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母亲勤劳俭朴,含辛茹苦抚育了我们

作者:日日高升 来源:高中 点击:3431

母亲于2003年11月22日走完了其勤劳的一生,这对我来说,正像作家张洁写的那样:“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老人晚年多病,不善言辞,临终前最让我难忘的话是:“多穿点儿,你不冷啊”?每当想起,倍感辛酸泣泪,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母亲一世保留和继承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其生前饱尝世间清苦,育子女八个足可让老人心力憔悴,老人一生勤劳俭朴,含辛茹苦抚育儿女成人,虽四世同堂,但多病的身体使晚年不得安享,30多个儿女及后代又分散在祖国各地,平时难得一见,母亲又是个善牵挂别人、且宁愿自己受苦不让儿女耽误工作的老人。所以晚年一直是在对远近的儿女们牵肠挂肚、担忧重虑中度过的。
 
  母亲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少年时的穷苦经历使其养成了勤劳俭朴和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性格,19岁结婚生下大哥后不久为躲避日本鬼子对父亲的迫害而举家逃亡到吉林省做苦工,几年后,为逃避日本人征劳工又舍弃刚刚建立的家园和全部的财产踏上了回故乡之路。早年的父母一直是在与命运和生存的抗衡中饱受颠簸之苦。
 
  困难时期,母亲省吃俭用,没有因为儿女多而让我们挨饿受冻,使儿女们饱暖的渡过难关并全部完成学业,有的还走上领导的岗位。母亲一生没有读书,但在启蒙教育、社会道德等方面对我们教育很严,使儿女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除养成老人勤劳朴实的性格外,各自在岗位上都勤奋敬业并卓有建树。
 
  勤劳的母亲在生活中处处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中年是为了填补家庭生活的不足,经常是下班给我们做完饭后又去做一份工作,夜以继日的忙累使母亲积劳成疾,并由此作过一次大手术。但身体的伤痛从未削弱过她对子女和生活的挚爱,其一生虽自己生活拮据,但永远善待儿女和别人,每次吃饭都是吃一点我们剩下的饭菜,并把年节别人送给老人的礼品留给孩子们。老人一生和蔼可亲、为人善良,从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晚年因病卧床的日子里怕影响回家探望他的孩子们休息,夜间也是不愿让我们护理。对于与别人发生的矛盾,老人也是宁可自己忍受代孕冤屈而不愿与他人计较,并时刻用心中蕴藏着的无限宽容去求得他人的理解。所以,老人在家族和社会上非常受人尊重,以致去世后连已故的街坊邻居们的后代都来凭吊、并为这位让人肃然起敬和为人典范的老人送行。
 
  母亲在勤劳俭朴、无私善良、与世无争并心中蕴藏无限母爱中走完了人生。节假日家中的窗前少了微笑盼儿归的慈母;新年钟声敲响时人间少了一位与我们共迎新春的好母亲;年迈的老父失去了互助相依、风雨兼程六十余载的忠诚伴侣;儿女们失去了教我们学会做人、扶我们走向人生、并为我们遮风挡雨一辈子的可亲可敬的母亲;对我来说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的人。
 
  母亲虽然走了,但勤劳善良的精神永存。她那种让社会承认、让后代所得、让世人敬重的美德和精神像无数个逝去的中华民族好母亲一样值得我们终生怀念。
 

更新:2014-05-08 06:12:3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