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风雨卢灵关

作者:风雨卢灵关 来源:岩石青松的博客 点击:3813

  卢灵关,又名辘轳关、辘岭关,南临佛山,北依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位于灵宝市朱阳镇老虎沟村西、陕豫交界处的大关岭上,也是西弘农涧河的发源地。
  曾建于宋大观5年(1110年)据清光绪二年(1876年)《灵宝县志》记载:县南180里至辘轳关,抵陕西洛南县界。明尚书许论《辘轳关》诗曰:“山路崎岖类如井,车难方轨马难行,一夫据守能坚壁,群寇何由得进兵。”可见卢灵关是战略要地,因此在灵宝有“北函谷,南辘轳”之说。
卢灵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朱阳镇佛山境内,曾经是李自成屯兵处。明崇祯七年(1634年)一清顺治二年(1645年),在这十多年中,李自成把此地作为大本营,出朱阳、攻灵宝、占阌乡,破潼关,都在此发兵。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潼关南塬大战惨败,从朱阳卢灵关进入商洛进行休整,打造刀枪,储藏粮草,秣马厉兵,留下了闯王试剑石、饮马槽等遗址。从此,朱阳镇的藏马峪、枪马峪因此而得名。
  卢岭关曾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红25军主力北上后,1935年9月上旬,中共豫陕、鄂陕两特委合并为中共鄂豫陕特委。 10月6日,在特委领导下,由红25军留下的300名红军骨干和特委游击部队共700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74师。在师长陈先瑞领导的红74师在豫西活动的区域主要在卢氏西南山一带和灵宝朱阳、卢灵关等地,并建立有农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红军从卢氏木桐沟来到朱阳山区的下河、秦池等地,打垮了秦池的地方保安团,后经大村到新店,从朱阳烟火崖经运头、董寨到小河,经老虎沟卢灵关向陕西陈耳沟迂回,取道犁牛河,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1 9 4 4年9月,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109师曾驻守于此。1 0 9师奉命封锁朱阳镇至卢灵关各路口,主力守盘龙、朱阳镇、抬头、周家山(约5 0华里)一线,卢灵关成为陕西河南两省阻止日军西进的第三道防线。我们在小河的南峪、西峪,卢灵关内外,发现许多战壕、碉堡,是当年国民党工程部队为抵御日军所修的防御工事,足足有10多公里。
  据向导讲,由于风雨的侵蚀,解放后,卢灵关已锈迹斑驳,只剩下两堵即将坍塌的土墙,托起一根腐朽的粗壮横木, 再后来由于拓宽公路,被铺上了水泥路,连旧关的一砖一瓦也很难看见了。追寻历史留下的足迹,透过历史的风雨,满怀崇敬的心情,缅怀卢灵关的辉煌历程,在卢灵关旧址上驻足,我仿佛听见当年的鼓角铮鸣,我仿佛望见古道边的刀戈剑戟,硝烟征尘。
  今天,卢灵关依旧成为陕豫两省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站在当年的古关古道上,亲身体会“双脚踏两省”愉悦情怀,眺望河南的苍茫如海的橡树岭,吮吸陕西连绵起伏的马尾松林送来的淡淡清香。古道两旁山势险峻,悬崖峭壁,壁立千仞,古木参天,气势雄浑。远处的崇山峻岭,栉比鳞次,沟壑纵横,山峰俊美,绵延不绝。犹如一幅绚丽灿烂,浓墨重彩的立体山水画卷,悬挂于广阔高远的天地之间。我有点飘飘欲仙,如痴如醉,不由得使人一脚跨向陕西,另一脚就踏进了河南了。
  据向导讲,当地政府将在大关岭旧关址的路旁边,重修新的卢灵关,到那是,卢灵关将焕发新的魅力。
   【2011-06-23日稿】

更新:2013-04-19 18:53:5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