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绽放 似兰斯馨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作家。虽经历世事变化,却从来不敢忘记儿时那个小小的梦想,后来选择的人生道路却是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不能亲自发表大部头作品,但是把未了的心愿寄托在一届届学生身上也算是一种安慰了吧!
因为喜欢写作,所以在教学中我投入习作教学的精力更多一些,从教近二十年来,自己在习作教学方面也曾做过许多尝试,例如:围绕精彩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再如自己写下水作文,为学生写作引路;教师如何写评语,更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尝试不少,努力不少,老师课堂上妙语连珠,学生仍是咬破了笔杆,抓破了头皮,写起来如老虎吃天,不知如何下手。只见老师整天抱着作文本,埋头苦批,累得头晕眼花,学生的习作本上批得密密麻麻,修改建议提得婉转恳切,但是学生们拿到习作本,更关主的是老师得的分数,评语也只是匆匆瞟一眼就塞进了抽屉。辛辛苦苦绞尽脑汁的心血被付之东流。
耗时耗力低效的习作批改制度,导致习作水平的止步不前。学生习作语言苍白,空洞、缺乏想象力,寥寥数语,人物没个性,事件流水账,写景千篇一律,抒情虚假矫情。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方法,这曾经是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直到去年的寒假,直到自己36岁这一年。
36岁,早已经过了追星的年纪,也早已过了做梦的年纪,儿时的那个成为一名作家的小小梦想此时看起来那么的遥不可及。可上天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让我认识了于兰老师——心语滚动作文的先行者。我又开始了自己的追星之旅,或者说是追梦之旅。
第一次知道“心语滚动作文”,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那是2013年寒假的一天,热爱写作的我却苦于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让我的学生同样喜欢上习作,而且写得好。在制定2014年教学设想,上网浏览网页时,无意间看到“滚动作文”四个字, 当时就觉得十分新颖,很想尝试一番。寒假里看到网上心语滚动作文教材封皮里有对于老师的简介,我就按照上面的信息联系了于老师。出乎意料的是于老师完全没有名师的架子,反而热情地向我介绍滚动作文的特点,真诚地邀请我参与这项实验,并且把凝聚自己心血的一些资料毫无保留地给了我,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操作怎么运用,鼓励我在滚动作文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我的求知欲望被点燃起来了。虽然未曾谋面,虽然隔着厚厚的电脑屏幕,但于老师待人热情诚恳,对待心语滚动作文的那份自信,已完全通过荧屏折射了过来,深深地触动了我。我在默默感动之余,体会到了于兰老师的为人,也理解了这“心语“二字不是空谈。
于是,在寒假里我阅读了心语滚动作文的四本教材,学习这种方法的理念、技巧,因为这套教材是配合人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而我们当地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因此想要轻松“拿来”,是不可能了,但是怎么去编成适合自己实用的,又成了一大难题,我也曾一度困惑过,于老师得知后,就不断鼓励我,提醒我“万变不离其宗”,按照这个理念和流程,加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
开学后,经过一个周的紧张准备,在第二周我开始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步,我在班里进行分组编队,我们班里总共有40个学生,而本册教材总共有12个单元,我就将学生分成了6个队,把队员按照习作水平排了队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队级队号,选出了六位小队长,并且每个小队都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别是:巴金队、冰心队、艾青队、老舍队、莫言队、鲁迅队。每个队都有自己的响亮的励志口号。分别是:
巴金队:巴金出手,文坛颤抖!
冰心队:我能行,冰心赢!
艾青队:艾青艾青,文坛新星!
老舍队:博览群书,妙笔生花。
鲁迅队:一代文豪,谁与争锋?
在响亮的口号声里,我战战兢兢地,开始了第一次滚动作文,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因为有了比赛,教师的气氛真有些剑拔弩张的感觉,此时此刻,时间就是效率,读导航比赛,发工具比赛,填信息比赛,拟提纲比赛,铺写比赛,自我修改比赛,写点评比赛,朗读佳作比赛,自我反思比赛……自始至终,学生是在一种紧促的节奏下完整完成一篇习作的,包括审题、构思、列提纲、写作,自我修改、互相点评、自我反馈,一篇文章至少经由自己、老师、同伴三四个人进行阅读,读者范围在扩大,学生写作时就会心中有读者,学生在浏览了他人的习作之后对于自己以后写这类题目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经过第一轮的六次滚动作文之后,我发现,孩子写的文章内容一次比一次丰富,立意一次比一次深刻,选材一次比一次新颖,习作水平不断提升,滚动作文的效率不言自明。 2014年3月在濮阳县第十八届语文年会的观摩课堂上我亲眼目睹了于兰老师的风采,课如其人,人如其课,简单、朴实,却轻松、高效,老师课堂语言很少,四两拨千斤,孩子们却回答得精彩纷呈。从那一刻起,我更坚定了在“心语滚动作文”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念。
在2014这一年里,在心语滚动作文研究的路上我在行走,虽然还有一些质疑,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我在坚持着,也在体验着孩子们通过心语获得的成长。孩子们因为滚动作文而喜欢上了写作,不同程度的孩子都获得了进步,收获了快乐,我们班的何嘉仪的作文《在奉献中收获快乐》获得地市级一等奖,王梓涵、任飞翔的作文在“乡村少年秀亲情”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杨宇涛的作文《远离土豪奢侈风,追赶时尚节约潮》获得一等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能在3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400字以上文通字顺主题突出的文章;百分之百的孩子表示他们现在不怕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因为是滚动作文带给了他们快乐,班里一个最不善言谈的小女孩光美这样说:“滚动作文带给我的快乐远远超过了我以前最喜欢的电脑游戏。”
现在,每次滚动作文课成了孩子们期待的快乐时刻,常常是他们吵着闹着要上滚动作文课。在这样的前提下,习作想写不好都难!!!
这次,得知首届“心语滚动作文” 教学观摩活动要在山东武城举行,我早早地安排好了工作,在期中考试前一天晚上踏上了去济南的列车。在武城,我见到了尊敬的贾志敏老师、黄上庚老师、吴伟老师,我的恩师于兰老师,还有许许多多陌生却又熟悉的心语人。一天半的观摩、报告、学术沙龙,更是让我感觉不虚此行。
尤其是18日晚上的学术沙龙活动,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语人,共同交流探讨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困惑,48位老师思维在碰撞,心灵在交汇。
贾志敏老师,年近耄耋,虽然视力下降,行动不便,但在课堂上却健步如飞,他的课永远是那么朴实无华,却历久常新。那天晚上,已经十点多了,贾老师满足了我们一个个讨要墨宝的“心愿”,不紧不慢,语气平和,语气亲切。
于兰老师的课,学生个个说得精彩,写得漂亮,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个理想是当老师的女孩,她的文章情真意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我深深相信这是一节原生态的课堂,这不是一日之功。而于兰老师呢,依然是话不多说,点到为止,语调平和,语气亲切。
这是不是大师们共同的人格魅力!
吴伟老师的开场、总结如穿珠之线,语言幽默风趣,精准扼要,让参会的老师在会心一笑中颔首,直竖大拇指。
黄上庚老师在解读心语滚动作文时,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作为观众的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也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济南出版社的张主任,热诚支持心语,当得知我的一套教材不慎遗失时,当即答应赠送我一套,书,今天已经到了我手上,很是感动。返程的那天下午因为要在济南车站候车,张主任在群里热情地告诉大家,在济南的朋友如果需要,吃住行他全包了。不好意思再去叨扰,但那一刻还是被深深感动。
在心语滚动作文群里,来之前有人提醒怎么换乘汽车,回去后,有人关心是否到家,心里涌动的是一股幸福的暖流。
虽然一路颠簸,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在治疗期间,但我因为结识了这么多用心做教育的心语人而倍感欣慰。
那天,张富英老师说得好,我们结束了离开山东,仿佛不是回家,而是离开家一样。
天下心语人是一家。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但我们因心语而结缘,我们一起走,一定能走得更远。如果说黄上庚老师、于兰老师,是一粒粒花种,我们所有心语人就是一阵阵春风,把心语的种子带到天涯海角,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
愿心语绽放,似兰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