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语文老师

作者:孟笑纳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河南站 点击:2486

作者简介:
孟笑纳,长葛市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第八批学科带头人,许昌市名师。曾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核心三篇。

(一)
三十年过去了,那间冬天生着煤球炉子的小小教室,还依然清晰的浮在眼前。那个没有妈妈的小男孩,被雪水浸湿的鞋子,常常被老师拿着在炉上烘烤,我们围在老师周围,看水汽在炉子上方丝丝缕缕漂浮升腾。
老师姓闫,四五十岁,个子不高,短发,常常温和的笑着。
有一回上语文课,她问我们,谁会说出一个成语,我环顾四周,无人举手,就起身铿锵答道:光然大语。闫老师笑了,在黑板上写下“恍然大悟”四字,指着问我:是这个吗?我肯定地点点头。她笑得更灿烂了,赞许地望着我,并对着大家表扬了我,说我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几十个孩子无限崇拜的仰望着我,我觉得无限荣光。而讲台上的闫老师,亲切温暖的像远在十里外家中被我日思夜想的妈妈 。日后,我能够在小人书大人书里沉迷,应该与这个错了一半字音的成语不无关系吧。
爸爸托人为我做了条粉色的连衣裙,我穿着去上学,一进教室门,讲台一头对门而坐的闫老师就笑着大声说:“哟!娜穿的这么美,像去相亲的。”一屋子的孩子全笑了。那个时候,穷,平常少有新衣穿,只有相亲的男女,才会穿新衣。
闫老师去过我爸爸工作的学校家访。窄窄的办公兼住室里,我害羞的躲在屏风后,听闫老师跟爸爸夸我懂事,好学,心里美滋滋的。临走时,她留下两个黄澄澄的大鸭梨,我视之如宝,许久不舍得吃。
她用普通话教我们读课文,声情并茂的分角色朗读,惟妙惟肖。我把一篇篇课文背的烂熟,把一个个角色学得活灵活现,周末晚上,在温暖的厨房里,昏黄的油灯下,一篇篇背给家人听,引来他们的阵阵赞叹。现在想来,在那样的年代,在一所乡村小学,遇见一位会讲普通话的老师,是何其幸运的事情!
(二)
小学三年级,跟随郭望月老师学语文(之所以写出她的名字,是因为我那时候很喜欢她的名字,觉得很美)。她身材高大,皮肤很白,讲课时习惯在班里踱步,读一段,讲一段。
她认真批改我们墨迹斑斑的作文,红红的字体像盛开的梅花。有一回,我写到:我家的母鸡很能干,一天就可以下两三个蛋呢(原本想写四五个呢,怕太多,鸡难以完成,就减少到两三个。我家倒是真有一大群鸡,养在院子南边的圈里,我周末放假回家的黄昏,常常挎着竹篮去收鸡蛋,一拾小半篮,至于每只鸡一天下几只蛋,还真不知道。所以为了突出鸡的能干,几经思索写了两三个)。大约是文章写的算是瘸子里的将军,被郭老师读给大家听,只是她把这句话给去掉了。并叮嘱我回家后问问妈妈,再观察观察。我不知缘由,满心疑惑,周末回家,说起这篇文章,姐姐们笑出了眼泪。妈妈也笑了,告诉我再能干的鸡也不能一天下两三个鸡蛋。我因此难为情了好久。
郭老师不是村里人,她在街上一个大院住,我们放学同路一小段,她常常领着我边走边说(路人和她打招呼,常常误认为我是她的孩子)。我因此知道了她的丈夫儿女,知道了很多大人才有资格知道的事。她说她最小的女儿,因为无人看管,被她每天用被子围坐在床上,天长日久,腰椎严重变形,成了残疾。我小小的心灵,深深为她难过。她还说周总理去世的时候,她和丈夫正在院子里忙活,听到广播里传出的讣告,一下子呆在那里,哭了,她的丈夫正站在梯子上,也哭了。所有的人都哭了,很伤心,就像失去了一位最亲的亲人。她给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仰头看见,她眼里泛着泪花。我从此知道,周总理不光是那件打满补丁的睡衣的主人,还是所有人故去的亲人。三年级时,学校朗读比赛,我以一篇《黄继光》取得第一名,据郭老师讲,评委老师被感动了,惊奇我小小年纪竟然能够体味文意,以致哽咽,泪花闪闪。如此善感之心,大约与郭老师放学途中的言传身教分不开吧。
(三)
读初一的时候,教语文的是位姓王的男老师,四十多岁。瘦瘦高高的个子,有几分书生相,却常常微弯着腰,微皱着眉,眼大而微含哀意,几分愁苦的样子(后来学鲁迅先生《故乡》,读到中年闰土形象时,即刻想到了王老师)。他也有笑得时候,但嘴并不完全咧开,仍是几分愁苦的样子。其时,他应和不少老师一样,是未转正的民师,农忙的时候,常常带着裤脚和鞋底的泥土进教室,为我们上课。
他是个极认真的人,一丝不苟的授课,也有情绪激动文字飞扬的时候,但多数时候都平静沉稳的像秋收后的田野。过完春节的第一篇作文,他的命题是什么,我忘了。只记得我的题目是“新春第一天”。我写了大年初一飘飞的雪花,爸爸教我下的象棋,被喝过葡萄酒后手发软的我端翻了的那盆羊肉饺子馅,还写了自己的浅浅感悟。发下来的作文本上,我看到这样的评语:“你写的是《新春第一天》,我改的是新春第一篇。新春第一天固然美好,却好不过新春第一篇”。四句评语像一首绝句,分两行规整地排列在作文格里。面对评语,我看了又看,读了又读,羞涩、开心、骄傲、感动……混在一起化做泪水浸满眼眶。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能如此清晰地说出这段评语,还能看到王老师那望向我们时大而微含悲苦的眼睛。
(四)
初二时,语文老师姓赵,个子较高,细长笔直,像个军人。浓眉,眼神凌厉,言语犀利。幽默,但讲笑话从来不笑,害得我们也不敢放开了笑,常常低着头憋得吭吭哧哧的。
有一回,他训斥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大概也包括我),厉声说:“不好好看黑板,低着头在地上找眼珠呢?!”我惊惧而好笑,好多年都认为这是最惊悚的一句笑话,对他聪明的头脑、神奇的思维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果没记错,他上课时喜欢一只脚踩在堂凳上,加上一双怒目,颇有梁山好汉风范。
我们对他,既畏惧,又喜欢。
(五)
读师范时,遇见一个何姓老师,个子不高,头发也不多,普通话好像不够“普通”。但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典型的“豪放派”。常常在文选课上慷慨陈词,激扬文字,振聋发聩。所以在他课上,很少有睡着的。常常是他已夹着书本下楼良久,我的耳膜还在嗡嗡作响,余音绕梁,三节不绝。以此故,排在他后面上课的老师,均显得柔声细语,楚楚可怜。
还有位刘姓老师,和何老师相反,长相清秀,年届五旬,是个有故事的人。第一节文选课,他自述经历,说自己也曾“坐过小车儿,屁股后冒过烟儿”(原是位文化官员)。他戴一副金边眼镜,常常挂在鼻尖上,坐在讲桌前讲述的时候,眼睛上翻,视线从眼镜上边审视着学生。他让我们根据他的经历写一篇文章。我认真的写了,他似乎很满意,在评语上称我性格沉静。评语不短,我却只记住了这一个词,因为觉得很符合那时的自己。很有知遇之感。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语文老师,如父如母,朴实温暖,不知职称为何物,不为名利费思量。如一棵棵行道树,站在我们成长的路旁,给我们带来绿意和荫凉,指引我们走向远方。被人尊敬,也被人讥嘲;有人离开,更有人坚守,成全了我们的成长。

更新:2016-10-11 07:44:0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