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的开国大校任晨
作者简介:王邦盈,1951年2月12日出生,西闫乡东古驿村人,河南大学函授中文本科毕业。河南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三门峡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1970年3月参加教育工作,2011年1月退休。退休后撰写有关东古驿村的历史典故、历史传说和历史名人多篇,翻译整理编写王氏族谱的功德碑、序、再序、家族多篇。联系电话:13781004992 微信号:wbangy
任晨,原名仰文,字 博山,乳名五来,曾化名震宇。民国五年(1916年)3月17日出生于今灵宝市阳平镇东坡村一个破落地主之家,父亲在他出生前一个多月因病离世,母亲寡居抚孤。因此他少年时代历尽艰辛,深知人世之炎凉,遂立下变更社会之远大理想。他不顾家庭的阻拦,四处求学,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开封明理中学。
时值日寇侵华,大片国土沦陷,他在学校任学生会宣传队长,经常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抵制日货,宣传抗日。1935年春,插班入开封河南艺术师范学习,任该校的学生会副主席兼总务课长。同年12月16日,开封学生为了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组织学生代表去南京,他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因为怕引火烧身中途溜走了,他便奋起带领同学们参加火车站卧轨行动,因此受到校方迫害,于1936年秋季退学,回到阌乡县。
阌乡县第一完全小学校长王斌吾发现他思想进步,便聘为教师。王斌吾成立了第一小学党支部后,便和中共地下党员刘子厚、刘居英等人指导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点燃学生心灵中的民族正义之火,使许多学生有了比较进步的思想。“双十二”事变后,阌乡县国名党特务组织蓝衣社企图加害王斌吾,王便在二刘撤出阌乡县后及时被党组织掩护送到北平。任晨按照王斌吾临走时的交待,经常向学生讲革命故事和抗日救国道理。鉴于当时抗日浪潮已在全国风起云涌,他决心投笔从戎。在取得王斌吾同意后,1937年6月带领学生樊志英和于克法北渡黄河,到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了抗日工作,被分配到杨献珍负责的军政干训六连学习。1937年10月下旬加入党组织,随即担任了偏关县动员委员会除奸部长。此后,曾任马占山挺进军先锋队骑步队长兼指导员和党的支队总支委员;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教导营军事教员、军教组长和营部党支部书记等职。参加了著名的晋北繁峙一带上下细腰涧对日歼灭战,负伤三处,1939年9月随部回师陕甘宁边区。
1940年,任晨在晋北忻崞地区同蒲铁路西侧,参加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后又随部队进驻陕北南泥湾,进行粉碎蒋匪帮经济的大生产运动。1943年冬,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四大队(干部大队)副官、参谋,随部转赴晋、豫、鄂、浙、赣、粤等地,开辟新的游击区,连续征战。参加了极为残酷的江西卜犹地区的突围战及镇安阻击战。北返后任中原军区豫南军分区罗(山)礼(山)应(山)县指挥部副参谋长兼独立营营长。1946年7月调任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副参谋长,随部在中原突围中参加了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的鲍峪岭战斗。其时,七一九团为全旅的后卫,面对敌人九十军五十三、六十一两个师的六个团以上的兵力,浴血奋战,攻破了横贯山,突破了敌人的重围。这是一次极为险恶的鏖战,持续了两天。任晨的警卫员也受了伤,但他们胜利完成了旅长交给的断后任务,摆脱了敌人,回师陕北。1947年3月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青化砭伏击战、晋西南的临汾战役和解放运城的战役,多次荣立战功。1948年,任步兵第四师副参谋长,参加解放大西北的多次战役,尤其是在粉碎李书堂的叛乱中,只身履险,独闯虎穴,舌战群敌,威慑敌胆,被誉为新疆军区的铁嘴将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晨身经百战,多次负伤。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多次率部取得赫赫战功,受到广大指战员的敬佩与尊崇。
建国后,任晨历任新疆军区莎车军分区副司令员,步兵五师参谋长及军垦农一师师长和阿克苏地委委员。担负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任。1955年2月到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7年6月毕业后升任新疆军区副参谋长(正军职)。期间,参加指挥了建设阿克苏胜利大渠、平定叛乱和中印边界反击战,又为人民立下了新功。
任晨早年投身革命,戎马生涯之余,喜好书法绘画。工作闲暇,除了撰写回忆录之外,诗书画作品也多有面世。1983年8月,他回乡省亲,欣然命笔,书《浅感》诗一首,留赠故乡:
三座大山压头顶,
兵荒马乱民难生。
日寇进军亡华急,
从戎急奔师长城。
蒋贼死灰妄复燃,
披星戴月又西征。
余生重瞻育我地,
翻天覆地万物兴。
1988年4月任晨光荣离休,担任军区老战士书画研究会会长,自治区老干部书画学会名誉会长,书法协会名誉理事,老龄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军区战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函授大学新疆分校顾问,自治区诗词协会顾问等职。
1955年,任晨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8年11月13日在乌鲁木齐市逝世,享年92岁,走完了他伟大而又光荣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