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情缘
作者简介
李庆平,新密市实验初中高级英语教师,热爱生活,富有激情。郑州市骨干教师,郑州市优秀班主任;主持多项立项课题,在CN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业余爱好:打篮球,听歌,写心情。用真情演绎生活,用行动诠释人生,用文字表达思想。写作是一种幸福,但不是为了幸福而写作!
东西南北瓜,西瓜是我的最爱。我对她的感觉像瓜瓤一样甜蜜,对她的情谊像瓜子一样永固。清人纪晓岚曾写有西瓜诗“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寥寥数语,道出了西瓜特有的美味。民间也有“暑天半个瓜,药物不用抓”之说;医家有“青青西瓜有奇功,避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之赞。不过我喜爱西瓜是因为她记载着我童年时的记忆,包含着我青年时的回忆,点缀着我中年时的追忆。
自从儿时记事到高中毕业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在西瓜地里长大,白天除草打叉,施肥浇水,头顶烈日挥洒汗水听金蝉歌唱,有时享受着树荫之下扑克升级的快乐、丢槤树籽的欢心,见证着西瓜的每一份成长。偶尔在西瓜秧里还能逮到一只小野兔,欢天喜地的掂住它的耳朵放在篮子里,不停的看、不停的摸,不过养不到几天就死去了。夜晚以地头为床,星空为被,明月为伴,与瓜秧共枕,与西瓜同眠,仰望夜空看星光闪烁,倾听着近处蟋蟀的低吟、晚风送来远方蝈蝈的鸣叫,守护着每一颗西瓜的安危。趁着皎洁的明月有时还能捉到一两个刺猬,扎的手破血流,不但不嫌疼,而且还美得笑眯眯。渴了就摘来一个西瓜吃,饿了还是摘来一个西瓜吃,从天亮吃到天黑,从仲夏吃到秋中,西瓜成了主食,西瓜成了主饮,时刻与西瓜为伴,天天依西瓜为生。西瓜看着我,我看着西瓜,我还是那么高,西瓜已经成熟了;就这样一天天度过,就这样慢慢长大……
儿时的回忆如今的梦!
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参加了工作,也离开了那片熟悉的西瓜地,因为很少回老家,便渐渐的疏远了,但从来没有淡忘过那份情,从来没有模糊过那份爱。只要一到夏天,我就开始观察着哪儿有卖西瓜的,只要碰见了,无论多么贵我都要买上一个,哪怕花掉一天的生活费我也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其实城市里卖西瓜的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超市里的西瓜,这种我是从来都不买的,因为这里的西瓜价格高,放的时间长,不好吃。二是大街上拉了一大车叫卖的西瓜,这种我是很少买的,因为这里的西瓜虽然可以,但他们的价格也比较高,其实这些卖西瓜的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瓜贩子,他们以赚钱为目的,只是把西瓜作为了挣钱的工具,没有一点情感在里面。三是农民们开了自家的拖拉机,拉着自己家地里摘下的西瓜,车上还垫了草席,盖了瓜秧,怕下面圪住了,又怕太阳晒住了,他们不辞辛苦的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从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把上好的西瓜拉过来,既便宜又香甜。我是专门买这样的西瓜的。只要碰见了至少要买上三四个、五六个,并且遵从我自己定的“三不”原则,不看称,不搞价,不挑选(其实我只要一看便知西瓜的好坏,一敲便知是否沙瓤,但却故作不懂),任由农民们给我拿来,其实他们选的都是上等的好瓜,是他们的朴实、他们的真诚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而他们的行为又诠释了他们的善良、诠释了他们的纯真。我知道,他们有一颗像西瓜一样的红心,他们有一条像瓜子一样坚硬的底线。所以,我完全的相信他们!
两周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儿子在小区门口纳凉,远远看去,路灯下一辆陌生又熟悉的拖拉机停在路边,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身影在晃动,我们走近去,一个农民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卖西瓜,看到我们过来,他怯懦的说:“师傅,买几个西瓜吧,便宜,五毛钱一斤。”我说好,要几个。他接着说:“大小就剩十八个了,要不你要完吧,总共给我四十块钱算了。”我一听就晕了,不说钱多少,十八个西瓜得吃多长时间啊?天这么热,估计连八个都吃不完其他的就都放坏了。我连忙说要不了那么多啊。这时他又请求的说:“师傅,天晚了,我们离这还有一百多里路呢,孩子小,闹着要回家,你都要了吧,三十五可以吧?”我一听鼻子就酸了,立即掏出钱递了过去。卸了西瓜,他们飞奔而去,我望着那辆拖拉机远去的背影,心里是无限的欣慰和自豪!拖拉机开向了远方,我知道,远方有诗,在故乡的泥土里;远方有歌,在希望的田野上……
时至立秋,卖瓜的农民越来越少了,可我还依然的四处寻找,寻找那陌生又熟悉的拖拉机,寻找那陌生又熟悉的背影。也许我在寻找一种记忆,也许我在寻找一段时空;也许我在寻找一块土地,也许我在寻找一种情感;我依然怀念着那片温柔的西瓜地,依然热恋着那片葱郁的西瓜秧。说真的,远离家乡以后,无数个夏天,吃过无数个西瓜,都很香甜,都很可口,但却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那块西瓜地,再也吃不到童年时的那种西瓜味了……
西瓜情缘——难舍的情缘,难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