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图文】生逢其时

作者:张欣 来源:中国教师报 点击:1279

   

   1982年,洛阳师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河南省洛阳市第14中学,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并担任班主任,这样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

   那时的我,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班级都显得有点不“安分”,不想成为校长常常挂在嘴上“天没亮就叫学生起床,陪学生跑操,伴学生自习,盯学生成绩,催学生睡觉后再挑灯备课”的教师。如果他们用16个小时无缝隙管理班级,而我只用8个小时,成绩却一样好,这算不算做教师的成功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以钱梦龙、魏书生等教育名家为榜样,潜心钻研教学最优化、范例教学、目标教学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我尝试着不以每节课为整体教学,而是以每单元为整体的单元教学法。

   1985年,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我担任教导主任一职,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多了一份教学管理,多了一份党员的崇高使命。

   1988年,经过从初一到高三的一轮教学后,我调到洛阳市郊区教研室,开始了为期10年的从语文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的教研历程。印象深刻的是,那时教育奉行“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那种为了办学,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

   1997年,我走上洛阳市郊区教育局业务副局长的岗位,同时兼任教研室主任和一所省重点高中的党支部书记、校长。这种教育行政、教学研究、学校管理“三肩"挑的经历,使我得到意想不到、机会难得的历练机遇,让我能把工作纵横融通起来,在教育整合、课程改革、学校变革方面可以游刃有余。在硬件建设上,急速解决了学校“一无两有六配套”;在软件上,积极探索多维教学改革。

   2000年,洛阳市郊区随着城市的扩张,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更名为洛龙区,我成为洛龙区教育局局长。新世纪、新任务、新担当,我全力以赴进行全区近200所中小学的撤点并校。同时,上划各乡镇对中小学管理的财权、人事权,全区统一发放工资、调配人员,撤销乡镇教办,各中小学直属教育局管理,实现了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转变。

   2003年至2006年,除履行局长职责外,我深入到一所初中亲自执教政治学科。课堂上,我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三年下来,收获颇丰。此时,我拜访了把一所乡镇中学办成全国课改名校的崔其升校长,大批次组织校长和教师外出学习“北京的大气、上海的细腻、山东的创新、深圳的拓展”,并确立了多元课程管理下的全课程教育。大家戏称“全课程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赞同者、质疑者、中立旁观者皆有。最终,媒体用1.8万字篇幅报道全课程教育,打消了许多对课改区域整体推进的“非议”和“指责”。

   2011年,我到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任校长。离开了工作近11年的区教育局局长岗位,从200多平方公里的教育范围浓缩到300亩的校园,使我能静下心来深思一些问题。别人做的,我借鉴;别人没做的,我尝试。那段时间,我试图在课改领域拓展新空间,如课程化校园、校内管办评分离……

   2015年暑期,请辞校长一职,我回到母校洛阳师范学院,在洛阳师范学院与中国教师报成立的“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做一些课程、教学的研究开发工作。三年来,我跑了许多学校,看到课程改革走过的路:学科内的整合、学科与学科的整合、学科与非学科的整合、基于学校层面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看到课程改革正在走的路:基于项目、问题、任务的课程整合,更多源于STEAM教学、创客空间、综合实践课程和混合式教学的尝试;看到课程改革未来的路:以学习者个体成长为中心的未来教育、智慧教学、课程化校园,以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改革开放的40年,正是我从事基础教育的40年,从一名师范生、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教研员、教研室主任、校长、副局长、局长、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推广者一路走到今天,见证了基础教育的巨变,是一个受益于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见证者,我随着改革开放逐渐成长。

   (张欣,河南洛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更新:2019-12-31 05:30:3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