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的奶奶

作者:傅永曙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姥桥中心小学 点击:1412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姥桥镇中心小学  傅永曙

奶奶,杨克勤(1899—1985年),享年87岁。一生勤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俭持家,说话幽默、风趣,受人尊敬。今年是她老人家诞辰120年,写下短文,告知傅家子孙,我们有位了不起的奶奶,我们要铭记在心。

我的奶奶,杨克勤(1899—1985年),人称四娘、四奶(爷爷排行老四)、傅奶奶。一生勤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俭持家,说话幽默、风趣,受人尊敬。她离开我们已有34年,享年87岁。今年是她老人家诞辰120年,总想提笔写些东西,告知傅家子孙,我们有位了不起的奶奶,我们要铭记在心。

一、勤俭持家

解放后,父母和奶奶带着大姐、大哥来到南京闯荡。随后,我和弟妹先后出世,全家九口人,算是大家人多。父母到南京后,先住丹风街、后搬回龙桥,最后定居回龙桥边上妙耳山112号,直至1969年全家下放。我家子女多,穿衣吃饭皆是问题。由于计划经济,老家经常来人,米是常常不够吃;家庭收入少,多少年穿不上新衣服。父母在外工作挣钱,奶奶则持家过日子。首先是解决吃的问题,一是平时吃稀,煮稀饭吃;二是雨天吃两餐,早上迟点起,早中餐合并一餐吃;三是吃菜饭,煮饭中加点菜,有数量没质量,将就点过。这样处理,勉勉强强吃饭问题解决了。穿衣问题采取: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首先,父母穿过的旧衣服,给子女穿;其次,老大穿过的衣服,改一下给弟妹穿;再次,新衣服只能过年穿一下,过过年赶紧收起来,留着下年作为新衣服拿出来穿。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每年过年都能穿上新布鞋。每年临近夏天,奶奶早早打好糨糊,把家里破布烂衣收集起来,用于糊“绑子”。一块又一块破布糊在门板上,一层又一层,糊个四五层,然后靠在太阳底下晒干。到了冬至后,便开始依据我们脚的大小,裁剪下来,做成鞋底初样;而后,用白洋布垫在上下两面,开始纳鞋底。一针一针纳呀纳,纳不动,便用锥子,现戳个针眼,然后再用针穿过去,千针万线,一双鞋底纳成。有时,纳不完,老妈帮着奶奶纳鞋底。鞋底纳好,奶奶和老妈,裁剪鞋面布,用缝纫机走个面,便请门口鞋匠侯伯伯给上起来。三十晚上,姊妹六个,人人手拿一双新布鞋,年初一,姊妹六个,穿着新鞋出现在同伴面前,虽然没有新衣服,但仍不忘时不时翘起脚,显摆一下新鞋,令同伴赞叹不已。我们脚下的新鞋,凝聚着奶奶和妈妈的心血,我们的显摆,是奶奶和妈妈的辛勤的付出,至今回想当年穿新鞋过年的样子,便不自觉想起了奶奶。情不自禁地大声说,奶奶我爱你!

奶奶为了不让父母操心,维持九口之家生计,利用有限的资源,想尽方法,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天天让我们有饭吃,每天干干净净上学去。奶奶真不简单!

二、热情招待家乡人

父母带我们全家在南京,比起家乡人,有吃有喝,算是条件不错的人家。自然灾害三年,老家经常来人,有亲戚、有父母朋友、也有邻居。无论是谁,奶奶总是热情招待,笑脸相迎,供吃供喝供睡觉。老家来人吃饭时,奶奶总是叫我们姊妹几个出去玩,待客人吃过后,才喊我们回来吃,生怕来人吃时饭不够,客人吃不饱。回来时,饭不够我们吃,奶奶则将饭中加点水,或是加点菜叶,让我们将就将就。此时,有的弟妹感到肚子饿,没吃饱,噘着嘴,奶奶总是说:“千差万差,来人不差。不能让客人饿肚子啊。”让后笑呵呵地哄着,明天多给你吃点,就糊弄过去了。睡觉对住在南京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各家各户地方小,没有多余的床。我们家经常有老家客人来,一来客人时,晚上奶奶就说:“你们几个公鸡头到人家去睡。”我们弟兄几个就各想办法,自谋睡处,不给奶奶淘神。

在南京期间,有的客人经常来,有时来办事,有时是看病,生活条件好时,他们还会来南京玩。无论他们何时来,来干什么,奶奶总是客客气气,好生招待。有一年,新桥耿家嘴村,耿青云木匠春上来瞧病,瞧好后,夏天又来购置木匠用具,秋后又陪村里人来看病。无论是耿木匠自己来办事或看病,还是带人来,奶奶从不厌弃,不说一句闲话。总是说:“老耿,来啦!”然后招待吃、睡。看病的,还会叫我们大弟兄中一个陪着去医院,帮助排队挂号、拿药。1970年,全家下放回老家,我在新桥中学读书,没有米吃时,就是这位忠厚老实的耿木匠,送油送米给我吃,让我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现在想来,还是要感谢奶奶当时舍己助人的做法,为我种下的福报,让我读书能吃饱,安心学习。

三、重操旧业  再做生意

爷爷是做生意的,过世较早,大伯和父亲年轻,尚不能全面接替爷爷做生意,奶奶则带着大伯开店做生意。随着大伯能支撑点面,奶奶就不管生意上的事了。1966年,“文革”开始后,父母亲开的棉花店被封了,父母无业,收入停了,只能靠以往积蓄养家糊口。当时全家九口人,吃喝需要不少钱,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奶奶心想不能坐吃山空。于是,她和父母商量,搞点肥皂、糖果、火柴、香烟等农村紧俏商品,到老家去卖。当时父母不能开店,但要参加政治学习和早请示、晚汇报,不能随便离开南京,他们无计可施,只好同意年近七十岁的奶奶下乡做生意,帮补家庭,渡过难关。开始,奶奶拿自家克扣下来的肥皂票、糖票、火柴票、香烟票,买些商品回到老家去卖。凌晨四点便起床,坐车赶到下关,走到6号码头,买张到芜湖的小货轮船票,在姥下河下船,再走15里路,便到老家姥桥街。每跑一趟也能赚点钱。可是,每月的票证是有限的,靠这点计划票是赚不到多少钱。于是,奶奶又想到找亲戚、找朋友,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少。接下来,她在回宁时,顺便带点土特产。如花生、花生米、大豆、山芋、菱角、莲子等,以物换票,不求人,不领人情了。可是她自己则辛苦多了,一回到家,便急急忙忙拿着土特产,穿街走巷,挨家挨户,询问是否要土特产。就这样连续跑了几年,帮助父母解决了家庭困境,渡过了困难。

四、说话风趣幽默

奶奶人好心好,信佛吃斋(花斋,二、六、九月,从初一吃到十九),讲话很有水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姥桥中学教书,经常有家长来找我,帮他们子女上补习班,奶奶见此,总是说:“读书好,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奶奶也晓得用话恭维人,使人听了舒服。遇到家长递烟给她吃时,她则说:“唉,大哥,我生的蠢,不会吸。”逗得家长直笑,说:“奶奶,您真会说话。”把家长和我们的距离拉近了,方便家长为子女读书好讲话。

八十年代初,父母亲全部回南京,有时托人带点蛋糕、面包、蛋卷、糖果等给奶奶吃。奶奶有了这些零食,往往分给家下子孙吃,有时看到隔壁邻居,则会拿点给他们家小孩吃,我们看到后,则说带给你吃的,为什么要把人家吃?奶奶则笑呵呵地说:“自家吃烂茅缸,人吃传四方。”此时,我们则无可奈何,随她老人家去了。

1979年,父母亲及弟妹全部返回南京,我因考取大学,户口迁不回去。1980年,毕业分配回姥桥。奶奶和我则住在姥桥,白天我去上班,奶奶则在家烧饭,闲来无事,左右邻居家聊天。有天,她乘我上班去,则把我家小人书搬出,放在小学门口,租书给学生看,一本一分钱,厚些书则收两分钱。当时,我家有小人书几百本,父母亲回城也没带回去,小学生喜欢看小人书,读者甚多,一天下来,也能收一两元钱,高兴不得了。几天摆下来,学生也熟了,有的没钱也来找奶奶蹭本书看看。隔壁邻居看了以后,有的说四奶,你真会想点子搞钱;也有的说,四奶,你这么大年龄,八十多岁了,还摆什么小人书摊子,累不累啊。七嘴八舌,杂言杂语。可奶奶却风趣地说:“一分两分留给孙子结婚。”一笑答之,众人不语了。我们则从中看到奶奶的聪慧、机智和幽默。

五、助人做生意

八十年代初,我结婚后添了儿子,奶奶升级为太太了,小人书摊子也不摆了,在家带重孙。我家附近便是小学初中部,100多人,只有一排教室,没有围墙。有位家住街西头的高家老奶奶,天天在学校边上摆零食摊子,一个小桌子,一个小板凳,桌子上面摆着糖果、瓜子、饼干等小零食以及糖开水。下课后,便有学生三三两两前来买零食吃,生意还可以,养活几个人没有问题。高奶奶家住西头,往返要四十分钟,每天只能带一瓶开水来,夏天天热,学生口渴,喝水人多,一瓶水一会儿就卖光了,学生想买水喝就没有了。因奶奶没事总和她聊天,所以高奶奶就常常找我奶奶匀瓶水。我是教师,县里供应煤炭票,我家则天天烧煤炉,有开水,所以奶奶毫不犹豫便匀瓶水,使她有水卖,不断档,生意不息。我有时回家,无意发现奶奶给人供水,便说烧开水要煤炭的。奶奶却说:“能帮人则帮人,做点好事,积点德。”我无语,只能默认同意奶奶去做。

奶奶的勤劳、聪慧、无私、善良不时激起我们对她的思念,她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眼前,久久不能离去。

奶奶,我们想你……

更新:2019-12-19 08:38:1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