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像本书
我小时候,父亲离家在外教书,只有周末才能回来。每次写作文时,除了写奶奶和母亲外,很少写父亲,因为他只有星期天才能回来,只停留一天又匆匆赶回学校。长大后,家人随父亲住校,我才慢慢了解父亲,觉得他就像一本书,一本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奋发向上的书。
我爷爷去世时,父亲只有1岁,奶奶才28岁,她拉扯着父亲和两个4岁的双胞胎姑姑相依为命地生活着。奶奶坚信,儿女就是她的希望。她白天迈着三寸金莲,带着孩子们下地干活,晚上缝补衣服、教育子女。父亲14岁那年,离家到陕州城上学,奶奶每天做布鞋卖钱,为父亲提供学费。因为没有回家的路费,父亲只能一学期回家一次。有一年春节前夕,父亲回家后,奶奶发现他的鞋底几乎都快磨光了,脚板上布满了血泡,便抱着儿子放声痛哭。父亲天资聪颖,知道家中不易,因而他读书更加用功。
1990年,终身没有改嫁的奶奶离开了我们。父亲悲痛欲绝,在奶奶的坟前长跪不起。奶奶在世时,父亲就非常孝顺,什么都听她的。记得那年春天,父亲发现奶奶有点耳背,就到郑州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为奶奶买了一个助听器。每逢新鲜水果上市,父亲就会买点回来让奶奶尝鲜。有一年奶奶生病了,看医生十分不便,父亲请教校医后,就每天跑回家中给奶奶打针,直到半个月后奶奶病愈。父亲放弃了几次往城里调动的机会,就因为“父母在,不远游”的那句古训,但父亲从不后悔。
奶奶离世多年,父亲只要一想起,就会流泪。而他和母亲结婚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吵过架,一直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过去的苦难岁月他们相濡以沫,如今过上好日子他们共享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