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横渠村名人
在灵宝市川口乡中心地段,有一个美丽、和谐、繁荣的村庄,它东依燕子山脚,西临灞底河畔。310、209国道纵横境内,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就是古时有个“腊八会”而闻名遐迩,今为川口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文明之村——横渠村。
横渠村自古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在河南省第三次不可移动的文物普查中,横渠村遗址被列为新石器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英雄智慧的横渠儿女前赴后继,不畏强暴,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用他们的英勇与勤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优美篇章。他们有:不怕流血牺牲、驰骋疆场的抗美援朝之功臣僧银耀、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战斗英雄任建刚;也有乐施好善、扶困济贫的爱心人士何亚芳,致富不忘众乡亲、捐资兴水的热心村民韩泽会;还有甘受清贫、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努力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的民间艺人何增太、何榜慈等。这里,我向大家介绍的是该村民国时期闻名老灵宝、威震黄河沿的民间艺人——许多一与僧满囤。
许多一,民国时期民间艺人,川口乡横渠村人士,系原该村党支部书记许云山之爷爷。此人自幼酷爱戏曲艺术,尤其擅长蒲剧胡子生,因其声音洪亮、唱腔宽广、吐字清晰而深受方圆民众的喜爱和欢迎。他还经常在一部戏中扮演三个演员角色,据说他在灞底河西畔的北厥山村演出,在当年没有先进的音响设备的情况下,附近相邻的中原、南厥山、横渠、科里等村在田间劳作的父老乡亲都能听得到。有些村民甚至扔下手中农活也赶往台下看戏,台下人山人海,好不热闹,许多一的演唱,经常被观众的欢呼声淹没和打断。
当年,许多一在山西省巡回演出时,曾得到当时的“山西王”阎锡山的拍手叫好,高兴之余,阎锡山奖赏许多一大红马褂一件。
僧满囤,民国时期民间艺人,横渠村人,因体形较胖,人称“肉满囤”,现任该村一组记账员僧相纯之爷爷。他自幼酷爱各种乐器的吹、拉、弹、打的演奏,其热爱程度如痴如醉。据说有一次,其父让他牵牛为地里驮粪,他一边牵着缰绳,一边走着吹笛子,到地时竟忘记将牛背上竹筐中的粪肥倒掉,却又把牛原封不动的牵了回来,收到他父亲的大声责骂。
另据说后来,他在山西参加了某蒲剧团的乐队担任二道弦子的伴奏工作。有一次在某地演出,先是加演,头道弦子师傅因理发暂时离场,僧满囤一人便担任主弦。不久,正场开始,头弦师傅事情未办完,却突然远远听到板胡声音不对(其实是拉的比原来拉的更好听)急匆匆的跑到跟前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僧满囤竟然用一根弦子拉板胡,头道弦子师傅立刻跪倒在地,连呼:“原来师父在此,受徒儿一拜!”
从此,民间艺人僧满囤名声大震。
解放后,横渠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喜爱蒲剧戏剧的民间艺人,例如:僧随虎(主打生角),僧来友(擅长娃娃生),僧来项和何正直(专工旦角)等等,他们对当地戏曲文化传承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相信横渠村有才有艺的名人会陆续出现······
后记:感谢许多一孙媳陈梦兰、热心村民僧中新、僧会民提供宝贵的线索与素材。
指导老师:党锁军、宋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