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母亲陪我当老师

作者:张岳旭 来源:燕山教育 点击:3412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田

               -------题记

今夜,读贾平凹《秦腔》,看到了这样的句子------

“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俗话讲,人老了三个特征:怕死爱钱没瞌睡。”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母亲。

2003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形单影只,光景惨淡。和妻子商量后,我把母亲接到我工作的单位去住。这一年,母亲已经79岁。刚开始,她不太适应,把教工楼后称为岭背后,把楼上称为崖上,那是我们村里的称呼。

住在学校久了,母亲便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扫地,有时她顺手就打扫了一层的教工楼,有一次让校长看见了,还在大会上表扬了我的母亲,母亲也赢得了学校老师的敬爱。

时间长了,她和街上的老年人也熟了。偶尔,她领回一个老女人,让我喊姨。闫谢南沟的一位老姨,科里卖鸡蛋的老太太,横渠村的几位老太太,一个个都离她而去,还有这些年,她身边的挚爱亲人相继离去,母亲越发的孤单。

但母亲住在我的单位,根本不需要我太多的照顾,她在照顾我的吃饭。一天三餐,天天如此。常常在我上课的时候,母亲已经做好了饭,找我吃饭是必须的一件大事。先是到我上班的办公室去看,再是到教学区去找。刚开始几年,她还是试探性的,最近这一二年,似乎是执拗,而且在找不到,没有人可问的时候,还会喊我,老有同事打电话给我,半路上碰到了,告诉我,婶子找你吃饭。我说了多少次,别等我,你自己先吃,我回来再吃。她说,我又没事,先吃,饭会凉了。她依然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以前住在山上,赶集是村里人最幸福的一件事。母亲很少赶集。正好学校处于镇区,科里有集市,这是母亲最为欣慰的。每个集市日,母亲都会上街,买馍,买菜,拿不了太多,就多跑几趟,这十多年,我没有管过这些琐事,都是母亲在打理我学校的生活。好多人都说我,你咋不上街买,我笑了笑,不解释。母亲手里拿有东西,或者从水管提水,收拾屋子,洗衣服,我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我在有意“虐待”母亲,反而她会使用电磁炉,会开电视,上街买菜能简单算清楚帐,她的身体还越来越好。

母亲年龄越来越大,不是一点大,是足够大,是身边同事母亲不敢叫板的年龄。这么大年纪,眼睛不花,做针线活时,奇了怪了,那线是怎么穿进去的? 

母亲老了,脱衣穿衣都会累得吭哧吭哧喘气。尤其是不像以前身上还有肉,现在全是骨头。

去年冬天,天寒冰坚,手不可屈伸。那些天,母亲的脸老是黑黑的,手也是黑黑的,似乎一夜之间老年斑全部长出来了。我索性烧了足够的热水,先是给她洗了头,再用暖风机吹干,然后仔仔细细地洗脸,用洗面奶认认真真的洗,终于一个老年斑让我扣掉了,原来,那是母亲吃红薯留下的“黑斑”。脸上终于看到红色了。接下来,用香皂把手搓了又搓,手也看到了光亮的白色。 

过年时,母亲嫌冷不愿意洗澡。因为家里的浴霸实在不能和浴池比,但是那么大年纪去澡堂肯定不行,没有人能照顾好她的安全。有一天晚上,忽然看母亲房间的灯很长时间亮着,我急忙起来一看,原来,不洗澡害得她浑身痒在不停地挠着,还让我帮她挠。母亲的脊骨高高的凸起,似乎只有一层皮包着,我轻轻地挠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说啥都得让母亲洗澡。母亲说站着洗太冷,想坐到浴盆里去洗。岳母家就有这过时的澡盆,媳妇给她的妈妈打了电话,在她们娘俩的努力下,帮母亲洗了澡,我怎么如此幸运碰到了好媳妇和好丈母娘呢? 

洗澡的难题解决了,还有更大的难题天天遭遇。一日三餐,天天得盯着。尤其是中午这顿,不管是啥饭,母亲铁了心要生事。一口面条,一口糊卜,机关算尽,嘴皮磨破,都要塞给只害怕她的吃不饱的儿子,尽管我的是她的五倍还要多。这时候,媳妇就是警察,几乎是在不容商量严密监视下督促母亲吃完那最后一口。上了年纪的人,吃饭时非常重要的,可能是和我们吃不到一块的缘故吧。母亲爱喝面汤,爱吃肉,爱吃熟烂了的菜,一日三餐,百吃不厌。她不吃面条,不吃米饭,不能吃辣。做饭就是按照她的标准设计,不过,我们是半路上下车而已-----菜煮的轻一点时就盛出来,然后给她的多煮一会儿。

母亲越来越老了,记忆也越来越差,城里太热,空调再凉,也比不过老家燕子山的清爽。刚好三姐从城里回到山上,让我把母亲送到她那里,这再好不过。要真的把她留下来的时候,母亲说,我不想在这里,要不还是把我送到科里学校吧。十多年的城镇生活,母亲已经回不去山里的鄙陋的生活了。其实,三姐家房子大还宽敞,正午时分,房子里凉爽,午休还得盖上薄被子。院子里有一个菜园,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多美的事儿。妻子给母亲道别时,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想起来就不是滋味:“你们还怪有门儿!”她不是在夸我们,分明是不情愿。姐姐做好了饭,母亲愣是不吃,切好的西瓜,还是不吃。但我冒着荒汗,开了几十里的车,妻子专门请的假,就是为给她一个凉爽的去处。我挺作难,最后还是把母亲留在山上。

放假这几天,母亲和我回到城里的家,原来她可以一个人从公园回来。可是,有天早上,一楼的阿姨找上门来,说母亲在她那里,可能是迷路了。我急急忙忙下楼,母亲在她家坐着,要看电视。我说,这不是咱家,她很茫然。回到三楼的家,好半天才清醒过来。又有一天,她从公园回来,明明听到她拐杖的声音,就是不见她进门,终于听到她坐在五单元门口喊孙女的名字,她又去了五单元。

母亲的变化令人猝不及防。实际上,放假前,在科里学校住的时候。有一天,她去街上买馍,竟然迷路,脸上还摔有伤,好在她让过路的人把她送了回来……周日,我去学校后听门卫这样说。

给她送到山上时,她竟然说纸窝哪有什么亲戚啊,过后半天才想起来,自言自语,哦,我大县后(妯娌)的妮儿在那里。最根本的她竟然想不起,自己的三闺女也在那里住。

可是,母亲睡觉还能打呼噜,下午五六点,我下班回家,她开始睡觉,能睡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母亲不爱钱,但是爱花钱,每次我给她留下二三十元零钱,下次她肯定是这一声:“给俩钱呗,一毛钱都没有了。”母亲前两年常说,晚上眼睛一睁开,看到屋子里有一个披着长发的女人,也能看到母亲在床上放了一个长棍子,我还专门从先生那里要回辟邪的东西洒在她的枕头下,现在不听母亲说这样的话了-----母亲还要继续陪我当老师呢。

2016716日于西华


2015年4月9日母亲再给三姐的孙子做棉衣


母亲看到学生扔掉的馍块,就捡回来,晒干,让老家的哥哥捎回去喂猪。


母亲坐在学校礼堂看元旦文艺表演


我的九十岁花样母亲

更新:2016-07-18 04:07:1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