此看来,不应过多地指责,各个特定的学校只需细化即可。而自己没有去细化,又在诟病我国的《中小学学生守则》的做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应该说是我们特定学校自己没有二次开发好《中小学学生守则》,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学生守则》自身没有关系,这也可能是我国优于其他国家之处,只是我们没有换个角度去思考,才没有把好事办好罢了。
能力是什么呢?“能力是人们有效地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或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又是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的反映。”那么在学生学习技能素养方面,应培养学生的那些能力呢?
如果将中小学生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用立方体的形式表述,就建立了立体的直观的概念。“生存能力立方体的自述”有这样一段文字:知识是我的底面,四条底边是由智力商数知识边、情感商数知识边、理财商数知识边和训练方法知识边构成。有了这四条底边,才使我有了知识底面这个牢固的基础。
智力(心智能力)是我的立柱,四根立柱是由相应的四条知识底边相应组成,即智力商数的心智水平、情感商数的心智水平、理财商数的心智水平和方法商数的心智水平,我的这四根立柱使我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有效的训练将构成我的“生存”能力面。构成“生存”能力面的四条能力边应该分别是学习能力边、实践能力边、适应能力边和创新能力边。这四条能力边的长短和优劣直接决定着我的生存能力面的大小和优劣,这四条边也直接决定着我这个“生存能力立方体”的建构。
明确了施教中学习的技能素养能力的范畴,就会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的区域实际,采取多种手段,做到“知识不超纲,能力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