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骑行记(原创图文)
准备好了就出发,这场迟到了三年的旅程似乎成为一个转折点。这一路上有喜悦、有惊奇、有温暖、更有收获,我学会了生活或者说是生存,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尊重,帮助,交友……
2014年8曰13日,伴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我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忘不了想去骑行前的说服、说服、再说服,忘不了亲人的嘱托、嘱托、再嘱托,甚至是阻止。奶奶总担心我还小,妈妈担心我坚持不下来,怕我不行,在她们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说我这不行那不会,但这些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啊,不去经历体验又怎能学会?最终她们挡不住了,挡不住我一颗向往旅行的心!
列车轻快的行驶着,





下午,第一次骑行在西安的大街上,突然觉得这里怎么有这么多的车,熙熙攘攘的人流,心情还是很激动的。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研究从车站买回来的廉价地图,修正我们的路线,搜索着我们的目标,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到达了第一个目的地——大雁塔,没有多么高大雄伟,没有多么华丽富贵,这座砖砌成的塔纪念着那位大唐高僧玄奘的传奇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屹立在此千余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它早已成为古城西安的地标之一。告别了大雁塔,我们骑车穿梭在华灯初上的古都,在陌生的大街小巷中穿行,用我们灵宝的方言和当地人交流,没有什么障碍。车子拐进小巷中,两排小吃店映入眼帘,不少桌凳已经延伸到了人行道上。舅舅说:选饭馆,找人多的进,准没错!我们点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羊肉泡馍,还有biangbiang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味道还都不错,最重要的是我还学会了一个中国最难的汉字:biangbiang面的biang字


在“目心者”青旅的第一天,就像在家一样,“目心者”旅馆是不存在老板和客人之分的,这里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



这里每天都会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人,有80后,90后,我们这一团队的到来,舅舅成为了年龄最大的,弟弟则是年纪最小的,在这里,每个人白天都出去各自奔波、旅行,晚上聚在客厅谈天说地,屋子里满是欢声笑语。骑行西安的第一个晚上,躺在高低床上,像是在我们学校的宿舍,回忆着一天行程,出门时的洒脱,火车上的忧虑,游玩时的喜悦,入住青旅的温暖……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太阳早已高高的挂在半空中,阳光透过窗户叫醒了每个人,年轻人好像都爱睡懒觉……临近中午,伴着对大学的憧憬和向往,我们踩着单车,横跨整个古城,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那个人尽皆知的著名大学映入眼帘,低矮的学校正门却不失大气与尊贵,虽说正值暑假,但学校进进出出的学生也不少,留校的学生不愿离开他们的校园和这座城市。放假期间,也吸引了一些像我们这样来校参观的人们。没有人不赞叹校园的优美,没有人不喜欢校园的幽静,处处透露出高雅至上的氛围。在这所繁华美丽而又吵杂尘俗的国际化大都市中,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仿佛是人间天堂,颇有桃花源之意境。正午时分,太阳高照,我们找到了交大的餐厅,一座三层楼房在众多高大雄伟的教学楼的包围中很不显眼,但就是这里,平时要容纳上万人吃饭和购物。我们三人也做了一回大学生,在西交大餐厅就餐。一份米饭四种配菜荤蔬搭配七元钱,不尝不知道,一吃,哎,还真不错,大学的饭菜就是不一样,种类多,味道好,还挺实惠。
告别了西交大,我们又骑行在嘈杂的大马路上,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大唐芙蓉园。在大唐芙蓉园门口,有许多鸽子,弟弟很感兴趣,我们一同前往喂鸽子、逗鸽子,看到鸽子在自由自在的飞翔,就像这几天的我们,永远不知疲倦的在游玩。
夜幕再一次降临古城,当我穿梭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各种电器的声响,我似乎听到了自己年轻的心跳。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陕西省书法艺术博物馆和大明宫遗址。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这里出土了不少国宝级文物,但在书法艺术博物馆展品中大多是高仿品,只有出土的大量的封泥才是真的。了解到什么是封泥后,心情一败涂地,不就是以前被人们刻上字的泥巴吗?舅舅却说,封泥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可以用来给官府公文、书信加密,文件、书信在传递的路上,若被人拆封,书信到达后就能够被收信人及时发现。
没想到,小小的封泥也体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而大明宫给我的印象则是大,舅舅说像北京紫禁城一样大,甚至更大,我们骑行穿梭其中,感觉很爽。顶着炎炎夏日,我们沿着大道一路观看欣赏曾经的皇家园林,一路向北,最北面的一堵城墙映入眼帘,城墙下还有城门可以通过,上书“玄武门”。
由于对这段历史生疏,只觉得好像从哪里听说过这个门,后来在舅舅的解说下,才知道了“玄武门之变”。一场关于大唐社稷安危的皇位之争,李世民在此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结束了自己哥哥和弟弟的生命,顺利地继承皇位,这场由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得到的江山,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大唐盛世……玄武门之变与其说是一段历史的结束,不如说更是一个新的王朝的开始,“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唐朝历史,开辟了大唐盛世。今天我们三个有幸站在“玄武门”之上,我似乎看到城外改变命运的杀戮,短暂而激烈地结束了,鼎盛的唐朝从此奠基。参观游览这些见证历史瞬间的地方,不自觉的就会想要了解学习这段历史,加上自己欣赏后的见解,那些曾感到无聊至极的历史文字,就会像无数生动鲜活的画面出现在脑海中,并将永远铭记。
当天,我们早早结束了行程,舅舅让我独自去回民街给爷爷奶奶买一些当地特产。长这么大,还真是第一次一个人骑着单车在陌生的城市穿行,心中有说不出的紧张和冲动。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我按照之前我们走过的路线前往回民街,拐进一条小巷,前面一个骑车的小朋友对我说:“大哥哥,你去哪?前面修路过不去”。起初,我还在纳闷,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除了舅舅和弟弟,我没有熟人在此啊。短暂的交流后,两个小朋友愿意为我带路去我想去的地方,也许今生我们只见过一面,彼此不知道姓名,两个天真可爱的脸庞消除了我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谢谢他们为我指明了方向,是路,更是内心的方向。告别他们,我一个人在回民街东游西逛,彻底跑了个遍,寻找我们想要的美味,和店主们讨价还价,最终买到了我想要的绿豆糕、姜糖、龙须酥等等。
那天晚上,“目心者”青旅的所有成员在一起吃晚饭,舅舅使出浑身解数,炒了几个菜,竟然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
那是我们在青旅的最后一晚,西安的旅行即将结束,我们明天就要返程骑行回灵宝了,饭后与大家话别,收拾行李,因为第二天还要赶路,所以早早上床睡觉……
清晨,大家还在睡梦中,我们就起床动身了,告别了老板,我们出发了……
出城便有了小插曲,本来沿着“自强路”东行,走的好好的,可是到第二个红绿灯时,舅舅向北转了,我脑海中隐约感觉方向不对,将不安告诉了舅舅,舅舅自信地说:对着呢,先向北,再向东。半信半疑中,我们一路向北。终于舅舅发现走错了,又是问人,又是看地图,几经周折,来回折腾了快两个小时,我们终于转上了回家的路,我们把西安北区和东郊绕了一遍,在城里浪费了两个小时,多骑了20多公里。再遇到路口的时候,我怕再出错,就赶上前去问路。到后来议论这件事,舅舅却说因祸得福,说我学会主动问路了,克服了交流恐惧。路上我拿这件事和舅舅开玩笑:
“舅,路走错了,应该向东,你带着向北走了。”
舅舅说:“没事,我们骑得快。”
“舅,路错了!”
“没事,我们的车好!”
……
哈哈哈!活生生的南辕北辙啊!不靠谱的舅舅。努力前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一天,骑行在关中平原上,道路平整,没有什么大坡和弯路,我们骑行的很轻快。在路上,最缺的就是水,我们一路没有买过水、和冷饮,全程喝白开水,突然感觉白开水也可以喝的这么有味道!我们三个的水杯一路有水,能加水的地方,三个水杯都加满水,吃饭时,一定会要一个暖水壶,喝的饱饱的,走时再灌满水杯,路上只喝两个水杯中的水,另一个备用,不到万不得已不开盖。还好,这一路上水足够,不过经历过这些,我已经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途经一小镇,遇到卖西瓜的,我们挑了一个体态丰满十五斤重的黑皮大西瓜,为了喝到更多的汁儿,我们将西瓜剖成两半,黑子红瓤,从来没觉得西瓜有那样甜,用勺子挖着吃,西瓜汁也不会流出,可以抱着西瓜瓢喝汁,红瓤吃完后,还会用勺子将四周的汁榨干,多喝些汁。弟弟更夸张,再将西瓜皮的一圈啃干净,好像我们是从沙漠中出来的拓荒者,水一点也不会浪费。
第一天途中与兵马俑、华清池、捉蒋亭擦肩而过,回到家时才后悔当初怎么不多骑行一步,去看看那些历史的见证。不过,话说回来,一次看完了,就没有了吸引力和新鲜感,留着以后再去,为以后留个悬念吧。
原计划第一天要赶到华阴,但是到了下午,天空飘来蒙蒙细雨,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只有提前住宿了,当晚在罗敷镇住宿,后来才知道,罗敷是个古代美女,《陌上桑》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原来我们就在充满着文化气息的三秦大地上骑行。当天骑行了123公里,也没有感到不适,弟弟给我们做了按摩,做肌肉放松,缓解了我们的酸痛和疲劳,我们软软的躺着床上高兴的等着看青奥会开幕式……
第二天一早,怀着不安的心情起床,心想今天还会不会下雨啊,出门一看,阴天,我们 商议了几分钟,毅然决定出发。行驶在公路上,有雾,感觉很凉爽。但今天不像前一天好走,过了华阴,进入山地,连续的上坡、下坡,骑行的速度远比不上前一天,山里还时不时下雨,汗水早已伴着雨水浸透了衣服。一阵暴雨,将刚才还亢奋的我们拍成了落汤鸡,我们只好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雨,换掉湿了的衣服,等雨停了再前行。最值得一提的是进潼关,要爬好几个大坡,必须用力蹬,才能上去,过了横跨在沟壑之上的“洪水大桥”,标志着潼关县城的牌坊赫然入目,我们下车短暂停留,留影后,没有进城,继续前行。
没过多久,弟弟向我招手,大声喊道:前面是一个五公里的大下坡!哈哈,爬了一路,终于可以尝到下坡急驶的甜头了,我们松开手闸,呼啸而下,感觉倍儿爽!同时感慨:还好我们是下坡,如果是上坡,那真的是悲剧了!
旅程还在继续,不停的蹬,一路欣赏风景,在陕西摸爬滚打了一天半,我们终于进入了河南地界豫灵镇,心中升起游子归家的感觉。
这里是鸡鸣三省之地,人们出省方便,可打个电话就麻烦了,虽然近在咫尺,却是长途漫游……
探亲后,我们继续前行,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将我们拍在了豫灵镇坡底村,这场雨没有要停的意思,我们只好改变了计划,剩下的行程搭车回家,我们赶上班车,好心的司机将我们的单车吊上车顶,将车捆扎后,终于坐上了舒服的座椅,朝着灵宝县城出发了。
骑行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坐在摇摇晃晃前行的汽车上,弟弟很快就睡着了。我对舅舅说:最后的55公里我们没有骑回去是个遗憾,我有些不甘心。他笑着回答:第一次骑行,能够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就这样,我们比计划提前了几个小时到家,第一时间告诉家人我们平安归来,以免他们再担心。
这次旅行,最终我用一个字概括:爽!这不仅让身体得到少有的锻炼,更让我的心情放松舒畅,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好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学会了交流,不再感到害怕,正在努力学习运用语言与人更好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我学会了尊重,哪怕是乞讨的人,他们因种种原因,生活窘迫,要给予他们自己的一份帮助,哪怕一块钱,一个饼,也许只是让他们温暖一时,但他们会感受到这个社会在帮助他们;我学会了努力,自己定下的目标,一定要想方设法达到!我学会了坚持,即使在最后一刻,我也要不抛弃!不放弃!
在路上,会遇到许多像我们一样默默踩着单车,去完成自己心愿的骑行者们,或许在旁人看来,那些只是吃饱了撑的人,但当我亲身经历后,再遇到他们,我会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给予鼓励!在我眼中,他们是敢于行动,追逐梦想的勇敢者!
万事开头难,没有什么事情难办,只要心还在,当我们真正在路上时,也没有什么,困难总会被克服,没有亲人们说的那么琐碎,那么艰难,迈出家门的第一步,才一直是心底的障碍,为何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发了,不要问路在哪里,奋勇前行是唯一的方法……
读万卷书,拥有文凭得铜牌;行万里路,拥有能力得银牌;做万时事,拥有绝招得金牌;写万字文,拥有思想得王牌。——站长杨丰烈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