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往事云烟

作者:付伟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河南站 点击:1888

作者简介:付伟平,洛宁县第一实验中学英语教师。常随心表达感悟或心情,曾在《文艺圈》《河南思客》《天涯知已》《艺笋》《洛宁一高》《中外文学家》《洛阳牡丹文化诗社》《灵秀师苑风》等微信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篇。

今天再次路过我曾经的小学校舍,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七十年代的学校是村里王家祠堂改做学校的。正房面南背北,房子较为高大,好几个台阶。东厢房、西厢房稍微低了些。屋顶上灰不溜秋的布满苔藓的蓝色房瓦,房子多次翻修,已不是原来宽大厚实的老瓦了。但是檐牙高翘、老式雕兽的房脊、风化剥落的浑厚老砖块的墙腿、斑驳的有些裂隙的泥土的墙体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记得到上学的年龄了,爹做了个一尺见方的小木板,上方钻了两个小孔,穿根绳子做提手,刷了黑漆,又在提手上系了根细绳,一端绑了用小布块包着棉花的布包做黑板擦,可以练字了,可以上学用了!

那时的教室,没有现在这样专门砌的台阶式的讲台,我们教室前边有一个水泥质地的宽宽的黑板,再一个铁红色,油漆已经剥落了许多的带两个抽屉的木头讲桌,桌子上常放一黑板擦、一盒粉笔。坐的是学生们从自家带的高低大小样式不一的凳子,有的干脆把一棵粗树干锯一截一尺来高的木桩当座位了。我们写字爬的是宽约一尺,长约一丈的杨木或桐木板,木板置于土块砌的高约六十公分的土台上。一块木板坐六、七个孩子。有时写字了,总是容易拥挤,和谁闹矛盾了,就用粉笔在桌子上划条不准越界的“三八线”。小学时男生和女生好像不怎么避讳玩耍,不像上初中时,和女生说话就脸红,还会有学生起哄的。教室南边前后各一个高约一米,宽约八十厘米的小木方格子的窗户,窗子似乎太小了,每当中午过后,室内就是阴阴的灰暗。

记得那时上学,特别早上第一个到学校的同学一定要等到再有同学来了,才敢开门进教室,要不黑窟隆洞的,谁也不敢独自进去。都知道那里原来是王家庙,有人说有鬼的,何况北边教室隔壁真的常常放有几口令我们看到就害怕的漆黑的棺材。

东厢房最南端的房檐下挂了一口牛铃铛一样棕红偏黑色圆形的钟,钟锤下吊一根长长的线绳,风一吹,线绳就四下乱晃。它就管着我们的上课与作息。老师说,预备是敲三下钟,先一下,再连续的两下。就是当、当当地响;上课是当当、当当地响;下课是当、当、当,一下一下地响。下课铃一响,我们就一窝蜂地涌到校院里玩。站在这里,看着校舍,耳畔似乎回响着我们吵吵杂杂们疯喊声。

全校只有教语文的李老师,教数学的王老师,政治、美术、体育、音乐都是有他们兼上了。李老师语文教的非常好,讲的普通话抑扬顿挫;我们都害怕瘦瘦高高的王老师,谁上课打瞌睡了或是作业没有及时完成,都要吃“爆栗子”,就是他把中指在食指上一搭,形成一个凸起,在我们头上梆梆地敲。可是,他写的一手好字,谁家写对子了,写贫困申请了,都找他。

那么,要说说上课了。村里小学只有一到四年级,总共三、四十个学生。 班级是复式班,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一年级上课,三年级就上自习;老师给三年级上课,一年级上自习。二、四年级也一样。每天早上第一节,李老师会拿着她的书,一边缓缓地在教室踱步,一边抑扬顿挫地领读一遍,我们就哇哇地读开了,我总是第一个先背会课文的,她照例会表扬我一番。如今,房子还在,言犹在耳,但已星转斗移,物是人非了!

课外时间,我们就在这小小的校院里疯玩。滚琉璃球、老鹰抓小鸡儿、打面包、挤油儿、跳绳、蹦方、滚铜箍、打链子枪、打毛毛牛、骑马、打沙包、得鸡儿、开飞机都是我们常玩儿的游戏。冬天来了,寒气逼人。冷风顺房檐下呼呼钻进来。课间“挤油儿"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了,一个人在墙角一站,其它人站一串儿,使劲儿地挤,谁被挤出来了,就再到队后续上,一会儿下来,嘿嘿,就不冷了!

也还有一个都忘记叫什么游戏了,孩子们分成两组面对面手拉手站立,一组高声齐喊“野鸡羚、背稻草、叫谁哩?”,对方说,叫xxx,于是xxx就加速马力,使劲冲向对方,能冲散手拉手的一组,就为自已队赢了一个小伙伴,否则他自已就归入对方队了。如今,喧嚣似乎犹在耳畔回响,回答我的只有寂然矗立沧桑破损的建筑了!

最冷的时候,学校有时专门放假让我们拾柴禾,一人背一个小挎篓,拾回的柴禾就放在教室后,冷的时候,点一堆火,火苗噼里啪啦地叫嚣着冒着火星往上窜,老师赶紧喊,小点儿,看烧着房子了!大火映红了伙伴们的小脸,一会儿棉裤都成烫手的了,有时都闻到衣服烧焦的气味了,我们慌忙向后退!但是细小银灰色的火星儿末还会雪花样儿地飘落下来,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教室的后墙角都熏成黑的了!春天来了,学校西边的麦田里碧绿如茵的麦苗在蓝天白云下如绿毯一般铺展开来,春风的吹抚下见天地疯长!课间,我们偷偷溜到麦地,我们贪婪呼吸着松化的泥土的芳香和嫩草的气息,躺在田埂里,绿油油的麦苗轻拂到脸上,凉凉的一丝丝惬意。

夏天的时候,学校西边不远处有一条一米多宽、一两尺深的小水渠,碧波潺潺、清澈见底,两岸小草葱茏。每天中午放学、下午放学这里都是我们的乐园了!我们排着队到上游顺水漂下来,温温的河水浸过我们每一寸肌肤,哪里还有什么炎热!有时女生们也去凑热闹,我们就分成上下两部分了,呵呵!那时我们欢乐的笑声把河水也感染了吧!待到秋天时,嘿嘿,不好意思了。有时我们去偷苹果,村北边的苹果园,村西边的梅子园,都吸引我们呢!红艳艳的苹果在枝头摇头晃脑,引得我们馋涎欲滴,哪还顾得上纪律呀!可是,倒霉的时侯,被看园人逮住,把灰头土脸的我们送到学校、告知家长,我们像受气的小媳妇样儿的,须可怜吧吧老实好长时间!

那时我们没人比穿戴,可是男生谁冬天戴一顶“火车头”帽子可就神气的了不得。后来好像又流行围巾了,脖子上一围,一头搭前一端搭后,帅极了!

如烟的往事一点一滴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可是,当初的小伙伴们已经年入不惑,都为了生记在社会上奔波,他们也会偶尔想起儿时的快乐吧!还有王老师和给我做小黑板的父亲已经阴阳两隔了!

站在木纹清晰泛白的门前,门上的铁门环锈迹斑斑,微风又起,还是儿时的风吗?老师、父亲、小伙伴们,想你们了!

更新:2017-06-08 16:53: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