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精神”迎接灵宝文化的春天
2018年2月20日,灵宝市2018新春文化分享会在阳光山庄隆重举行。受灵宝市教育体育局宣传科任尚锋科长、函谷关镇中心学校王鹏儒校长的邀请,我和杨丰烈、薛春亚老师同车前往阳光山庄,有幸参加了此次文化活动。本次文化活动主要由灵宝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主办,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 、灵宝市诗词楹联协会 、弘农书院 灵宝诗教联盟 、灵宝一高望远镜文学社联办,三门峡市甘棠书院为顾问,灵宝金尧产业园承办。 文化分享会可以说是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大家云集,盛况空前。让与会者享受了深厚的文化启迪,经典的文化传承,特色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文化观点,丰盛的文化大餐。
文化分享会由灵宝市教体局宣传科郭艳梅老师、灵宝一高马肖克老师主持。西安音乐学院 彭天麒的古琴独奏《广陵散》拉开了文化分享会大幕。悠扬的琴声,瞬间把与会者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古代,让人沉思,让人回味。
灵宝文化源远流长。周建军,王宝霞两位老师的诗朗诵《华夏五千年 史证灵宝见》,又把我们拉回到人杰地灵的灵宝,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了华夏五千年的光荣历史,灵宝光辉灿烂的文化底蕴。而本文作者李效民老师的《灵宝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访谈,更让与会者醍醐灌顶。
李效民老师激情讲解了神圣灵宝的文化渊源,他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是道家之源, 二是中华之地,三是最早的中国,四是神圣的灵宝 。特别是讲解了灵宝的三个支撑:一是有神话传说的支撑,二是有文物考古的支撑,三是有文化经典的支撑,三足鼎立,中外罕见。让我们对于灵宝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著名诗人桑恒昌讲:“来到灵宝,才知道确实又有灵,又有宝,才知道她有那么多的文化堆积。灵是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宝又是巨大的物质财富的高度概括。大才大财得其一,已属难得,而这片土地竟用两个最好的字组成了自己的名字。”灵宝名不虚传,名可配天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只有在灵宝,才会得天独厚,才会名归实至,才会当之无愧,才会天下第一。最后,他用两句话概括的讲:“中华民族是一棵参天大树,灵宝就是这棵大树的主根”,“中华民族是一座雄伟宝塔,灵宝就是塔顶的明珠!”
乡村文化蓄势待发。西安外国语大学张親霞教授和她的学生关于“万物一体”的分享,让我们静下来思考和反思生命的价值、存在的意义;灵宝市政法委张永强副书记关于当代农村心灵归属的思考,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向农业、农村、农民,关注农民的精神生活、精神文化、精神归属;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的土地、情怀、家园的故土情缘,她亲自在家乡灵宝焦村创办了弘农书院,宣传农村文化,农民文化,农业文化,对家乡的热爱,对农民的情怀,对农村的关注,对文化的执着,让我们深深的折服。
老子文化厚积薄发。来自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的陈永利先生,对灵宝如何扛起弘扬老子文化的大旗,寄予了殷切期望,并给予了明确指导;灵宝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李远先生关于学习《道德经》的价值,特别是新年第一课,关于《大学》、《中庸》的分享解读,让我们又一次体验到中华文化关于大道、关于无为、关于中庸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与智慧;
灵宝市教体局宣传科任尚峰科长的如何参加《道德经》百日研习班结伴学习 ,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老子文化学习的平台。
函谷关道德经研习社李彩虹 、 赵胜卫老师的“倒背《道德经》 ”,无论是规定的五章内容,还是与会同志的任意指定,两个人都能够熟练背诵,博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函谷关镇中心学校王鹏儒校长现场亲自为两位老师颁发了高级证书。谈到新年打算,王鹏儒校长主要从八个方面对道德经研习社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拳拳之心,天地可鉴。作为老子《道德经》的发源地――灵宝,灵宝文化人,特别是灵宝教育人,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追求卓越,勇立潮头,体现了灵宝人浓厚的文化情缘和家国情怀。
楹联文化异军突起。发现楹联之美 ,享受楹联乐趣。灵宝市诗词楹联协会 彭艳梅会长和大家共同分享了楹联的定义、写作的要求、楹联的乐趣。 并现场分享了部分趣味楹联。如:“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扔。由上向下读左传,书往右翻”;“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同时也展示了楹联协会同仁对新春文化分享会的贺联:北京王国松老师的“老子东来,五千字道存函谷。召公南化,十四篇德在甘棠”,刘静老师的“黄耳抱春聆圣道,红亭怀古悟初心”,彭艳梅老师的“新岁同筹,大道无为,岂是沽名图利?初心不老,诗情正洽,相宜养德修身”等。尤其是 关于灵宝创建成中国楹联城市的深远意义,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对于中华楹联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情地钟爱。
诗词文化遍地开花。唐诗宋词,文化宝典。由灵宝诗教联盟发起,郭艳梅老师牵头负责,去年在朱阳小学,阳店中心小学等学校分别成立了诗教联盟,大力传承古代诗词文化,引领诗词歌赋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会上,阳店镇中心小学崖中生校长回顾了过去一年诗教文化的进展情况,对新年的工作打算进行了安排和展望。诗教联盟学校朱阳,阳店学生代表进行了现场诗歌朗诵汇报。灵宝一高望远镜文学社马肖克老师及学生代表的论语《三人行》,引起了全体人员的共鸣和赞扬。
国学文化启迪先民。三门峡市甘棠苑、甘棠书院创办人吴启民先生关于一个人、一棵树、一条河的分享――《一个人 ● 一棵树 ● 一条河——为母亲燃一支长香,替天地还一个大愿》,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召公文化的执着和热爱;还有三门峡市道元社韩江涛老师等关于国学礼仪的分享与讨论,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味到中原历史的源远流长,感受到灵宝文化的厚重底蕴。
最后,三门峡市委办副主任徐博敏对于本次文化活动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于塑造“灵宝精神”进行了概括和解读,给本次文化分享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为”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好悬挂在会场一侧。如果我们把“横渠四为”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这个“四为精神”,即使千年时间过去,现在我们读起这句话的时候也感觉到荡气回肠,弥足珍贵! 在“四为精神”的引领下,灵宝2018新春文化分享会, 使我深深感受到文化分享会举办单位的文化情缘和赤子之心,也使我看到了灵宝文化璀璨夺目春天的到来。
祝福灵宝!
加油灵宝!
奋进灵宝!
作者,黄赞高,男,1972年出生,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人,中共党员,历史系专业,本科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现供职于灵宝市川口中心学校,任灵宝市川口乡第一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网名俯首甘为孺子牛;华南温度。平时喜好历史、文学、旅游。工作之余,不忘初心,奋进前行。写些诗词歌赋,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性素养,感恩国泰春晖。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018年2月23日,晚上,于灵宝市城市北区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