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灵宝
没来河南之前,真还没听说过灵宝这个地名。
到三门峡这几年,因为兴趣,在工作之余对周边的人文地理,略微作了一些了解。灵宝在三门峡的西边,与陕西交界了。最早知道灵宝,是因为函谷关,那是一处著名的人文胜地,经人一介绍,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在这个著名的关隘下面,有一条宽阔的涧水,叫作“弘农涧”,“弘农”是一个州郡的名称,这是我在史书上是可以经常读到的地名,灵宝就属于弘农郡。
灵宝这个地方,在更早的时候,还有一个更传奇的名字,叫“桃林”。相传远古时期“夸父逐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夸父是传说中的一个巨人,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他异想天开,想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但还没到太阳身边,就被炽热的火光烤得口干舌燥,痛苦难忍。只好回转身跑到黄河、渭河去喝水,河水都被喝干了,也还是不能解渴,最后就渴死在秦岭脚下。于是他的桃木拐杖也变成了蜿蜒几十公里的大桃林。每当春天桃花盛开,这里蝶飞蜂舞,景色宜人,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桃林”。
不知道“桃林”这个地名,被叫了多长时间,直到唐朝才改成 “灵宝”。故事是这样的: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一天做梦,梦见一块“灵符”埋在函谷关这个地方,唐玄宗便差人挖掘,果不其然。众臣说这是玄元皇帝显灵,送来“灵符”。唐玄宗听了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子对他的恩赐,于是就把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并将发现“灵符”的桃林县改为灵宝县。
这样改来改去,弘农郡和灵宝县似乎有重叠之嫌,其实也不是的,州郡的范围比县治要大的多,弘农郡应该下辖有灵宝和其他县治。其实我倒觉得“弘农”要比“灵宝”好听的多,当然这只是个人趣味,说说而已。
但灵宝这个地方,哪怕只是从命名由来看,也是个了不起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很多村庄至今还保留着远古的痕迹。除了上面说的“夸父逐日”之外,我们民族的共同远祖——黄帝,也曾经在这里长期活动过,在灵宝西20公里,有个地方叫“铸鼎原”,就是当年黄帝在这里,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采首山之铜,汲湖水,铸鼎于荆山之下,同时黄帝也是在这里,乘龙升天而去的。在当地留下了很多像“鼎湖”、“龙须沟”、“娘娘山”(嫘祖)。。。。。。等与之相关的地名。
不管怎么说,豫西这块浑黄的土地,真的是相当神奇的。年代久远的历史符号和历史遗存到处都是,稍作曲指算来,便可上溯千年。我来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时常可以感受黄天后土厚重的份量,同时也能隐约听到先人穿越时空的呼吸之声。曲折的黄河,还在不远处不舍昼夜地流动,在时空转换中,我是哪朝的书生,曾经来过,旋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