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之悟
庙诗仙,江苏徐州市睢宁县李集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师需要一个灵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吐露真实的自己,表达真情,彰显真性。时有所感、所触,即诉诸笔端。曾编写散文集《散金碎玉》,编著自己9年来的教育生活随笔《芳洲拾翠》,现正努力编写自己的现代诗歌集《敝帚自珍》。
牛就是一首诗,山水田园诗,让人悠然闲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洗净了浮世铅华。
牛也是一幅画,水墨丹青画,让人心游其中。“上牛下牛不要扶,合与山中作画图”,忘却了世俗纷扰。
人哪!应该像牛一样纯净、洁净。
“她”的眼睛始终明净如秋水,澄净如天空。似乎眼里揉不得任何尘世的沙子,净的让人心灵柔软。当年那位侍者牵着一头牛从堂下经过,这头牛马上就要被杀掉用来祭祀,却被齐宣王救下了,孟子说君王有恻隐之心,难道“她”那清澈如水的双眸不正深深打动了君王之心吗?牛饱含眼泪荡涤心灵的深情眼睛不正是救了她自己吗?
“她”的食谱真的很简单,很洁净干净。从没有过多的要求,春天那凝露的青草就是她咀嚼不尽的甘味,冬天那枯黄的稻草就是她津津有味的佳肴。她的一日三餐、她的一生口腹就是来于自然的纯正的味道。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如牛一样岂不是多了份简单的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见到动物的粪便,可能很多人总避而远之,其实牛的粪便真的很干净。犹记小时候夏天时节,老牛在水中浸泡纳凉,不多时水面上“波涛滚滚”几下,浮现出一个褐黑的圆饼,在水波的荡漾下,渐渐地散开,仔细一瞧却发现这些全都是咀嚼过的细碎之草,还有些青的颜色。农人也常把草地上的牛粪拾掇拾掇,用手搓揉,贴在迎阳的墙壁上晒干,待日后作为烧土灶锅的天然绿色燃料,那袅袅青烟似乎也沾染着自然的味道,天空依旧蔚蓝着。
人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光,便能透见心灵的光。牛的眼睛明净如月,其实不正是如月心“净”的体现吗?牛的一生似乎是在修道,稻田是其修行道场——“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苦行是修身之法——“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
舍身是其修炼得道——“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老了、病了、死了之后,肉身分于人类餐桌,韧皮穿于人之脚上,似乎像前世那样依然行走在大地上,它的奉献精神犹如佛祖割肉喂鹰,不求回报。
神话传说中,牛被当作魔,俗称牛魔王。其实牛才是真正的佛。它是被贬到凡间点化普渡我们的现世佛。人类对牛的态度理应是——敬。诚心敬佛、向佛,人间处处才是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