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语文课堂上幸福徜徉
改革开放30年,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程改革10年了,我们的课堂也焕然一新;如今的课堂如春风拂面,悄悄地转化了角色----不再是老师讲,我们认真听,用心记,而是老师引进文,让我们自主阅读、质疑、思考、合作交流,在语文课堂上如此“行走”真是一种幸福,也应了人们也常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一、圈点批注 习得阅读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注,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能力。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在默读中潜心会文,有利于将瞬间固化在页面上,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时,老师为了让我们理解普罗米修斯的热于帮助人类、富有同情心的英雄事迹,把人类没有火的悲惨和取得火的幸福与温暖以及受难时的痛苦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划出词句写下自己思考的痕迹。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以境促读 习得读中传情
老师还交给了我们许多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怎样欣赏文学作品、怎样鉴赏诗歌等,但最让我钦佩的便是那带着真情实感的朗读了。犹记得老师朗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的那节课,我看到老师的眼角充满了泪水,而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朗读出这样的效果,老师肯定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是老师用心了,她在朗读时投入了自己的真心真情。那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学习老师的这种态度。并且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任何事情,只有用了“心”才有可能做到位。
三、自主阅读 习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老师不再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我不仅掌握了许多语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学语文不是为了完成作业,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在学语文中学做人、做事”。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我就知道了如何多读书-----书要一边又一遍地读,还要边读边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忆读书》让我明白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还知道书读多了自然而然就会挑选了。《幸福在哪里》我知道了劳动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为了他的尊严》我也明白了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做人的尊严。《凡卡》让我通过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和插叙的乡村美丽夜景、和爷爷守夜、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的对比,我了解了沙俄时期社会的黑暗。
教师评价:“读”是阅读理解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读如此重要,我们就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地泛泛而读,要把读看做理解文本的“桥梁”,把读看做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这篇文章作者就从三个方面把语文教学中从老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读的幸福。如此下午,语文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更新:2013-05-16 14:23:5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