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一场雨 胜似秀才中了举
“春雨惊春清谷天”,又到一年清明时。“清明”是一年二十四的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天空清澈,大气洁净,草木繁茂,桃李芬芳,万物皆“洁齐清明”,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候,就像一个人,不年轻也不老,刚好走到生命最好的一段。
清明时节,是农业上播种耕耘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清明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我们河南还有一句谚语:“清明刮了坟头土,一旱就是四十五;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可见,清明的雨水是多么宝贵。农民们肯定在田地里忙碌起来了吧,邻居李妈妈也开始为楼前她开辟出来的一片田地播种锄地了,今年她又搭起了一个架子,说是准备种丝瓜。
清明, 也是唯一一个演变成“节日”的节气。4月5日的“清明节”,是祭祀节,人们在这一天上坟祭祖、慎终追远、敦亲睦族“清明无客不思家”。这种传统据说始于周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和介子推的传说,后被民间效仿,历代沿袭。老天,也似乎特别能体谅人们的情思,总在这一天降下纷纷的小雨,欲为清明节增添一些清冷哀愁的气氛。
清明节这天,小学生们也往往由老师带领着去烈士陵园扫墓,听讲英雄事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特别期盼清明节,总是提早做好了小白花,准备好了食物,等待那一日去烈士陵园,扫墓之后,便和同学们在陵园里席地而坐,一同分享各自带来的食物。据说古人也是如此,:“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于是,在我的印记忆里,“清明”没有悲伤,虽然有雨,也是清新欢快的雨。
清明节,也叫做“踏青节”。春光正是清新萌动、不浓不淡时,“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沾衣欲湿杏花雨,拂面不寒杨柳风”……如此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慵懒了一个冬天的身体出门活动活动,到公园、郊外,走一走,看到田地里鲜嫩的野菜,一定不能错过,采来回家用面拌一下,蒸一蒸,或凉拌煮汤,都是不可多的的美味。
清明,是一个色彩缤纷、鲜明灵动的节日,它既有祭拜祀祖先、缅怀先烈的庄重神圣,又有踏青游玩的轻松欢悦;既有祭祀新坟、思念至亲的别离忧愁,又有花草风雨的生动浪漫。清明里寄托了一年又一年人们不同的梦想、希望和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