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山行
作者简介
韩素娟,女,郑州国防科技学校语文教师。郑州市优秀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国庆小长假,人多车多,极不愿外出去凑热闹,虽然国家不收路桥费,虽然新景点、新游点层出不穷,但黄金周各景点人满为患的报道还是让人揪心,因此还是愿意呆在家中享受清静、清宁和清闲,但拗不过家人外出散心的决心,加上自己对家人开车的担心,就不太情愿的两个人开车走起了。
经过一天近八个小时的长途驾车劳累,终于来到了目的地黄山市。虽然一路上雨水时大时小,但出游的心情还是慢慢好多了,因为路上并未遇上传说中的人文景观“睹车”,反而车辆极少。顺利住下,品尝当地名吃毛豆腐和臭鳜鱼,漫步屯溪老街,赏江柳灯火,看小桥流水,逛黎阳文巷,一座座高大门楼及历史记载可见当年徽商的鼎盛及辉煌。忽然觉得黄山如此厚重,带着些许的朦胧和期盼,开启了好奇的黄山之旅。
首先是登山。黄山是五岳之一,其高大古老自不待说,能登如此名山,也是幸事。再者登山的关健是“登”,自己平时也蛮喜欢登山的,这样想来,突然之间兴致就高昂起来。于是就拚弃索道,决心用脚步去丈量那古老的一阶阶石阶,用心灵去感悟那名山之上的一层层山野。
石阶两旁,植被茂密,竹林葱葱。越往上走,岩石越高大坚固,石缝间越来越多的是傲然挺立的各种黄山松,线条优美,姿态曼妙,虽然热汗淋漓,但却愈登愈勇,迈过一道道石梯,登上一个个山崖,登高心阔,心力倍增。
再往上,雨雾迷蒙,汗水与雨水齐袭,凉风席席,穿上雨衣,痛快、凉爽并愉悦着,反而忘却了苦累。雄奇的山头在雾中若隐若现,陡峭的山崖、石缝引游人驻足留影,漂亮的迎客松让人神清气添。身边的年轻人与我们擦肩而过,我想我年经时登山比他们还身轻如燕,十年前登华山不说是如履平地,也是精气神满满,如今虽年过半百,但心力和体力并不逊色,登山多半登的就是这种“人场”和“心场”,一个人是不会有这种欢劲儿、登劲儿的,也是不会有太多登山的力量和信念的,仁者乐山,独乐乐是不如众乐乐的。累并喜悦的五个小时后,终于登上了天都峰顶,放眼望去,一览众山,云海茫茫,白雾凄迷,奇松迎客、怪石诡异,雄奇突出,雄浑脚下。身旁游人如织,说着、笑着、摆着、拍着……好不欢喜。
登山登的就是一种心境和心情。无限风光在险峰,美丽的山景,越登越漂亮;奇异的山崖,越登越奇特。自古登山不喜平,越雄、越奇、越峻、越险,越叫人心醉。登高望远,心境开阔,心情舒畅,这才是登山的妙处,也是登山的境界。
登山登的也是一种体力和心志。登山是对人体能的挑战,是对人心志的磨炼。两腿支撑身体,一步步往上、往上、再往上,用尽腿上的力,流透身上的汗,抬头望山,低头看路,还得再走、再上、再爬、再登……。半山腰骑虎难下,若累、若渴、若乏、若困,休息一下继续走。想不想向上再登,愿不愿向上再爬,体力很关健,但更关健还是一个“想”法,一种执念、一股拗劲。登山的过程就是人生历炼的过程。其实人生,就如登山一样,有沟沟坎坎、有崎岖不平、有鸿壑深涧、也有无限风景,有喜怒、也有祸福。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决心是不可能有别样的华丽人生的,更不可能攀登上绝壁天堑的。这就是更多的人们喜欢登山的真谛吧。
登山登的是胸怀和气度。山是高大的,山是苍凉的,山是静止的,山是流动的,山是厚重的,山是博大的,山是包容的,山是富有生命的,……我们喜欢登山,登山的感觉是一种体验;我们喜欢爬山,爬山的感觉是一种感悟。经常登山的人是会受山的感染的,高山仰止,我们叹为观止的就是大山的胸怀和气度。风雷吹不倒、雨雪蚀不掉,天催地裂只能伤其皮毛,大山依旧岿然不动。人生容易,人活不易,山的胸怀和气度当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登山登的是文化和涵养。三山五岳,千山万峰,各有各的秋千,各有各的文化魅力。古代帝王登山祭拜、封禅大典,留下的是历史和崇拜;有些少男少女登山对歌、颂山唱情,留下的是风俗和风趣;古代先贤山上采薇果腹充饥,留下的是骨气和素养;炎帝神农采百草及谷物种子,留下的是人类的敷衍和健康。高山流水,留下的是朋友和知音;穿山开路,开出的是不屈和便利……。登山、爬山……面对大山,我们更多的是对山的思考: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文化和内涵,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境界和素养,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文景观,当是我们面对大山顶礼膜拜时的真心感悟。
黄山是博奥灵动的,道观寺院、宗教文化虽然丰富,但本人涉足甚少,所以不便评说。登山雅俗共爱,感触颇多,一家之言,贻笑大方了。
其次是游山。游山就轻松多了,游山一般游的是人文景观。黄山是千古名山,文化底蕴丰厚,上百度热搜,搜出了许多黄山文化民俗村,简直是皖南民居的大观园。首先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潜口民宅,它是整体搬迁转移到山中的明清建筑群,令人叹为观止。然后是原汁原貌的八卦村,水巷民居按八卦排列,进村容易出村难,机关设计,巧妙绝纶,令人眼界大开。接着是西递、宏村、南屏、桃花源……,这些黄山深处的村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建筑独特,明清风格,粉墙青瓦,雕梁画栋,古朴深厚,华丽典雅,这些村落多是富贵徽商的见证。明清时期,微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黄山徽商一家独秀,他们纷纷走出大山,在完成资本积累后,为避政治和战乱,带着丰厚的财富,又回到大山,建起了一座座、一幢幢豪华住宅,聚族而居,过着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世外桃园生活,不但自己享受而且光宗耀祖。如今,保存如此完整而众多的古村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罕见的奇迹。
比如,最具代表的西递和宏村,己经被列入中国十佳魅力古镇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地质公园,5A景区。其间有山有水,山倒映于水中,风景秀丽,如水墨山水画。尤其明清古建筑群,融山水、风水、建筑、人文、国学、孝悌、宗法、财富于一体。在西递喝茶时,问茶姑娘西递与宏村的区别,她说,西递如果是一本书,那么宏村就是一幅画。本来觉得西递、宏村风格应该一样,结果就是她的一句话,我们第二天又专门到如画般的宏村去看,姑娘的比喻恰到好处,我们不虚此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怀着无限感慨,带着不尽想象。返回后,黄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宅一屋,一砖一瓦,一幅幅画,一页页书,在我脑海萦绕不绝。感叹自然、感叹人文、感叹历史、感叹造物主……。世间多奇妙,还是出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