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老房·土炕·母亲

作者:僧世波 来源: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 点击:1951

 老房其实是父亲在世时,申请宅基地后重新建起的五间土木结构的新房。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便把它称作“老房”。

听母亲时常讲:在建这所老房时,当年父亲可没少流血流汗,为了前墙用砖,父亲在砖窑场每日每夜地干,只是为了用工钱顶砖款;为了地基用石,父亲每逢雨后发水,他总是穿着粗布大裤衩跳进浑浊的灞底河水中捞石头,然后用架子车一点一点往回运;为了建房木料,他求熟人,托关系,分数次从朱阳深山买来了别人看不上的一些松木 。

由于当时房基与院子地势较低,光垫土用工,父亲与母亲就硬生生用架子车拉了两个冬天的土,后来听说光竹圈与铁锨就用坏了好几个。那时,我还小,但已经懂事,经常看到父母气喘吁吁拉土的情景。虽说同一村子,但离家较远,为节省往来时间,于是吃馍喝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可见,当时的工程量有多大。

后来,地基与垫土完工后,打土坯成了建房用材的重中之重。于是,夜以继日的拉土、阴土、翻土,以备打土坯之用。有时,来不及遮盖,一场急雨过后,已经打好的整坨土坯倒塌时常发生,母亲的啼哭,父亲的沉默,成了他们对生活与老天爷无奈的写照。第二天,他们又开始阴土、翻土,重复着打土坯的延续······

由于父亲的辛勤劳作与省吃俭用,终于在两年后(1982年),建起了当时村里数一数二的五间大瓦房。也由于聘请了方圆村有名的木工与瓦工,因此做工非常考究精细。大瓦房坐西朝东,前墙与山墙蓝砖裱起,白灰构缝,古色古香,气派漂亮。全家人高兴了好长时间。

新房建好后,父亲又忙起了配套设施,先后垒起了锅台与土炕。虽说锅台很过火,但土炕却有毛病——半截热半截冷。气的父亲不厌其烦又捣毁重建,并请了高师指导。从此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在这凝聚着父亲几多心血的土炕上睡了好些年。

转眼到了1995年,父亲又用磨豆腐与养猪的辛苦钱在院里坐北朝南建起了四间新平房。外墙贴上了当时时髦的瓷砖,装上了新式的铝合金门窗,它的建成与老房成了鲜明的对比。98年,已长大成人的我也与其他农村青年一样,娶到了新媳妇,婚房就在新平房。而父母却还无怨无悔的住在了老房中。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未曾料到,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随着父亲的患病与妻子的叛逃,我们家的幸福生活从此被命运无情的定格在了2000年的冬天,全家人的心像那年的冰一样清冷清冷的。父亲躺着母亲的怀里,还是那间老房,还是那座土炕,他与病魔抗争数天后,永远离开了我们。

早些年,老房就有些部件破损。因为是手工小瓦,再加上有的木件变形,很多地方渗水。每逢连阴雨,木楼上便唱起了锅碗瓢盆奏响曲。由于漏雨的地方太多了,防不胜防,整个老房里就像一个“水帘洞”。有些雨水透过木楼滴到了土炕上,砸起了一个个小坑。记不清多少次了,母亲抱着被子坐在炕沿边哭,我站在老屋外唉声叹气!还记得有一次母亲冒雨爬上老房顶想盖块塑料布,却差点从房上摔下。我也多次劝母亲搬到新房住,别管老房子,而母亲却执意不肯!

天无绝人之路!一直熬到前年(2014年)春,已重新成家的我,虽然也并不富裕,但已开始逐步迈向欣欣向荣的生活。原本计划将老房推到重建,没想到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甚至与我发了很大脾气。并且口中还振振有词:“老房子不是你小子盖下的,你想推就推,除非我老太婆死了,你小子随便!”最终,我没能拗过母亲,于是,又重新对老房修缮维护。

修缮维护后的老房无处不散发着现代生活的气息。屋顶是新式机制瓦,屋里地面是光彩照人的地板砖,就连土炕沿边也镶上了瓷片,木楼也重新装饰一新。还是老房,还是土炕,母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老房!承载着母亲对父亲浓浓的爱!土炕!追忆着母亲对父亲永远的思念!

更新:2016-08-27 04:44:5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