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南京,伤痛记忆难抚平
岁在甲午,序属初冬。
江雨霏霏,六朝如梦。自古金陵繁华,号称东南形胜,“江南传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李白曾写道“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谁曾料到,六朝古都一朝竟是哀鸿遍野,处处坟丘。“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一时间,十里秦淮,顿时血流成海;六朝古都,霎时尸横遍野。腥风飘来,血雨流淌,“侵华倭寇,掳掠烧杀,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正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金陵三十余万魂,多少坟丘烟雨中”。
正像《和平宣言》中所言的那样,“亘古浩劫,文明罹难”。28宗集体屠杀,15宗零星屠杀,6周的大屠杀,30万人命丧黄泉,不时发掘出的万人坑里,堆满了累累白骨。如此惨状,令人目不忍睹。正如诗词中所言,“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明,胭脂井坏寒泣”。以松井石根、谷寿夫为代表的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寇刽子手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遥望南京,伤痛记忆难抚平。历史风云早已散尽,鸟语啁啾,花香四溢,和平的阳光沐浴着我们,然而有一种痛,隐隐约约,常伴随着我们,一阵痛涌上来,那种血雨腥风的味道始终如游丝一般不离左右。正是有了这种痛,才使得我们对过去没齿不忘,才使得我们铭记在心,并化为动力,朝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力迈进。日寇当年趾高气扬地站在南京城头上,日寇当年不可一世地穿过中华门,以为通过大屠杀,从此就可以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斗志,结果恰恰相反,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陷入中国八年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今天,我们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那犹如断剑一般的造型一面,让我们记住这段日寇在南京残暴大屠杀的历史;那犹如犁铧的一面,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触目惊心的十字架,时刻提醒着人们:毋忘国耻,牢记历史。
又一轮太阳冉冉升起,那是充满希望的太阳,和平的阳光倾洒下来,照耀着纪念馆。“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77名学生齐声诵读《和平宣言》,放飞的和平鸽飞翔在天空。民族复兴圆梦日,公祭毋忘告英灵。带着伤痛的记忆,我们依然要大步前行,不忘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明天,忽然,八个大字闪现在脑海里,“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一群白鸽掠过天空,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