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的人字 四射的光芒
——谨以此文纪念大姐夫逝世七周年
姐夫第一次相亲时,就相中了直爽善良的大姐。在介绍人家里,大姐虽羞涩但很坚决而直率地给大姐夫说:“我家兄弟姊妹多,我是大姐,不管到哪里,我都得管娘家的事。我不想连累别人,所以一定得给你讲清楚我家的情况呢!”姐夫更爽快,哈哈一笑:“我家人口少。除了母亲,就一个姐一个弟,也没什么亲戚。你那边人多,将来亲戚多呀!我就喜欢热闹。你一个女人都敢管的事,还有我一个小伙子不敢管的呀!放心吧,你的事从今往后就是我的事。我与你一起管!”你说,还有谁对这样的小伙子不动心呢?何况大姐是多聪慧的女子哟!早都相中了呀!
就这一句话,俩人牵手了一辈子。
姐夫是个壮实的小伙子。上过中学,还到洛阳矿山设备厂工作过。由于精兵简政,才又回到了家乡。他天生性格耿直,声音宏量,待人热情。看着大大咧咧的一个粗人,其实心思很缜密。姐夫还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他从没账本,但五年前的账目,能一口气说出来,还不差分毫,这是心里的账。尤其是他那宽阔的胸怀、无私助人的品质,在村里是屈指可数的。大姐本就是心直口快敢说敢干的女汉子,碰到比她更爽朗、大度的姐夫,真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大姐长我十六岁,由于家里孩子们多,我几乎是跟着大姐长大的,我就是她的影子。她走到哪儿,身后都有一个不争气的跟屁虫。更可笑的是,听大姐说,她结婚出门时,哭哭啼啼的(肯定了啊,姑娘要离开娘家了啊!),而才四、五岁的我搞不清大姐怎么哭了,也吓得直哭,一直跟着大姐不撒手。最后无奈地是,结婚那天,我竟也跟着大姐住在了她的新家里。现在想想,你说此事丢人不?可笑可气不?
儿时的印象里,大姐夫一直就是他们生产队的队长,还是党员。天还蒙蒙亮,第一个摇铃上工的就是他,夜幕降临后,挨家挨户通知第二天干活的还是他。大姐夫不仅给大家安排活儿,也从不落下自己,最苦最累的活他总是第一个抢着干的。他那魁梧的身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不知疲惫的干劲,征服了全队的人。而他的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更是感动了所有认识他的人。
春天来了,姐夫积极做好春耕春播的工作。生产队要在偌大的粪场里翻粪了,他第一个光着脚,跳到一人多深的粪壕里,抡着粪釵出粪。他永远都要比所有人干得多,在他心里,也只有这样才行,才不愧对队长这个称号。在他心里,队长是干出来的,是为全队谋利益的,而不是损公肥私、贪占便宜的。
夏天要开镰割麦了,姐夫提前就安排好了生产队的一应农具,包括釵把、扫帚、木锨。从人员的安排到车辆的调配,从马拉车的大刹绳到装麦的布袋、麻包,事事操心,面面俱到。而第一个开镰割麦的人,永远是大姐夫,也永远是他冲在最前头。庄稼人所有的活儿,没有他不会的。从犁地、扬场、摇耧到抢收抢种,他把生产队搞得是风生水起。他所管辖的生产队的分红也绝对是最高的。
秋天要抢收了,姐夫安排妇女队长带上女队员,摘棉花,摘绿豆,割芝麻。而年轻力壮的跟着他,割豆子,收玉谷,出花生,刨红薯。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是他干了十年生产队长的真实写照!
秋收过后,冬天紧随而来。别的生产队基本处于冬眠状态,而大姐夫绝不会那样。他要用这一农闲季节,带领男劳力,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建起的关系网,给生产队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收入。寒冬腊月里,是他,带人在山上几十米深的坑道里挖銍石矿;大雪纷飞时,又是他,带人在火车站,装卸车皮。县里不让走资本主人道路,而我们以集体的名义搞副业。上边能说过去,下边也能让村民们多收益。而在家的妇女们也不闲着,他联系了县乳品厂,发展奶羊养殖。把队里买的羊,根据家庭情况分到各户喂养。并以每天早上的挤奶量与生产队分成。这样不但增加了农户收入,也壮大了集体经济。所以在那种众所周知的年代里,每天早上在姐夫家门口,送奶、缴奶、称奶、装奶的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也令别的队,别的村的人羡慕嫉妒恨呢!恨自己不是这个队的人,不能养羊增加家庭收入呢!
能干、能带头吃苦,能增加队员收入,只是人们敬重大姐夫的冰山一角。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他崇高的品质。百善孝为先。他尊重长辈,孝顺母亲,也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父亲过世早,姐姐也出嫁了,家里就他的老母亲与上学的弟弟。大姐夫把老母看得比天还大,家里好吃好喝的都是母亲的,母亲吃好了,才让他的孩子们吃。他对母亲有求必应,只要母亲高兴,他恨不能把天上的月亮给母亲摘下来。那种孝,是常人所不能及也不敢想象的;那种孝,也传遍了他所在的生产队。若有人敢对父母不孝,他会毫不客气地抡起他的铁拳,让不孝之子尝尝对父母不孝的“好下场”。谁要是敢多拿多占集体一点东西,也会让铁面无私的大姐夫训得他吃不了兜着走。他知道打铁非得自身硬!所以绝不允许家里人动公家一丝一厘的东西,这是原则也是底线。大姐也早就了解她丈夫的秉性,从不拖他的后腿,并暗中支持着大姐夫的工作。
姐夫的胸怀比天大、比海深,这是认识他的人的一个共识。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优秀的品质,大公无私、铁面无情的秉性,使他从一个生产队长被提拔到村委、支委,再到村长、支部书记。他每干一项工作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大姐说,你姐夫不知为村里的事走过了多少路,只记得他两个月就穿破一双布鞋。姐夫的大度、豁达开朗的性格不仅让亲友们敬畏,就连与他因工作关系所不合的人也钦佩之至。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有亲和力、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大刀阔斧与无私无畏的精神。多少次,姐夫为村里的事,早上刚与人干了一仗,人家气都没消,不知道都恨他恨成啥样子了,还不到晚上他就忘了,又大声笑哈哈地拍着对方肩膀称兄道弟呢!就连大姐都笑着问他,你就没脸没皮哟?刚与人打过架就忘了?姐夫说,大男人家还记仇啊,我早忘了。都为工作,又不是私下之间有什么过节哟!你瞧瞧,谁能有如此的海量?更让人佩服地是,他不仅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乡亲,就连与他吵过架干过仗的人家,只要家里有什么事,碰到过不去的坎,第一个到场问寒问暖的人还是他!在姐夫管辖的村里,绝不允许有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熟欺生的事发生。他是外来户的保护神,是上门女婿的一把伞,也是常受大户欺压的小门小户的坚强后盾!他不但是弱者的“福音”,也是强门望族的知心朋友。为此,情格豪爽,嫉恶如仇的大姐夫没少与人吵过架,干过仗。但事情过去了就真的“一风吹”了。
姐夫的家里就是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不管何时何地,他的家里都是人来人往,一个接一个地谈工作,说问题。大姐就成了大姐夫的贤内助。她不停地大锅烧水,做饭,冲茶倒水,迎来送往,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而大姐夫与大姐相濡以沫一辈子,从没红过一次脸,这在农村是绝无仅有的事。
姐夫常说,他就是一粗人,一个农民。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对所有人都热情、关心、照顾有加。他的好友个个都是肝胆相照,他的朋友多得数不清。平常走在路上,看到哪位乡亲背着东西吃力,他不管忙与闲,接过手就送一程。看到素不相识的人的车子陷在泥坑里,他二话不说就跳下去帮人推车,那种热心肠让多少人为之叹服。
大姐是个好干净爱整洁的人,所以也要求姐夫穿戴整齐。但几十年了,却收效甚微。从结婚开始,大姐每天早上就把整齐的衣服放在姐夫床头,把干净的鞋袜摆放在他眼前,出门时还不忘给他挽挽裤角、扯扯衣袖。又有多少次,她把正往外走的姐夫拉住,翻翻他的衣领,扣好他的扣子。可一回到家,大姐看到的总是,光着脚丫子,提着布鞋,两腿都是泥巴的姐夫,他的两条裤腿一个挽在膝盖上,一个拖拉在小腿上。袖子呢,一个挽在上臂,一个搭拉在手背上。大姐杏眼怒睁:“袜子呢!”姐夫不好意思地笑笑:“啊?袜子!袜子呢?”四处摸摸,找一找翻一翻,最后才从口袋里拉出了袜子。大姐气不过,站在门口不让进门,不洗好手脚不让吃饭。而姐夫憨态可鞠地陪着笑:“下次,下次一定注意……”大姐心疼地一边帮丈夫洗着刷着,一边百思不解地问:“穿双袜子就那么热?就那么难吗?你是我的男人!你还是干部呢!要注意形象,我不想别人说我不会打扮男人,不关心他不疼他!懂吗?”姐夫还是那一句老实话:“我就一粗人,一个老农民。我有多少事要干啊!穿那么整齐老别扭。还拘束呢!”说完哈哈一笑。大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当了村长、支部书记后,大姐夫更忙了。而大姐对姐夫的穿着要求更严格了。出门开会或走亲戚时,都把自己的男人打扮的整整齐齐的。而开会回来时,不是听别人说,姐夫被挡在了门卫处,就是看到姐夫在亲戚面前掏出口袋里的袜子当手绢在擦汗。那时大姐会冲上前,一巴掌拍在丈夫的背上的。惹得众亲朋好友哈哈地大笑。大姐气得都想哭:“你说,我看着他穿的整整齐齐的才出门的哟!我能天天跟着他?一会儿没见人,就能把袜子当手巾擦汗。”说着话,扭过脸盯着不好意思的丈夫问:“早上给你的新手绢呢?”姐夫摸半天,才从屁股后面的兜里掏出手巾擦着早已没有了汗的脸。那种可笑更可爱的无辜受训的神情,能把大姐气死吧?
自从姐夫主持了村上的工作后,所有心思都扑在了工作上。而对家人的要求更是严格到苛刻的地步。由于生意上的关系,我可能去大姐家多一点。而每次去依然看到的是一拔接一拔的人在谈正事。碰到饭点时,不管县里的、乡里的、本村的、外地的,大姐夫一句话,来者都是客,都先吃饭。大姐是忙前又忙后。好不容易就我们仨时,大姐边收拾碗筷边扭头对大姐夫说,我就是你不花钱雇来的丫鬟呀?你不给我开工钱,你这几十年老这样为公家的事,让我搭着饭,泡着茶,买着烟。我不沾你公家的一分钱便宜,你总得给我把饭钱烟茶钱报了吧?不能老让我从家里贴钱吧?大姐夫哈哈一笑说,你我都是大心眼人,怎么一会儿说出小家子气的话来了?我一个支书,能去报个饭钱吗?苹果园多上点心就赶回来了。你就把这些客人当咱家的亲戚吧!大姐白他一眼,你不认识的人都在咱家都吃了多少顿饭了,怎就成了我家亲戚哟!我只是给你说说而已,谁还指望你给我报账呢!跟你几十年了,还不知道你呀!你只知道,家里没给你丢脸,没沾过你公家的光就好!
大姐夫对别人,对公家的事,对素不相识的人都尽全力帮助。更不用说对大姐娘家人的事了,那真是举不胜举。
姐夫与大姐不仅管了弟妹们家里的一切大事,就连我大哥家的事,也是尽全力帮忙。大姐夫与我大哥年龄相仿。所以我大哥有事也常与他相商。记得我大哥在外工作几十年后,想在农村的家里盖一座厢房。大姐夫得知后,第二天就与大姐来到我哥家,问了问情况,看了看老的上房。大姐夫就当场拍板定了乾坤。厢房不盖了,就盖上房,而且是两层。反正推倒的旧上房的木料能用得上,也差不了多少钱,不足之处,大姐夫自己想办法来筹集。这就把我大哥一辈子的心病解决了!
二姐与大妹出嫁的地方远点,但大姐夫与大姐的牵挂却从不因路远而少过。从二姐家盖房到外甥结婚,再到二姐夫去世,都是姐夫鼎力相助。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开着车,乘着船到远方的姐妹家去看看。在大姐夫心中有杆称,他是老大,要在所有的连襟中做出表率,他有责任担当起这个大姐夫的称号,他更知道叫一声大姐夫、大姐的份量。大妹夫有修车的技术,想在峡市开一间汽修厂,但苦于经济结据开不成,大姐夫知道后,连夜出去借钱,帮妹夫把修车厂开了下来。就因为大姐夫的资助,大妹家在城里盖起了别墅,还供养了俩大学生。你说这恩情能不铭记于心吗?他们一家人的兴盛就在姐夫的一次鼎力相助中得以成全。
三姐、四姐都没上过一天学,为娘家付出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大姐夫知道大姐的心事,凡是三姐、四姐开口的话,他再做难都能全力帮助。两个姐姐从自家盖房,到孩子们上学,再到城里工作与买房,无壹不是大姐夫的鼎力相助。四姐与大姐嫁在同一个村里,不管大事小事,大姐夫如亲哥般把他们全家当亲人一样倍加关注。
而对我这个二弟以下的三弟及俩小妹们,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有加。曾记得,每到青黄不接时,是大姐夫从家里拉来一车麦子,每家两袋,先捱过饥荒再说;曾记得,抢收抢种时,大姐夫带着他以下的姐夫们夜以继日地帮着娘家兄弟干活;从弟弟们的婚姻大事到两个弟弟盖房子,姐夫如给他自己盖房一样,木料他组织,砖瓦砂石包括车辆都是姐夫事无俱细地一步步落实,不仅从财力上全力扶持,在人力上更是房前房后房上房下地忙碌。哪怕今天自己不能到场,就让孩子们过来给舅舅搭把手,他才放心。早晚弟妹们去大姐夫家,不管他再忙得不可开交,都要陪弟妹们坐一会,问寒问暖,问是否需要他帮什么忙。在他家,不吃饭是不让走的,而走时又千叮咛万嘱咐大姐,多给拿点钱多给带两包烟。那种疼爱如大姐疼她的兄弟姐妹们一样。大姐自己说过,大姐夫对她的娘家的人,真的做得比她这个大姐还要好。我想,大姐夫这样做,不仅是对大姐婚前的承诺,更是把对这些兄弟姐妹们的亲情刻在了他的心头之上。那种血浓于水的爱,超越了血缘关系,那种宽阔的心胸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善待这些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们。试问世界上能有多少有如此胸怀的姐夫呢?有谁见过如此铮铮铁骨又柔情万丈的男子汉?有谁见过如此顶天立地举世无双的铁汉子?这些就是对大姐夫恰如其分的真实评价!
我下边的两个小妹与大姐家的孩子大小一样,从小就是大姐夫骑着自行车带着她俩去他家玩,开学了再送回来。从吃穿到学费,从工作到出嫁,与他的孩子一样善待。六妹辍学后就一直跟着父母开饭店。不管生意做到哪里,哪里就有大姐夫的身影。他像亲人一样牵挂着岳父母及小妹。每次到食堂都转一转看一看,问一问生意如何?看看哪里还需要他帮助解决的,当看到岳父母与六妹的被子薄了,还天天睡在地上打地铺,就立刻返回家,拉来床架床板,又让大姐做好厚被褥送来,只怕在外的亲人们受冻。六妹结婚后,想在自家所在的村里开个饭店,也苦于没有本钱,大姐夫一听就送来了钱,盖起了房开起了饭店。至今六妹一家还在姐夫资助的房子里开着红红火火的生意呢!你说六妹能忘吗?
对于这个与大姐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妹,大姐夫常说,我四个娃,她小姨虽是姨但还没我的大女儿大呢!我全当五个娃一样当心头肉一样疼爱着。从出嫁到城里买房,大姐夫对她的女儿怎样就对小妹怎么样!就在本文脱稿前,小妹还反复叮咛,让哥哥多写写大姐夫对她一家的深情厚爱呢!
几十年的呕心沥血,让大姐夫从一个伟男子,变成了疾病缠身的老人,而他治下的村庄成了当地的富裕村。在他资助下的亲友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岳父母家的十个孩子及大姐夫的孩子们,几乎都在灵宝或三门峡买了房。更有甚的还在西安、天津、上海附近的大城市建起了新家,大姐夫的病牵挂着所有他帮助过的人。他的子女们如姐夫孝敬长辈一样,传承着父亲的传统美德并尽全力为他治病,只要父亲能痊愈,他们愿散尽家财而在所不惜。然而恨天不睁眼,好人不长命,姐夫还是经多方医治无效远离了大家。多少人记得,出殡之日,万人空巷的感人情景,几十里、几百里、几千里外的亲友都赶来送行,那种场面也是方圆几十里从未有过的,天地为之动容,人人为之含悲,天妒英才,长恨如斯。
大姐夫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宽广博大的胸怀,善良无私的品质,助人为乐的精神,剖肝沥胆的赤子之心,弹精竭虑的情怀,人皆称诵的美名,光芒四射的人格魅力,非凡无比的气度,汇集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永远写在豫西这块厚土上,永远铭心刻骨地活在认识他的人心中,而他,将以一种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永远被后人所传颂并发扬光大。
大姐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一稿于公元二零一六年农历八月初三
二稿于公元二零一六年农历八月十四
三稿于公元二零一六年农历八月十八
张华,男,汉族。1962年生,閿乡人(今灵宝阳平閿乡人)。自由职业者。曾做多年中学教师。历经五十年风和雨,八千里云和月。然痴心不改,手不释卷。原创了大量诗、词、散文及短篇中篇小说。此生之唯一心愿是出版一《张华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