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课
每次捧读路遥的小说,总是感到沉甸甸的分量。读时平实质朴、热血澎湃,掩卷后则是活生生的人物和活生生的事例。而这些人就在你身边,就可能是你,就可能是曾经发生在你身上的伤痛之事,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平静得出奇。
生活中的痛苦和折磨,在他的笔下平凡得如同脚下的道路。世上哪有平坦的大道呢?你也许会这样发问,也许又会这般回答:“人活着,痛苦就会伴随左右 ,会觉得人生并非完美,仔细想想也会平心接受的。”当路遥把高加林、刘巧珍介绍给你时,你已经深深地陷入甜蜜的爱情之中,为刘巧珍的勇气而叹服,为高加林“这小子”的幸运而喝彩。但随后的恋爱选择和命运的变换为高加林抹上极不光彩的一笔——“这小子坏透了”。而巧珍又令人伤心和酸楚,“多么好的闺女啊”,一切却无法挽回。那件定情物红纱巾,在巧珍上花轿中,透过红纱只看到一个理想:红红的世界里,是那座熟悉的小院、那个窑洞和那个站在土崖上的人。巧珍嫁人,是远离心爱之人,心情如何?自不必赘言。
当高加林同黄亚萍的梦破灭后,返回农村的时候,跪在地上昂头大喊“天呐”,一切似乎已成定局。和从前一样,黄土塬上仍有白色的羊群,仍有甜美的嗓音,仍有宁静的村庄和缕缕炊烟……最终,黄土塬以原始古老的方式敞开胸怀接受了高加林,这个农民的儿子。
当读者泪如泉涌之时,文章戛然而止,成了一片空白,成了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高加林怎么了?他今后怎么生活呢?作者已带着他的主人公匆匆离去了,只能听见那甜甜酸酸断人心魂的黄土调子。
这是路遥吧,平平实实的故事,在他的笔下竟能开出奇异的哲思之花,着实给人上了一课。还是柳青说得好:“我们要思索这件事,我们要感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