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宇宙大爆炸理论
作者简介:陈少毅,汉族。1962年5月4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高级中学教师,现已退休。
第四节 宇宙大爆炸理论
一、宇宙大爆炸理论介绍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宇宙论”(The Big Bang Theory)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37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Georges Lemaître)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伽莫夫。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上世纪末,对Ia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因为宇宙可能大部分由暗能量组成。
验证阶段
但是自从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开始观测到到“红移现象”开始,有关“宇宙膨胀”的观点开始形成。
1929年,埃德温·哈勃总结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而近处的星系正在向我们靠近。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处于一个密度无限的奇点。
听闻此事的爱因斯坦很快来到哈勃工作的威尔逊天文台,在哈勃的带领下亲自进行了红移现象的观测。访问结束后,爱因斯坦公开承认了自己主观意识影响科学结论的错误,并去掉了场方程中的宇宙常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爱因斯坦场方程(Einstein Field Equation)。
证据: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等机构物理学家利用架设在南极的BICEP2望远镜,观测宇宙大爆炸的“余烬”—微波背景辐射。微波背景辐射是由弥漫在宇宙空间中的微波背景光子形成的,计算表明,原初引力波作用到微波背景光子,会产生一种叫做B模式的特殊偏振模式,其他形式的扰动,都产生不了这种B模式偏振,因此B模式偏振成为原初引力波的“独特印记”。观测到B模式偏振即意味着引力波的存在。
二、疑点
(1)宇宙大爆炸理论开始于红移,红移只能说明从地球上观测星系大多都离我们远去,远去是相对的,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星系离我们远去,第二种是地球离星系远去,如果银河的中心黑洞吸引着银河系的所有星系向中心聚集,那么地球就在远离遥远星系,为什么不能理解成银河系在缩小呢?
(2)微波背景辐射可以证明宇宙中在137亿年前曾经发生过爆炸,但不能证明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逻辑关系不对。宇宙中有可能发生过多次爆炸,难道就能生成多个宇宙吗?
(3)黑洞的是否存在,更不能证明大爆炸理论,不能因为大爆炸理论预言了黑洞的存在,发现了黑洞就能证明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这不符合逻辑。
(4)奇点的物质和能量从哪里来的?是如何聚集的,奇点以前的时间到哪里去了,难道一声爆炸,炸出了物质,炸出了能量,还炸出了时间?这不符合哲学。
(5)物质的生成和体积的膨胀自相矛盾,在0.1秒的时间内体积剧烈膨胀,就说明物质在迅速的分离,可是在0.1秒的时间内物质的生成又要求要急速的碰撞,二者自相矛盾。
(6)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中的原子都是在0.1秒生成,那么地球上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都应该是137亿年才对啊,怎么大多元素只有20---40亿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