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走近函谷关

作者:刘晓伟 来源:视觉金城 点击:2489

刘晓伟,近年来,在《光明日报》、《小小说》、《河南日报》、《中国教育报》、《检察日报》、《教育时报》、《河南法制报》、《新闻爱好者》、《三门峡日报》、《西部晨风》等报刊上发表了2000多篇新闻作品和散文、小小说等文学作品,2011年出版个人散文集《沧海一粟》。

教科书里,经常提到的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是曾在这里“鸡鸣狗盗”、“白马非马”的函谷关,是名人老子著书立说,而后以《道德经》名扬天下的函谷关。

因土生土长在函谷关所在地,又因为去了多次,对函谷关也就没有太多的神往。而今年正月初二,我却破天荒的独自前往函谷关,去瞻仰它的面容。也许是因为关前又新建了道湖德湖等景区,也许是因为每年这几天香客游人都会多达万人,想凑凑这个热闹,我坐9路公交车去了。

和以往不同,这次我是一个人慢吞吞的走进景区,我要对它的每一个地方都仔细看看,我要细细咀嚼这千古雄关的美。

先映入眼帘的是道湖和德湖,湖水清澈如镜,显得大气不俗。水的至柔,衬托了雄关的豪壮。看着这静静的湖水,想起开挖这几面大湖的时候,村民从那里捡到好多古钱、箭簇等物,有人一捡就是一麻袋,那些刀币和被形象的称为裤衩币的古钱,让我一度在猜想,这片地方,应该是古时的沙场,不计其数的战争,无数的金戈铁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这一场场战争,在历史的长河里,显得无足轻重,纵是那六国合纵的千百万骁骑,也不过成了秦人在关外的一声重重的叹息。函谷关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可以用固若金汤来形容,可是在历史长河中,也是时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罢了。

而那个骑青牛姗姗而来的老人,和他洋洋洒洒写下的那本经书,却在历史长河中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经,那本《道德经》,蜚声海内外,也使这里成了道家之源,源远留长。人,那老者,被尊为圣人,无数香客把他当神一样顶礼膜拜,祈求他降福于人间。

战争也罢,著经也罢,都是一种思想在付诸于现实,孰大孰小,在历史长河中,才有一个公平的答案。而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雄关,和一个声名盖世的圣人,一部代代流传的《道德经》,竟奇妙的聚在一起,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骚人流恋忘返,真是不可思议。

我径直来到老子骑青牛的石像前,认真端详着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他深邃的眼神显得格外宁静,而他栩栩如生的石像,似乎在展示着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道法自然,这个质朴的话语似乎从他的嘴唇间轻轻诵出,诵出后就变得振聋发聩,它的哲理一经释出,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它的巨大力量在一代代人的思想上镌刻上了重重的烙印。世事轮回,人世沧桑,这四个字却显现出亘古未有的力量。

背后有水,身前有山。水的空灵,山的浑厚,相和相合,形成了一种溢满道家思想的风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山映水中,水绕青山,阴阳互显,又极其符合老子思想中的真蕴。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站在老子像前,仙风道骨和道法自然,盈满心中。(原载《检察日报》等刊物)
 

更新:2016-10-27 04:07:3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