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见证过日军侵略的灵宝古树

作者:特约记者 彭军平 文/图 来源:河南三门峡网 点击:3929

古树是活的化石、绿色文物,是不可多得的人间瑰宝。豫西灵宝市境内许多饱经风霜、苍劲古拙的古树,都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横行肆虐和滔天罪行,铭记着灵宝境内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杀敌保国的英雄事迹和爱国情怀!

日军炸伤的皂角树

灵宝市城关镇牛庄村西的土崖根有棵古老的皂角树,树高12米,冠幅10米,胸围3.1米,估测树龄270年。这棵乾隆年间栽植的皂角树,曾被日本鬼子的炮弹炸伤,经受过抗日烽火的洗礼。

1944年5月9日夜,日军从山西省垣曲渡过黄河,向豫西进犯,妄图越过灵宝,攻取西安。灵宝境内的抗日军民奋起抵抗,在陕县、岘山、五原崤等地和日军拼死相搏后,敌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6月6日、7日被迫撤至弘农涧河一线。他们依托函谷关、衡岭塬边、杨公寨及项城、匣里的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奋勇阻击日军西进。8日,日军在函谷关一线发起决战。他们先用炮火将中国守军阵地炸成一片焦土,继而在坦克、战车的掩护下向牛庄、墙底、岸底、西留、石家山等地发起疯狂进攻。轰炸中,有一发炮弹就落到牛庄村西的这棵皂角树旁,并把皂角树炸伤。9日,牛庄、毕家寨阵地战火更加激烈,爱国将士们头缠白巾,高呼“为李家钰将军报仇”的口号,和日军白刃厮杀,反复争夺毕家寨两侧高崖,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况甚为惨烈。激战中,中国军队第57军第8师将士伤亡惨重,副师长王剑岳负伤在身,却宁死不退,愈战愈勇,又身中两弹,于10日凌晨壮烈殉国。

牛庄村西的这棵伤痕累累的皂角树,记录了函谷关战役的惨烈和悲壮,见证了爱国将士“破釜沉舟保疆土,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现在,这棵皂角树已被牛庄村民悉心保护起来,并视之为村庄的吉祥树和抗日战争纪念树。

朝阳村的“消息树”

灵宝市寺河乡朝阳村风疙瘩山头有棵老槐树,树高13米,冠幅12米,胸围3.5米,估测树龄300年。该村许家坡自然村也有一棵老槐树,树高8米,冠幅9米,胸围1.8米,估测树龄200年以上。分别长在风疙瘩山头和许家坡的这两棵老槐树,有着非同寻常的光荣历史,是当地抗日战争期间的“消息树”。

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入豫西。在惨烈的函谷关战役中,日军未能越过灵、阌防线,丢下两千多具尸体,狼狈退回陕州。日军在岘山盘踞了一年,不断外出扫荡,并伺机继续西犯。

朝阳村(时称桑园村)东边4公里处有一座山头,正对岘山方向,人称枣刺庙;村东南2公里处的另一座山头俗称“风疙瘩”;风疙瘩西北边的沟洼里就是村民的聚集地许家坡。为了严防日军突袭,附近几个村庄派出一些青壮年轮流把守在枣刺庙的山头,并在风疙瘩、许家坡的两棵大槐树上设立瞭望哨,以监视敌情,传递消息。

1945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大队日军从岘山出发,向寺河袭来。在枣刺庙山头上放哨的村民发现以后,立刻在山峰西侧舞动彩旗报警;风疙瘩槐树上的哨兵看到讯号以后,再用彩旗通知许家坡和东村的居民;许家坡大槐树上的哨兵看到警示,一边敲锣,一边用彩旗向更远处的西岭、牛心庙等村报警。一时间,村村寨寨的百姓扶老携幼,躲避一空。日军还没有到达枣刺庙,附近村庄的民众早已钻山进沟,藏进悬窑。最终,各村都没有伤亡。

朝阳村这两棵抗日战争时期的消息树,为庇村护民立过奇功,因而受到格外的保护和爱戴。

鱼脊岭大战见证树

灵宝市苏村乡张家沟村境内的鱼脊岭西麓有个很小的自然村叫磨佬洼,村北头大泊子边长着一棵老槐树,树高13米,冠幅15米,胸围3.5米,估测树龄600年。它见证了鱼脊岭争夺战的全过程,曾为抗日英烈的遗体遮过凉、挡过风。

1945年5月间,小麦已经黄梢,人们眼看就要熬过春荒,忙着准备收麦,而万恶的日本强盗又从岘山杀了过来。

在前一年的函谷关战役中,日军战败后蜷缩陕州,时刻觊觎着西安城。中国军民在函谷关、衡岭塬、柏树圪垯、项城、大小岭、留村坡、鱼脊岭、虎山等地都修筑了工事,誓死要把日军挡在潼关以东,确保三秦大地太平无事。鱼脊岭是灵卢公路上的制高点,是个扼据咽喉的战略要地。中国军队第36军1团3营的7连和8连就驻守在鱼脊岭上,9连驻守在离其不远的土寨子上。为了防御日军从虢略镇朝南进攻,鱼脊岭上战壕、地堡的观察孔和枪眼一律朝北。

岂料,狡猾的日军避开函谷关、虢略镇,绕道寺河进攻卢氏,改从洛南进犯西安。为了阻挡中国军队沿灵卢公路增援卢氏,一队日军从八道河、岔道口偷偷摸上鱼脊岭。他们用93式火焰喷射器把中国军队的哨兵烧成乌黑的“焦炭”以后,从背后向鱼脊岭上的中国守军发起猛烈进攻。

来自背后的突然打击,使中国军队伤亡极为惨重。8连的魏连长就战死在磨佬洼北边的山坡上。次日夜里,磨佬洼村民把魏连长的遗体抬回村庄,就停放在村头泊子边的这棵大槐树下。

日军占领了鱼脊岭高地以后,切断了灵卢公路,驻进岔道口、东嘴、毛峪3个自然村。短短7天时间,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日军的暴行激起中国军民的极大愤慨,驻扎在苏村乡王家会村的团部命令1营、2营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鱼脊岭高地。撤回淹里沟营部的15名士兵也返身参加了战斗。日军3架飞机参战,中国军队出动6架飞机参战。整整打了7天7夜,飞机轰鸣,炮声隆隆,鱼脊岭附近一片火海。经过激烈的空战和反复争夺,中国军民终于把日本强盗从鱼脊岭赶了出去,还把1架敌机击落在寺河境内。鱼脊岭争夺战密切配合了177师、新14师主打的“火山关战役”,使日军进攻西安的美梦彻底破灭。

鱼脊岭战斗结束以后,当地村民在这棵老槐树下将这位不知名字、籍贯的魏连长装棺入殓,埋葬在村北的山洼里。

炮弹不敢炸的“神树”

灵宝市尹庄镇李村有棵老槐树,树高25米,冠幅23米,胸围5.6米,估测树龄千年以上。这棵历尽沧桑的老槐树承载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还被人们称作“能避邪,有灵气,炮弹都不敢炸的神树”。

1945年5月,日本鬼子在火山关战役中遭到重创,顺着灵卢公路逃往陕州。坚守在灵宝各战略要地的中国军队严阵以待,一边密切注意日军动向,以防其突然扭转方向朝西进犯;一边伺机发起进攻,截击逃窜之敌。驻守衡岭塬边的中国军队远远望见李村这棵树荫浓郁的老槐树,惟恐树下藏有日军,就朝老槐树开了3炮。两发炮弹落到别处,把地下炸出很深的大坑,却没有伤到古树。最后一发炮弹“嗖儿”地飞过来,深深扎进老槐树底下的泥土中,却没有爆炸。日军溃退陕州以后,中国军队的工兵将扎进树下的炮弹取出,运到涧口河滩引爆,却怎么也炸不开,拆卸后发现内边装的全是沙子。

老槐树绝处逢生、化险为夷的神奇故事在当时引起轰动,人们都说这棵古树能避邪,有灵气,连炮弹都“怕”它。

勿忘国耻警示树

灵宝市苏村乡张家沟村岔道口自然村路边有棵老槐树,树高13米,冠幅12米,胸围3.3米,估测树龄600余年。这棵长在岔道口赵家门口的老槐树,见证了日本鬼子的狡猾、凶狠和残暴。

1945年5月间,日本鬼子从八道河摸上来,从这棵树旁悄悄窜上鱼脊岭,把那儿的中国守军消灭以后,就住进岔道口、东嘴、毛峪3个自然村。老百姓听说日本鬼子要来,纷纷逃进深山。惟有岔道口村的刘宁老汉、刘家老太太、赵家老太太不听劝告,死活都不肯离村。

众人躲走以后,三位老人听到“噼噼啪啪”的枪炮声,也担心害怕起来,就慌慌张张藏进大槐树旁边的赵老太太家。鬼子兵进村以后,抓鸡杀牛,砸门打窗,到处是火堆,遍地是鸡毛和牛骨头,全村充满了血腥气。他们把两位老太太从窑洞后边的拐窑里搜出以后,要她们为自己找鸡蛋。老太太听不懂,鬼子就凶狠地在每人身上戳了3刺刀。鬼子兵把刘宁老汉抓住后,要他杀牛煮肉,老汉迟疑了一下,一个鬼子兵顺手从地上抓起一把小铁耙,照头就打,把刘老汉打得满脸是血,倒在地上来回翻滚。当天晚上,有几个胆大的村民潜回村里,才把三位浑身是血的老人救走。

时至70年后的今天,岔道口村人仍然格外看重这棵老槐树。刘老太太的孙子刘红灯是位退休教师,他说过:“小日本在我村犯下的罪孽,这棵老槐树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要把这棵古树保护好,让它永远提醒人们,落后就要挨打,国耻不能忘记!”

血迹斑斑的老柿树

灵宝市尹庄镇开方口村小门外的水渠边有棵老柿子树,树高16米,冠幅8米,胸围2.1米,树龄约在200年左右。其主干上分有三大主枝,北枝粗大直立,西枝、南枝旁逸斜出。

日本鬼子兵败火山关后,为了用汽车把辎重、伤兵、死尸运走,强行占领了灵卢公路,并在沿线的官道口、固水、南天门、开方口等地布兵护路。

公路沿线村庄的老百姓都跑光了,只有开方口村的长工张法子被东家强行留下“看门户”。一队日本兵窜进开方口村后,恣意胡为,无恶不作。他们把张法子抓住后,逼着他担水劈柴,干重活。鬼子在开方口村住了7天,把村子糟蹋得不成样子,到处是灰堆,到处是血迹。临走前他们用刺刀把张法子戳得浑身都是血窟窿,又把他的尸体架到村中间这棵柿子树上。张法子的鲜血顺着树干往下流,染红了斑驳的树干,在树下凝了好大一滩。

这棵老柿树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日本鬼子兽行的目击者,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居安思危,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更新:2015-09-03 05:54:3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