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谱
导读;明朝从洪武皇帝朱元璋到成化皇帝朱见深的100多年间,焦村镇下原头村的张姓成为灵宝的望族。仅以二世到五世为例,共出现岁贡5人,太学生2人,正统皇帝赠承德郎1人,成化皇帝赠徵仕郎2人,诰命2人,奉旨敕旌义官1人,义民1人。义民张秀曾捐粮1600石,正统皇帝曾派钦差大臣何史训亲往下原头村敕旌立石题名,形成文官下轿,武馆下马,皇帝下来走7步的规则。张秀在虢略镇、涧口社、贾村社、董宅社、会邑社都有住宅和田地,购买商店,开张商铺,正规的商品远近都有。笔者现将张氏家谱原文整理(因古文是繁体字,且无标点符号),译文奉献给读者。
孟德祥云
2017年10月28日
张氏家谱(节选)
张氏之族,其来远矣,粤稽黄帝第五子封为弓矢主,世居清河,因祀弧而姓,因以起焉。自是之后,代有名人,于商则有弧,于周则有仲,于秦于汉则有义与良。西都十策,咸推师谅訏謨;金鉴千秋,再睹曲江风采。天下无冤,舍释之将谁问焉;万选青钱,惟更驚其贤远矣。汉阳惠政,人兴岐麦之歌;江左清才,另起鲈莼之想。进履受书,为汉高祖运筹帷幄;高寿矍铄,为唐高宗书写百忍。风流堪爱,学问可师,凡此者虽远而必记,久不可悉。而要皆为一姓之一流遗也,至宋而有私谱,一脉相传。……是集也,虽不能比舜氏谱邵氏册,而要皆记吾一家言,是堂一朝一夕之故。截自已巳孟春,终至壬申清明,越三年乃克告成,请试质之祖宗,问之庙堂,不知有当于心否?
文璇谨誌
乾隆十七年仲春清明节
张氏家谱译文(节选)
张氏之族来历时间很长了。经考证,黄帝的第五子被封为弓正之官,祖居河北的清河,张姓是因为祭祀弧星而受黄帝赐姓。张姓因此兴起。从此以后,每代都有许多名人,在商朝则有弓正之官,在周朝则有贤臣张仲,在秦朝在汉朝则有张仪和张良。北宋时西都洛阳张齐贤为宋太祖奉献治国十策,成为宰相后全部推行张齐贤(字师谅)的治国大计;唐朝宰相张九龄书写《金鉴千秋录》一书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再次看到韶州曲江人(张九龄是曲江人)的风度和神采。天下没有冤案,如果舍弃西汉法学家张释之,将向谁问呢?唐代名人张旌的《万选青钱》,只是让人们更加惊奇,远胜过有才能的人。东汉渔阳太守张堪(张衡的爷爷),推行仁政,麦结双穗丰收,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歌颂他;晋代文学家张翰是江左人(苏州人)有清才,善属文,纵任不拘,单独离开是因见祸乱方兴,以莼鲈之思为由,辞官而归。西汉谋臣张良为黄石公穿鞋而受到赠书,为汉高祖刘邦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从而建立汉朝; 唐朝 郓州 寿张人张公艺 ,九代同居,精神矍铄,高宗祀 泰山 ,路过 郓州 ,至其宅,问其由。 张公艺书写百馀"忍"字。这些人风采特异,业绩突出,诚然可爱,学问可成为榜样。这些人虽然距今时间长远,但必定要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不可能知道很全面,而要都作为一姓的第一等人流传下的。 到宋朝传闻民间有人修家谱,从同一血统世代相承流传下来。……这本家谱,虽不能与弇兹氏(古代汉族传说中最早的女首领)家谱和邵氏家谱相比,而要都记住我们的家训,祠堂一朝一夕的变故。截自蛇年(1749年)正月,成书是猴年(1752)清明节,经过三年才 宣告完成,请按预定想法去修家谱,我朴实问祖宗,请教先人,不知心中是否有定数?
张文璇郑重恭敬地撰记
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