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漏雨茅屋还在
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禁想到了茅草房。“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三重”极言其多。记忆中的茅草房,一般是碱土夯筑,或者毛土坯磊就的,起脊,房顶上自下而上一层层压铺茅草,一直到顶,之后,把顶部扎起来,或者用泥封顶。北方农村的民房所用的茅草,比较普及的是稻草,有条件的人家,也有用蒲草的,因为不是就地取材,自然也就不是一般人家所能买得起的。
我没有住过茅草房,但耳濡目染,并不陌生。小时候去邻家玩耍,正赶上下雨,不一会屋里就有一处滴答漏雨了。主人穿了雨衣,抱了一抱稻草,登梯子上房,把稻草一把一把地插进漏雨的地方。那块房顶的稻草,可能是日久雨淋日晒,已经变成土色。那一抱稻草插完了,屋里不漏了。
我曾经怀疑,纵然是厚厚的一层,但毕竟是草,怎会不漏呢?杜甫不是都说“雨脚如麻未断绝”吗?可是大人们说,要是都那么漏雨,那日子还能过吗!他们终于不屑和一个孩子去探讨解释太多,便不耐烦地甩给你一句“自己琢磨去!”完事。
我竞有时在大风天去观察茅草房,努力地想去验证杜甫的描述,但终于没能如愿。白毛风的日子里,我被冻得瑟瑟发抖,茅草房却安然无恙。直到现在,茅草房早已成了心底的记忆,历史的风水,我却终于没有验证到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
更新:2014-03-25 06:33:0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