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燕子山上没燕子

作者:宋育文 来源:三门峡日报 点击:3834

 

我从小就听说过燕子山,说那里山大林密,野兽漫游其间,没人敢轻易进山。在我的想象中,燕子山一定是燕子的天堂,漫山飞翔,嬉戏林间。其实燕子山并没有燕子,之所以叫燕子山,与刘秀的一段传说有关。相传西汉末年,刘秀以“复兴汉室”为名,起兵讨伐王莽,兵败后为王莽大军追赶,刘秀率余部一路逃命。当他们逃到燕子山忘忧谷的第一道石门时,眼看王莽追兵逼近,而前面却被山石阻挡。他们走投无路之际,只见三道山门依次打开,唯有第四道门紧闭。刘秀焦急万分,忽见一群燕子从天而降,掠过上空向前飞去,这时悬崖绝壁上裂开一条栈道,刘秀及其余部沿着栈道,顺着燕子飞去的方向前进。他们走到了山顶,摆脱了追兵,而燕子却不见了踪影。刘秀称帝后,为感念当年救驾领路的神燕,便将此山赐名为燕子山。

  今年重阳节前夕,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干部前去燕子山一游,我第一次走进了燕子山。那天是雨后初晴,一进景区犹如步入林海,路边的花草被雨水冲洗得洁净翠绿,树上的叶子湿漉漉的,随风摇晃着,不时有水点滴在地上。放眼望去,林木遮天,满山碧绿,空气清新,云雾在山顶漂浮,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好像进入了另一番天地。这里的忘忧谷景区也叫森林浴场,导游说,让我们到这里体验一下森林浴,享受享受森林浴的好处。森林浴对我们来说是个新名词,过去只听说过日光浴、沙滩浴、温泉浴等。据说,森林浴是德国森林科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内容是林区蕴藏的诸多天然元素,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常在这里走走对强身健体非常有益。这个森林浴场是一条大峡谷,全长2680米,谷底有一条清澈的河水。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特别是只有在南方才能生长的水杉树,在此也生长得健壮茂盛,树干挺拔笔直,枝梢参天。我们怀着好奇心步入森林浴场,沿着河道逆行,蜿蜒曲折,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行走不远在路旁出现一湖清水,阳光射向水面,树林倒立湖中,微波荡漾,河水潺潺,让我想起朱熹的名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河上建有拱形小桥,全为木质结构,上下台阶,全由木板铺成,方便游人两岸观景。在靠近河岸的小块平地上,建有几处造型不同的飞檐亭阁,内设木桌、座椅供游人小憩,或静坐观景,或饮茶下棋,或纳凉聊天。在这里静观环视周围的一切山水景物,会联想到欧阳修所写的关于醉翁亭的文章。史载900多年前,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任太守,为琅邪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他在任的两年多时间里,感怀当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饮酒作诗。琅邪山古刹住持僧智仙同情他的境遇,尤其敬佩他的文采,特在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供他歇脚饮酒。欧阳修自称醉翁,此亭便名为醉翁亭。回忆《醉翁亭记》的内容,可以想象欧阳修当年端起酒杯饮酒的形象和神态,自有酒不醉人景醉人的感慨了。漫步忘忧谷,最亮丽的风景线还要数立在这里的励志碑林。沿河两岸竖立着200多块摩崖碑,多为当代军旅书法家所写,有的是古典诗词的摘录,有的是自己撰写的词章格言,有的是伟人的名言,各有千秋,风格不同,引起了游人的欣赏情趣,有人不时地对这些艺术品进行拍照留念。碑林展示的内容在当今具有现实意义,展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要努力加以弘扬。

  乘车来到百寿峡,这里的风景同样优美,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很高。把这个峡谷叫百寿峡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燕子山中的山民虽然淳朴善良,但寿命较短,不超过50岁。王母娘娘云游到此,产生怜悯之心,摘下腕上念珠撒落山间,念珠化成或大或小、或明或暗、似寿非寿的100个图案,印记在石头上。后来,村里一个118岁的老人临终时,告诉乡亲们他珍藏了一辈子的秘密。他说,他常年在山中打柴,找到了那100个图案。村民们听了之后,找齐图案并在石头上刻了“寿”字,留在山间。百寿峡由此得名。从那以后,当地百姓找“寿”成风,久而久之,大家惊奇地发现,他们找的“寿”字数量加上十八,差不多就是他们的保底寿命。根据这个传说,景区的建设者在开发百寿峡时,请著名书法家陈正先生写了100个“寿”字,散刻在峡谷的各个石头上。这100个“寿”字,每个字都写得很有个性,结构不同,功力不凡。游人来到这里,在导游的指点下爬山找“寿”字,激发了游人的兴致和情趣。“寿”字向人们昭示的是要关注生命、珍视健康。国民健康的体质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综合国力强大的一个标志,这应当是百寿峡文化的内涵。

  忘忧谷和百寿峡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文化内涵也很丰富。美丽的山水风光应当说是景区的形体,其中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景区的灵魂。来到燕子山,游客一方面能欣赏景区风光的自然美,颐养身体,愉悦心情;一方面又能受到文化内涵的启迪和熏陶,净化心灵,提高思想境界。这正是燕子山的魅力所在。

 
 
更新:2014-10-27 03:49:0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