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关于写诗

作者:我是一片叶 来源: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 点击:2782

我本来是不写诗的。用朱阳一小张思辉老师的话说:“一来我不是诗人,写诗那是诗人的事;二来咱这榆木疙瘩,咋能写的了诗。”对于这段话,作为初中未毕业的我来说,非常赞成,也有同感。看来,就我而言,今生注定是写不了诗的。

自从我在网站的《育贤文学》栏目中看到出自张思辉老师的一篇《写诗》的另一段话:“其实写诗真的很简单……一句一句大白话;老人小孩看得懂……物体描绘形象又具体,朗朗上口方为止。”之后,我决定尝试写诗,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最起码算是迈出了写诗的第一步吧!

后来,我写着写着又拜读了《育贤文学》里的另一位写诗高手——市中州实验学校的杨正峰老师的许多佳作,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自以为是:写诗原来这么的简单。看来!继杨光武老师、杨丰烈老师之后,杨正峰老师一定是我今生遇到的第三位杨氏恩师了。于是,我决心在网站上向杨正峰老师学着好好写诗吧!

不久,我将写得自以为好的诗作投发于网站,让大家来点评。更有趣的是我又把自己的拙诗又转发给了一些网友,多数网友看后啧啧称赞,表示好感与鼓励,于是,我洋洋得意,好不欢喜。但我的好友李秀民先生的一番话,却让我听后,如雷贯耳,犹如冷水浇头:“这哪里是诗呀?分明是顺口溜!诗要求押韵,句句意思对照,好好学吧!差远了,多看别人的!”看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在这里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李秀民先生不仅是一位业余写诗高手,而且是我多年深交的挚友加文友。

“诗要有韵味,给人以遐想。”这是20年前,市广播电台编辑李素云老师对我说过的一段话。那时,我将自己的一首小诗让她修改,她有感而发。她还对我讲了她自己已发表的一首短诗《蜗牛》:你是不是没有旅社住?你总是背着那沉重的房屋。如今,我还记忆犹新、历历耳目呢!如此说来,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诗,简直愣头小子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几斤几两,还谈什么写诗?

“诗要灵感,即兴而发。”这又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教语文的僧学贵老师对全班同学讲的一句话。他还列举一个事例:“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摔倒一个穷秀才,笑坏一群牛!”还记得当时全班同学听后,满堂大笑的情景。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一首开心的打油诗而已!算不上什么佳作!

对于诗的爱好,我与川口乡政府宁中华老师在谈写稿时曾流露过。“你知道宁志刚吗?”宁老师说,我摇了摇头,“宁志刚,医生加诗人,我乡赵吾村人。工作之余,酷爱写诗,他的诗作曾多次被国家级刊物采用,很有名气,你多读读他的诗吧!”宁老师最后又说。后来,在网上读了我市女作家玉人木子与黑女的文章,才得知这位才华横溢的老乡诗人已不幸病逝,这一消息随后得到我村村人僧中新老兄的证实,实在令人惋惜!对于写诗,我看是绝不能再等了。

自去年以来,利用农闲时,详细拜读了我市诗人屈松林老师、郭艳梅老师、李金霞老师、杨丰烈老师等的许多诗作,才慢慢知道了“诗”是个什么样子。尤其前段时间,拜读了老前辈刘育贤老先生的《挑山》一书,诗的轮廓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晰了起来。“诗”,这种高雅的文学表现形式,凭我的水平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因为没有人手把手教过我,唯一的现场“老师”还是1979年五角钱一本由郑州大学编写的、由我们当年灵宝县印刷厂印刷的《写作知识》,其它只有看自己的悟性与造化了。看来,写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于诗的灵感与悟性,老前辈刘育贤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典范。他总是在日常生话中发现哲理,以诗抒情,充满灵动。读完他一首首短小精悍、润人心肺的哲理诗,总给人以启迪与奋进的感觉。对于我敬佩的众多诗人老师们而言,如果说刘育贤老师是在生活中挖掘金子,那么杨丰烈老师一定是在生活中挖掘银子了。而我呢!不用说,肯定是在垃圾堆里捡拾被人遗弃的、自以为有用的“宝贝”了。这里,并无褒贬之意,只是对于我浅薄的写作水平而言了。

感谢生活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科技时代,在写诗的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网友。“笑傲江湖”、“山野傲菊”、“一生无悔”、“闪光送亮”等一大批网友在移动互联网上与我传诗、对诗,并不厌其烦的交流与探讨一些写诗的经验与技巧。使我深受感动。

有人说,写诗的灵感是稍瞬即逝,转眼无影无踪。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在农田耕作,笔墨纸砚不方便时,一些诗念在头脑中突然形成,但有迅速逃跑,总是令人遗憾!很清楚记得一次在果园中除草。突然看见不远处有几个小朋友在小溪中捉鱼。走近一看,哪里有鱼啊!最后,一位小朋友眼尖手快,给我一指,我睁大眼睛才看清,那只不过是一条小鱼。不!那只能算是鱼苗了,因为她小的可怜!不仔细看是盯不清的。看着小朋友忙活了很久也没捉到一条。此时,我想起了儿时的小河,还是这条河:“鱼儿成群,虾儿聚会,蛙声连绵,响成一片!”,一篇拙诗《家乡的小河》迅速在我头脑中形成,急忙扔下锄头,跑回家,一气呵成!看来!灵感与素材对于写诗太重要了!

一位诗友曾对我说:“诗就藏在生活中,只要能发现,就一定有收获。”

感谢生活!感谢有您!我一定拿起笔,努力写出最美的文字!最真的自己!

 

指导老师:“闪光送亮”。

更新:2015-06-29 05:56: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