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阳鱼窟寺
灵宝市朱阳镇沿弘农涧河西行10里,有一座庙亭高耸,下有一潭,此处名曰“鱼哭寺”。庙亭不大,建在石崖顶端。石崖突兀耸立,末端前倾,使庙亭有一种凌空的感觉。下边有一水潭,约四丈长,两丈宽,石崖底部有一洞穴,水从洞穴中汩汩涌出。潭水清澈见底,鱼儿成群,水草碧绿。蓝天、白云、石崖、庙亭倒映水中,真不知鱼是在水中、庙里,还是天上。
鱼哭寺背靠高山,漫山青松翠柏,山顶蓝天湛湛,白云悠悠,一条山路蜿蜒在青松翠柏之中,一头是蓝天,一端是庙亭,如果说那是一条龙从天而降,那庙亭肯定是龙头了。
我喜欢鱼哭寺,不是因为它是我故乡的一景,它比不上少林寺的雄伟,白马寺的壮观,也比不上普救寺的诗情画意,但这里有一个悠久而凄美的传说,深深地吸引着我。
相传在很久以前,在鱼哭寺对面有个村落,不知当年叫什么名字,现在叫运头村。村头有一天然的岩洞,里边流出甘甜的泉水,滋养着村里的人们,被人们称之为《福泉》,在这里洗洗手,再滴上几滴在身上,脸上,据说可以赐福,来年有好运。
村民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们在鱼哭寺里边打鱼艰难度日。村里有一户人家,老老少少几口人,老的有病,少的年幼,生活实在是艰难。
那年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的下午,天刮着寒风,飘着雪花,有一位白胡子老人,衣衫褴褛,拄着拐杖来这户人家讨饭。这家人见老人实在可怜,就把仅剩的半碗腊八粥送给老人充饥。老人吃罢,把那家主人拉到一边悄声说:“明天清早,你去打鱼,除了前边那条大鱼外,你尽管打捞”。主人一愣,寻思间,一阵风吹过,那老人却不见了。
第二天,天蒙蒙亮,那家主人就早起去打鱼。刚到洞口,就看见一条又肥又大的鱼,从崖下洞里游出,身后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鱼。主人大喜,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鱼,刚要下网打捞,耳边又响起了昨天老人对自己说的话。可是那条鱼太肥太大,不打多可惜呀!他心一横,还是把那条大鱼打捞起来,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令人惊讶的是,当他宰杀后,却发现大鱼的肚子里还残留着一些腊八粥。这下,他才是恍然大悟:原来昨天的那位老人是神仙啊!
当天夜里,汗风夹杂着雪花,异常寒冷。隐隐约约有种凄惨的哭声,响彻整个夜晚。第二天村民依旧去打鱼,却见鱼成片浮在水面,死了。从此以后,洞中再也没有出现过一条鱼。
这还没完,接下来怪事又发生了。刚才说过那长满青松翠柏的山坡上奇异地被大雾笼罩了(平常冬季很少有雾的)。并且有叮当叮当好象有人砍木头的声音,村民很是奇怪,却什么也看不见。三天过后,大雾退去,在水潭旁边石崖上悄然出现一座精美的亭子。亭子做工精良,造型别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非一般工匠所及,并且能够巧妙地建在石崖凌空一角,实在难以想象。有人说是那家主人为表示愧疚之心,修建的,但大多数人不信,他们说只有鲁班才能这么快造出这么别致的亭子来。
后来,人们为纪念那条善良的鱼和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取名叫“鱼哭寺”。
这个传说我每每听来,心里总有一种惭愧的感觉。鱼能以宝贵的生命报搭人的半碗粥充饥之恩,人却抵制不了一条鱼的诱惑,我为人的贪婪而惭愧。
现在还有人时常来烧香祈求神灵保佑。贪婪的人们啊!你还在祈求神灵保佑什么?不知悔改的人,充满私欲的人,迷失良知的人还值得保佑吗?
透过缭绕的香雾,听着人们喃喃的祈祷,我仿佛又听到了鱼在哭泣,为人类的悲哀、人性的自私而哭泣。
现在,鱼哭寺,和它所在的那道石崖和遍山的青松还有半崖上的那只庞大的神龟已经被周围的人们所推崇和爱戴。
每年每月的初一、十五,前来参拜和许愿的游客缤纷而至,逐渐已经成为朱阳镇的一道神奇而又亮丽的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