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起前行!
任瑞杰,郑州市第十八中学语文教师。喜欢静静地读几页书,写几行字!在喧嚣的都市里寻找安闲的角落,沉淀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
2016年10月15日,经我们亲民的美女校长引荐,我加了刘大编辑的微信,有幸成为中学教育参考河南教育二群的一名成员。初进群的陌生和羞涩,演变成一句弱弱的问候:“大家好,新人乍到,请多关照。”没人搭理的尴尬,在薛水霞老师后来的欢迎声中减淡。我也因此牢牢记住并默默关注了“水霞”这个恬静柔美的名字!
不好意思多说话,但一直悄悄地关注着群中的点滴变化。发现大家都不怎么聊天,而是静静地欣赏美文,静静地转发佳作。印象最深的就是薛志芳校长的每日一语,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哲理与智慧同在,引领与教育同行。没有征得薛校长的同意,我把它们转发到我们郑州教育信息网的微社区,与同行励志共勉,点赞的很多!而我自己,也在这些闪光的句子中不断成长,和薛校长比,我明显地感知到了自己身上一直缺失的东西------坚持。
我转发的第一篇文章,是李宝虹老师的《有君如斯》。也看过不少写人的文章,大都平实而琐碎。看了李老师的文章,才知道写人记事还可以用清丽雅致、美好隽永的文字娓娓道来。《有君如斯》如一首诗,似一幅画,它牵引着你的视线,让你很难放下一个个活泼而灵动的意象,一幅幅如水墨山水的意境。李老师的文字总能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我想象着清华附中的王君老师工作中该是一个何等情怀与温度的师者,我猜测着宝虹老师生活中该是一个何样优雅而智慧的女子。后来才知道,自己一入群就邂逅了两位教育届的大咖!唯期盼日久天长,与佳兰共舞,尔后也能成为那样的神仙人儿!
在河南教育的平台上交流的第一篇文章是《朱安,一生欠安的旧物》。带着忐忑与谨慎,我打开了编辑们精心配图排版后的文章,看到了蓝韵、九九艳阳天、幽兰、rainbow、竹子、无怒以恕人心几位朋友的留言,字里行间都是鼓励和肯定。我很感动,特别是蓝韵姐姐的真情留言让我倍感亲切。2016年10月初,高一学生到太行山写生,作为任课教师,我跟着学生们又一次来到了林州,林州就是蓝韵美女的家乡。蓝韵姐姐欢迎的声音至今还在耳边回响!我想告诉她,来郑州,一定要约我啊!
再后来,知道了蓝韵就是王玉芳老师,她的新年特稿《愿做君粉,钦敬绵长》写的很好,让我明白了热情的王老师还是一个用善良打底,以才情做衬,用真情书写的大才女。王老师给那么文章都留了言,而自己却是懒人一枚,是典型的标题党。对网站的文章先看标题,标题对味了就看看内容,不对味了连看都不想看,更别说给作者留言了。送人玫瑰,手才会有余香,不主动给人留言,怎么能实践刘编的“抱团取暖”之倡议呢?
专栏作者都很多产,而自己却总是推脱工作忙,很难下笔;下了笔的文章却又虎头蛇尾,总觉得不好,自己都看不过去,便很少投稿。有时还会自怨自艾:没有金明春老师的《八千里路云和月》那样丰富的生活与工作历程,没有像张培松老师的《炸鸡》那样巧妙的创意构思,也没有寒梅老师《那个穿红裙子的女人》的对社会底层的同情批判,更没有俞海英老师的《老五》的对世故人情的透析洞察。自己的文章总是轻飘飘的,像浮在空中的云,不接地气;像飘在身边的风,倏忽即逝。没有激情,没有体悟,单调而无趣。在对比反思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短板。
和大家在一起久了,才知道各行各业中都有才华横溢之人,不做教育的朋友亦能绣口一吐,便成锦绣文章!同样热爱文学,倾情缪斯,他们的天地却更广阔。眼界在这些朋友的文章中慢慢打开了!
新年歇假,网站黎明静悄悄。不看文评文了,于是乎悠哉乐哉!白驹过隙,转眼已到初八。只这一天,刘编就上传了很多美文,我突然警醒了。打着享受假期的旗号,在浑浑噩噩中看电影、打游戏,过得不知今夕何夕。腿受伤了,可是脑子没伤啊!那么多勤奋的小伙伴的佳作都已经杀青了呀!2016自己俨然落后很多,2017还要继续落后吗?
怎么办?见贤思齐!放下手机,停止游戏。从现在开始,读书写字!
2017,我要和中学教学参考河南站的优秀的朋友们一起前行!2017,愿和大家一起,品读最美好的文字,欣赏最美丽的风景!愿做教育参考的一名忠实粉丝,钦敬绵长!
2017,一起前行!
文中配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