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灵宝—女娲、五彩石和朱阳
作者简介
女娲、五彩石和朱阳
荆山往东十里是娘娘山,娘娘山与女娲有关。
在以黄帝为代表的父系氏族社会以前,母系氏族社会有着更悠久的历史和特别重要的意义。女娲娘娘及其神话传说具有“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和“上万年的文明起步”(苏秉琦)。《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说文》谓:“女娲氏,上古帝”,“古之圣女,化生万物者也。”女娲人首蛇身,是黄河母亲的长女,她抟土造人,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神,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是母系氏族社会中最原始、最早的领袖。她占山为王,至高无上,号称“皇天母”。她一统万方,盘踞中山,位居中央,号称“中皇”、“中都(京)”。
女娲在洪荒时代,炼五彩石补天,普渡众生,号称“万渡”,其地名沿用至今。事实上,女娲最初并非是用泥捏造了人类,而是用自己的身躯孕育了人类。抟土造人标志着原始制陶业的开始,成为最早的泥塑人物作品,是原始社会人们制造的一种自然界原本没有的器物,是人类文明的一朵奇葩。用五色土炼五彩石补天,实际上是发展到用石头、夯土,用各种各样的砖瓦为大家修建窑洞、房屋,并及时修补各种漏洞,代替了上面的蒲草。蒲草可以做蒲衣、蒲席、蒲包、蒲帽、蒲扇、蒲墩、蒲绳等,与原始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时“落草”,葬时“烧草”,记事“结绳”,从生到死都离不开它。蒲剧、蒲州、蒲城的来历都与此有关。尤其是蒲剧,典型的草根文化,它诞生于豫秦晋金三角地带,深深地扎根在中原腹地,像大山一样跌荡起伏,虎跃龙腾;像黄河一样九曲回肠,雄浑豪放,淋漓尽致地显示了质朴与粗旷,充满着大气派、大气势、大气象。可以说,蒲剧是中国歌曲和戏剧的鼻祖,是最古老的国歌和国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代先民们由最初的巢居、穴居、半穴居逐渐进化到屋居,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房屋遮风避雨,就是补住了天,既能防止野兽和敌人的侵袭,还能存放食物财产,使人类得以生息安居。这是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自身能力逐步提高的一种体现,标志着古代建筑业的开始,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女娲娘娘死后,葬于豫秦晋交界的风陵渡,千秋万代与黄河共存。“风陵波浪”成为灵宝二十景之一,永载史册。中国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感德的,对做了好事的女娲娘娘真是感激涕零,顶礼膜拜。于是许多地方都建有女娲的纪念庙宇和陵墓,祖祖辈辈香火传承祭祀不断。女娲娘娘成为始祖神和名气最大的神。
“五彩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石头。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就是其中的一块。在观赏石中,“红黄为贵,蓝绿为奇,五彩为最佳”。因此,历史上就有了荆山玉“价值连城”的故事。因为荆山至尊至圣,代表神权皇权,荆山玉就成了玉中至宝,肯定价值连城。在娘娘山之南,朱阳镇境内,有一种紫红色的石头,历史上称作“虢州石”。虢州石上生有太阳、月亮、山川花草、人物动物等。司马光大为称赞:“天地之异气、山泽之珠宝也。”
朱,代表红色,阳,代表太阳。朱阳的主峰就是阳华山,阳华山就是太阳的故乡。这和盘古开天以及后羿射日的传说多么吻合。远古时期,天上的太阳有十个,烈日炎炎,百姓和万物都不得安宁,后羿用神箭射落了九个太阳,分别落到九个地方,只留下一个照耀天地,哺育万物。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与我国古代的历法息息相关。
我国古代是用天干地支来记载年月日的,天干也叫十干,也就是十个太阳的来历,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与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配合,就叫十二属相。把天干的十个字和地支的十二个字,按照顺序两个字一组,天干在上,地支在下,配成不同的六十组,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用来记载年份次序,六十年循环一次,叫做“六十花甲子”。后羿射日,实际上是后羿发明了弓箭,用于打猎和自卫,标志着人类的又一大进步。射日就是打靶,靶分为十环,象征着十个太阳。后羿天天练,天天打,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成为打靶的冠军和打猎的英雄,受到大家的赞颂,被后人传为神话。由此看来,夸父追日就是追到阳华山时,才完成历史使命的。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宝贵生命献给了这块神奇而壮丽的山河。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女娲娘娘留下的五彩石,经过千辛万苦后,确实在灵宝找到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尤其是美玉,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真是名副其实的“通灵宝玉”。更为奇特的是,在一块高宽约30公分的红色的石头上,竟然有金黄色的简写的“灵宝”二字。“灵”字底朝上,需从上往下看,令人看后拍手叫绝,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我国文字改革后才出现的简化字“灵宝”,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就写好了,真是奇中之奇,珍中之珍。
更为神奇的事,我和朋友们在朱阳惊喜地发现了“灵宝女神”。她挺立在弘农河畔的崇山峻岭之中,那么高大、那么慈祥,亭亭玉立,落落大方,亿万年来一直守护着灵宝这块神奇的山、神奇的河,大家都说她是女娲娘娘的化身。我们灵宝有娘娘山、神女峰,有弘农河、黄河,“母亲山”和“母亲河”名副其实,摇篮之地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