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老师
今年9月10日是第三十个教师节,不知不觉间自己走上教学岗位已经23年了,自己都跨入了中年教师行列。教育的酸甜苦辣,自己心中深有体会。在这节日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想到了教过我的那些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教我语文的是张元增老师。那时没有什么课外书,更没有像现在印制精美的作文书,一次偶然的原因,我得到两本《少年文艺》,在该书的后面有一个“萌芽”栏目,登载的都是一些学生的优秀作文,颇有新意,读后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有时就加以借鉴应用,我的老师对我的作文常常进行详细的批注,每次都是一个大大的、红红的“优!”,让我倍受鼓舞,我越发爱上了读书写作。小学五年级的我,假期读了一部又一部大部头小说,如《西游记》、《红楼梦》、《封神榜》等,特别是一部科幻小说《美女蛇奇案》,到现在我印象还很深。张老师还经常夸我的记忆力特别好,在他的鼓励下,我越发爱学语文。学过的课文都能背过,特别是到初中和上师范时,课文中所有的文言文我都背得很熟练。在师范时,我又喜欢上了唐诗宋词,豪放的令我激情万分,婉约的让我愁肠百结,利用课余时间,我背了大量的唐诗宋词。背诵大量的课文诗词让我受益不浅,我也越来越爱读书,到现在我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信手拈来一本书读起来,《青年文摘》、《读者文摘》、《特别关注》、《老人春秋》、《妇女生活》、《家庭医生》、《河南教育》、《人民教育》、《教育时报》……读得津津有味,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烦恼,读得多了,也就想得多了,有时难免有了一点灵感,就信手涂鸦几笔,没想到还不时有豆腐块的文章见诸报端,我读写的劲头就更大了,上起语文课来,也是游刃有余,好词佳句张嘴就来,真是轻松之极、快乐之极。我想这一切也应该有张老师的一份功劳吧。
也许我们每个人小时心中都有一个将军的梦想,我也不例外。看的小人书多了,当一个叱咤风云、威风凛凛的将军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了。于是在初二时,自封为一个帮派的王,要和另一群同学相约在马路上打群架,庆幸的是老师发现得早,才没酿成事故,然而我也因此受到严重警告处分,那段时间,我特别消沉。于是父亲把我转到朱阳上中学。我在新的班级一改往日的张狂,不言不语,变得内向起来。那时,我的班主任是王俊智老师,他是一个文学功底深厚、能把课文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不得不佩服又不缺乏幽默感的好老师,同时他又是一个心细如发的好老师。很快,我的郁郁寡欢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我促膝谈心,在了解了事情真相后,没有对我进行一丁点指责,说年轻人没一点张狂劲哪还叫年轻人?他告诉我,在人生漫长的路上,谁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犯错不可怕,怕的就是跌倒后不知爬起来重新前进,一蹶不振,永远消沉下去。在王老师的耐心鼓励下,我又重新恢复了自信,变得开朗起来,学习也越发努力,成绩在班级虽然只居于中上游,但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了下一学年,我的成绩一下子就上去了,居于年级前列,在升学时,我以全镇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豫西师范录取。有时我常想,要不是父亲把我转到朱阳中学,要不是碰到王老师,我的人生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我当时上的中学,和我同年级的同学,除了有一个同学考上洛阳商校以外,其余同学都回了农村。
在我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还有很多老师让我感激不尽,小学时的张建英老师,初中时的索增学、鲁旺超、张勤生、席锁石、屈福民、刘增旺老师,师范时的高天山、张长士老师,他们或对我在生活中嘘寒问暖,或在学习上悉心指导、耐心讲解,或不徇私情严格要求我,教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人。
在这里,我真诚地向他们说一声“谢谢老师对我的培育之恩,我将终生难忘!”今后,我将一如既往,严格要求自己,扎根山区,潜心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乐于奉献,带着更多山里的孩子去为实现他们的学习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