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可爱的姥姥

作者: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李宝虹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河南站 点击:1959

如果生在这个时代,姥姥一定是个时尚、个性而小资的“潮女”。
  尽管一辈子大多生活在农村,姥姥却特别支持我们这些晚辈追求时尚。姥姥的子女多,光我们这些表哥表弟、表姐表妹们加起来就有十几个。每当大家聚在一起时,我们的穿着打扮就成了妈妈和姨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不管她们是褒还是贬,姥姥总是带着欣赏的目光,抱着支持的态度:“我看怪好!趁着年轻,就让孩子们穿呗,爱咋穿就咋穿!”
  你看,在很早的时候,姥姥的观念就是:年轻,就是要任性!所以啊,我的姥姥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所以,打小我就特别愿意去姥姥家。

姥姥和她的儿女们
  大多时候,我们刚刚走进姥姥的院子,听见了动静的姥姥就会快步走出屋子,一边拍着手,一边脸上乐开了花:“哎哟,你看看,俺的孩子们都来了!”
  一到姥姥家,我就想赖着不走。因为,跟着姥姥,实在是很自由很开心很惬意:早上,你可以任性地睡到自然醒,醒来后就可以看到姥姥满面含笑的脸;饭锅里,总有她专门给你留好的温热黏糯的粥,而且大多是我最爱吃的麦仁粥;吃过饭,姥姥就会动员你出去疯玩……
  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玩的,是和表哥表弟们去村子边上的水塘里抓小鱼。表哥表弟们带上自制的网,跳到水塘里,轻轻地舀来舀去,居然就会时不时地舀上来小鱼。待到水桶里有了数量可观的小鱼之后,我们就一起兴冲冲地拎起水桶往家跑,向姥姥展示自己的“业绩”。姥姥总会眉开眼笑地说:“一帮小泥猴,快去洗洗。洗好了,等着吃炸鱼啊。”
  不一会儿,炸好的小鱼就上桌了。我们一拥而上,扑向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小鱼。香焦酥脆,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这些,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多少美好的记忆!
  这时的姥姥,总是站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不时地提醒道:“小心哟,被让鱼刺卡住了喉咙。”

喜欢孩子的姥姥
  姥姥那个时代的女子,都是要缠足(我们那里称作“裹脚”)的,可唯独姥姥就偏偏没有缠足。她经常指着自己那双走路稳健的脚,不无自豪地给我们讲:“我小时候,你们的太姥姥也是死活要让我裹脚呢,可我就是不听!你太姥姥气得不行,说我不裹脚就成了大脚姑娘,就会嫁不出去,要是嫁不出去,她就不要我了。呵呵呵……”每每说到这里,姥姥的脸上就会浮出少女般娇羞的笑。
  说到“嫁”字,姥姥引以为自豪的话题又来了:“我是我们家的二小姐(姥姥的大姐是河南大学已故老教授于安澜的妻子),抬嫁妆的那天,周围十里八村的人都说‘快去看二小姐的嫁妆啊’。你知道我的嫁妆有多少吗?有用人抬的,有用马车拉的,那个队伍啊,排了有二里地长!什么绫罗绸缎的衣服啊……”接着,姥姥就开始了数家珍,以我当时10来岁的年纪,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记不住她说的那长长一串嫁妆名字的啊。
诚  然!直到姥姥90多岁的高龄,我还能从她的身上看到大家闺秀的影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姥姥都要一丝不苟地打扮自己——洗过脸,一定要用护肤品;头发,总要梳得纹丝不乱;即便是在暑热的夏天,也要整整齐齐地穿着干净的鞋袜。
  姥姥还尤其喜欢鲜花,喜欢照相。她九十周岁生日的那天,我特意给她买了大大的一束鲜花,把姥姥欢喜得合不拢嘴。一听说照相,姥姥马上要洗脸、梳头、换衣服。照完了,还要我们在电脑上放给她看。

姥姥和孩子
  如果读过书,姥姥一定会成为一名执着的文学爱好者。
  姥姥的脑子里,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小时候,跟姥姥在一起,她常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民间故事。可惜那些故事大多被我遗忘了,当时若能收集起来,恐怕如今都可以编成一本书了。我一直想不明白,姥姥又不识字,那么多的故事,她是从哪里知道的?是听来的?还是出于她自己的即兴创作?无从知道。
  姥姥还酷爱看戏,一遍遍地看,不厌其烦地看。你随便说一出戏,她都能清清楚楚给你讲出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关系,甚至连人物的对白、唱词,她都可以背出来。
  记得姥姥七十多岁那年,村里要演一场古装戏电影。我的父母都不愿去看,也不愿姥姥去。可是,不管他们说什么,姥姥都一定要去看。最后,父母只好让我和姐姐陪着姥姥去了。因为看电影的人多,我们不得不站在一条狭窄的条凳上,才能看得见银幕。已过古稀之年的姥姥,居然同我们一道,稳稳地站在条凳上看完了电影。不仅看得不知疲倦,她还一直津津有味地讲解剧情中我们看不明白的地方!
  因为爱看戏,姥姥也就很支持她的儿女们做演员。所以,我的大舅、三舅、二姨、四姨,都在剧团做过演员。后来,尽管他们都改行做了其他工作,每年的夏天,姥姥还会把他们演戏用的各种行头拿到太阳底下认真地晾晒一番,然后再仔细地收藏起来。
姥姥还酷爱听收音机。
  只要跟姥姥在一起,就时常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在她做家务的时候,在她闲坐的时候,在她早上刚起床的时候,在她晚上临睡前的时候……戏曲、相声、评书、新闻等,什么都听。
后来有了电视机,姥姥又迷上了看电视。
  所以,我可爱的姥姥,不仅有着异常充裕的精神生活,还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她往往一出口就是故事,就是戏文里怎么说,收音机里怎么说,电视机里怎么说。全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慈爱的姥姥
  如果生在这个时代,又读过书,姥姥一定会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人士。
不管对任何人,孩子、大人、亲戚、邻居、陌生人……姥姥都是捧出一颗诚心、一颗热心和真诚的笑容。作为姥姥的大女儿,母亲常常给我们讲,从小到大,她从未见过姥姥同别人红过脸,拌过嘴。
  姥姥出家门,总不忘在口袋里装上一把糖。她说:“孩子们见了我都‘奶奶’长、‘奶奶’短地叫,不给他们发块糖,我心里过意不去。”于是,我的姥姥一到街上,身边总会围几个孩子。姥姥也总是一边给他们发糖,一边眉开眼笑地说:“都有份儿,别急啊,乖孩子们。”
  母亲是一名医术不错的妇科医生,姥姥村子里的妇女都爱找我母亲看病。遇上姥姥恰巧在我们家住的时候,一听说是自个村里来了人,姥姥必定会迎出门去,拉着那些妇女的手,亲热地嘘寒问暖,最后一定还会贴心地嘱咐她们:“有啥不舒服就给你大姐(大姑)说啊,让她好好给你看看。”
  母亲说,她十多岁的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个乞丐,饿得都走不动了。她就和二姨瞒着姥姥(那时候姥姥家已经比较穷困了),从家里偷偷拿了干粮送给那个乞丐吃。如是几次,终于被姥姥察觉。姥姥问清缘由后,不仅没有责怪我的母亲和二姨,反而又多做了些饭,亲自给那个乞丐送了过去。
  姥姥常念叨:做人就是修行啊,做人就要做好人。令她颇为自豪的是,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我的母亲姐妹四人,出嫁后在婆婆家都是出了名的孝敬老人、勤俭持家的好媳妇。这一点,我是亲眼目睹和亲身感受了母亲同奶奶相处得情同母女的情形的。
……

我的姥姥、母亲、我和我的儿子
  如果姥姥还健在,我们去看她,她一定还会兴高采烈地拍着手迎接我们;看见我们的孩子,她一定会亲热地拉着他们的手,笑眯眯地一遍遍左右端详,赞不绝口;她一定会给我们的孩子讲故事、讲戏文;她一定还会给我们做好吃的猪油饼、葱油面条、炸酥肉、黄焖鸡……
  只是,姥姥走了,走得毫无征兆,走得安然恬淡。她是无疾而终,享年99岁。
  安葬姥姥的那天,恰逢元旦。尽管是冬天,天气却晴好得出奇。没有一丝风,阳光明媚而温暖,一如姥姥的笑容,亦如她一生的为人——可爱,亲切,宽厚,善良,总是带给别人暖洋洋、热烘烘的感觉。


作者简介
  李宝虹,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中小学教育专家,河南省“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在各地执教示范课多次,并做家庭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和班级管理等多形式讲座多场。

更新:2016-07-31 04:31:2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