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小说】麦场追梦(二)
一辆辆装满了麦子的架子车,在大人们吃力地推拽中拉进了麦场里,然后卸车。
生产队长东伯(大名冬至)则不顾劳累,一边用袄襟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环视着整个麦场,随即扯着嗓子喊了起来:
“哎,大家听我说两句,你们都瞅瞅,今儿咱这场上和往常一样不一样,啊?都多大个人了,干完活儿家伙随手乱丢,没球一点个式,还不胜个小娃哩。咱从今儿起,就得把场上收拾得像今天这样才中。得了,干一天活也都乏了,卸完车都赶紧都回家歇着去。”
随后又把目光投向了这群正准备回家的孩子们,还是那么大的声音:
“刚子,从明儿起,你就不要再去拾麦了。来给咱搭手看场。跑个小路,把咱场上的东西看好收拾整齐,换你三爷吃个饭。你愿不愿意?”
“愿意……”刚子高兴地把声音扯得老长。
三爷和刚子两家是一墙之隔的东西院邻居。平日里,刚子放学一回到家,总爱跑到西院去,缠着三爷问这问那的,三爷也特别喜欢刚子。刚子的父亲很小便成了孤儿,是在本家的几位长辈及邻居的照应下长大成的家,所以对本家及邻居的长辈们常怀感恩之心,关系都相处得极为融洽。刚子也高兴听他们讲一些关于自己亲爷爷的事情。
看场可比拾麦强多了,不用每天头顶烈日跟着老师上坡下田跑那么远的路,走遍生产队里的每一块麦地,弯着腰去拣拾那些散落在地里的麦穗了。拾得少了还要挨老师的批。脚和手也常常被麦芒麦茬子刺得到处冒鲜血了。看场的人也总是坐在阴凉之处,随时有水喝,只要眼尖不丢东西就行了。
刚子一路小跑着冲进了家门,两只正准备上架的老母鸡,被刚子这么一惊,吓得扑扑楞楞地躲向一边。
“妈,给您说个好事。”刚子抢先挡回了妈妈的怒气。
“啥事儿?”妈妈有些怒气未消。
刚子便把刚才场上的事说给了妈妈听。
“好儿子,这就叫争气!妈妈奖你两个鸡蛋吃。”
西院的大娘(三爷的儿媳)听到这个消息,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三爷的老伴儿去世的早,硬是一个人拉扯着一双儿女长大成人,都早已成家立业了。有个孙子,前两年也当兵去了部队。儿子在县医院工作,成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地上班下班,基夲上每天都坚持回家。每年看场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饭都要大娘亲自送到场上去。他们都心疼三爷,免得老人家来回跑路受累。这刚子要是去看场,不但有人捎饭,还有人相互照应着,刚子妈和大娘都很高兴,自然也都放心了。
最高兴的要数三爷了,这刚子来了,不但省得大娘来回跑,也有人陪着说话,免得寂寞。于是,三爷又去找队长。要刚子晚上也睡在他跟前儿,说这娃有眼色,扬场的时候用得上。队长听三爷说的有道理,也就同意了。
夏日的清晨,略带着凉意。村子里空荡荡的(大人小孩全都下地去了)。不知是从东坡还是西山传来了阵阵布谷鸟的叫声。刚子提着三爷的早饭,手里还拿着大娘特意给他的两个煮鸡蛋,屁颠儿屁颠儿的,哼唧着从电影里学来的小调儿向麦场走来。
三爷许是听到了刚子的哼唧声,他头也没抬,便用那几乎是唱出来的腔调喊道: “饭来了……”
那吆喝声,透彻心扉,美的醉人。刚子也许是受到了此刻这种氛围的感染,便也学着三爷那悠扬的腔调应道: “来喽,三爷。”
“哈哈哈哈……”
爷孙俩棚里棚外一唱一和。
笑声中,刚子把带来的饭菜放在了棚口的小饭桌上。三爷坐在小板凳上,拿馍端碗,刚子把两个鸡蛋递给了三爷。
“你这个娃啊,这俩鸡蛋肯定是你大娘给你的奖品。来来来,娃吃鸡蛋爷吃饭,别把我娃这嘴馋乱喽!”
爷俩的笑声飘荡在麦场的上空。三爷早年爱唱戏,从他嘴里说出的话总跟唱的似地好听。笑声中刚子把一个剥好的鸡蛋投入到三爷的碗中,给自己也剥了一个边吃边站起来向东边的坡上望去。三爷看了刚子一眼,端着碗惬意的喝起汤来。
(未完待续,图片来源于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