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燕山行(一)
无意中从电视上看到教师节期间,燕子山对教师免费开放。虽然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从小经常上山,前两年也去过几次。面对如今炒作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燕子山,我还是逢人便讲,去吧,去看看。可真的动身时,天公撒了满地的眼泪,似乎很不欢迎我们的打扰。
真的像赵师秀写的那样,“有客不来过夜半”,电话打给几个基友,雨成了他们婉拒我最好的借口。
听前台说,八点到九点半,凑齐一车就出发。因此,我赶在八点前到了燕子山商务大厦。走进曾经的矿务局办公大楼,明晃晃的地板昭示了这里的高贵和繁华。燕子山真的遇上了好人家,真的为我的家乡感到高兴啊。
二十年前,我还在洛阳师专上学的时候,那时候家乡的贫瘠,让我这个贫穷的学子诗白了《一种颜色》。“是谁把你流放在这里/你凄厉的哞叫越不过这重重山……”实际上就是对家乡这种菜色进行诗意的宣泄。中文系陈功伟老师说这首诗写得很好,判了95分。
燕子山,你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我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一个老教师让我至今仍然心潮难平。那时在饭场,说什么话题扯到燕子山,那双眼睛留露出的不屑,实在与其受人敬重的身份难匹配。
燕子山,我来了!
雨在车启动的那一刻更猛了,似乎考验着人们对山的忠诚和信心。没有人退缩。相反又上来了几位我比较熟悉的实验高中的教师。导游有没有介绍自己的名字,已无关紧要。她倒是迫不及待地介绍今天的行程。其实也只是出发了不到三百米。说是四十分钟就到川口村口。没有人在意时间,每个人的兴奋之情在发酵成喋喋不休的絮语。
豪华旅游中巴从川口村开始爬坡,导游说大于四十五度弯道有十八个,我们当地人称之为五里坡,有了新名词,叫十八盘。燕子山也随身刘秀王莽的传说更激起人们的兴趣。雾蒙蒙,山峦影影绰绰,燕子山平添了一丝神秘。忘忧谷,燕子峰,长寿峡,像三个谜语,等待着我们去破解。
听导游讲忘忧谷亮点有三:一是生长于南方贵族化的冷杉林;励志碑林书法和西汉末年刘秀经历的四重门----“喜门”、“福门”、“财门”和“好运门”的典故。
好在坐车,不觉着就来到了忘忧谷。车在林中穿行,却忘不了尘世烦忧。初中的时候,我哥哥的岳父就栖居在这片山林,承包了这里一百多亩地。那时候,每年暑假,我都会来到这里给他放牛,当然,也有我们家的牛。当年的五间瓦房和一孔破旧的牛窑,已和他的主人尘烟散尽。只留下当然已是满目苍翠坍塌破窑的轮廓。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有一个叫赵宝的老人,和这片山林相爱过。我知道。我伸长了脖子想找回一点曾经的记忆,太多了。牛铃声,少林武术,大木棒,二花,小蒜,黑咕隆咚的树林,我的胆怯。
车行至冷杉林停了下来。我们都下了车,膜拜一下这片神一样的树林。小木亭,木板路,高大通直的冷杉树,已把我们彻底征服。
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撰文的励志碑林,和燕子山的由来,两块大牌匾,以及山沟沟劈出的停车场,小木屋,原始生态下的寂静山林,忘忧谷充满了勃勃生机。
果然,循着石道台阶,一百多块大大小小的断碑,吸引了我这个痴迷于书法的爱好者。真想停下来好好欣赏这些大家们的杰作。可是毕竟随行都是急着赶路,没有人会让心灵静止下来。
很快来到四重门的一天门------“喜门”。拍照留念。接着,分别经过“福门”、“财门”和“好运门”。也沾一下刘秀皇帝的气场。是到了和忘忧谷说再见的时候了。燕子峰,我来也!

生长于南方的冷杉林在这里安家

燕子山的由来

在喜门前与刘秀的传说合影
更新:2013-09-11 04:51:2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