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报告文学:小雨的春天里

作者:马崇宾 来源:焦村一中 点击:8420

这是开学第二周的星期天下午,平常总是提前到校的小雨,今天却迟迟不见人影。下午班会课的时候,她的座位空着,班主任李慧鹏老师心里非常着急。小雨的家太偏僻,离学校有六、七公里远,家里也没有电话,真要把人急出毛病来。

从七年级到现在,她可一直是年级和班里的学习标兵,还是班里的语文科代表,每次考试都能得好几张奖状。她活泼开朗,待人热情诚恳,学习勤奋刻苦,为人坦率正直、善良。她喜欢文体活动,总是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吉尼斯”等。和同学说话时,一板一眼,文绉绉的。她还是他们学习小组的组长,她负责着五位组员的日常学习。谁的数学题不会解了,英语语法弄混了,文言文翻译有困难了,她都能三下五除二帮你搞定。在她的带领下,他们组在班里可是样样得第一,每次都被表扬。她无疑是小组和班级不可或缺的人物。

这时,李老师想到了一点:难道是因为下午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来校收取教辅资料的费用吗?以前的教辅费用,小雨从没有缓交、迟交过,她总是早早地填好订阅意见征询卡,盼着资料早点拿到手。

到下晚自习的时候,她的座位仍然空着。问他们组的同学,都说不知道。大家也都在纳闷,小雨这究竟是怎么了?这时,小雨同村的一个外班同学匆匆跑来,递给李老师一封信。信上写到:敬爱的李老师,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感谢您送给我的那些衣服和生活费。我真的不能再读书了,我的情况你最了解了,因为我上学的花销和我的疯娘几乎拖垮了我舅舅一家人的生活。过完春节,舅舅家所有的积蓄只剩下二、三百元。我舅妈那时也是忍受不了这种苦日子,和我舅舅离的婚。如果我再继续上学,良心何在?于心何忍?我准备去三门峡打工,找我的爸爸。老师,再见!我会一辈子记住您的,爱你的小雨。读完这封信,李老师陷入了沉思。

出生的不幸

小雨的家在焦村镇姚家城村,她半岁的时候,她娘就疯了。她的奶奶是她爸爸的继母。老人30多年前来这个家时,自己带了一个女儿,和小雨的爷爷又生了两个女儿。可能是没有血缘的原因,老人总看不上小雨的爸爸,对小雨的妈妈更是百般刁难、挑刺。给脸色、丢碟子摔碗儿的事儿,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在农村子女多的家庭矛盾往往比较多,婆婆、媳妇和小姑间,常常因为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针尖对麦芒、唇枪舌剑地闹上几宿。小雨的妈妈是一个个性要强的人,受到委屈时就去和婆婆理论。结果,常常被婆婆、大姑和两个小姑冷嘲热讽地奚落一番,甚至有一次被暴打了一顿。

小雨的爸爸,开始厌倦这种充满“硝烟”的家庭环境,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另立门户和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总是在众人包括小雨妈妈的“白眼”下苟延残喘地过日子。终于,有一天,他心一横,屁股一拍,就在小雨半岁时,可能是含着泪离开了小雨母女俩,自己独自出外谋生去了。这一走就是15年。本来小雨的妈妈在婆婆面前就举步维艰,现在丈夫走了,她孤身一人,既要养育不到半岁的孩子,又要操持家里的果园和农田。没日没夜的劳累和对生活的绝望,使她彻底崩溃了。她开始胡言乱语、衣冠不整甚至衣不蔽体地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神情恍惚,口中喃喃自语:他不要我了!他不要我了!

“麻绳拣细处断”,接下来,小雨的爷爷去世了。他在世时,小雨的妈妈还能有口饭吃,他一走,整个家老太太一个人说了算。婆婆开始虐待这个“神经病”儿媳妇,干脆把她们扫地出门,赶到果园小房和村外的废旧的机井房里。刚开始,小雨八十高龄的曾祖父、曾祖母,时不时还来接济这可怜的娘俩儿,到后来也无能为力了。

艰辛的童年

小雨妈妈的病情在不断加重,几乎已经抚养不了孩子了,小雨的外公和舅舅就把这娘俩接回了娘家——李家坪村。

这是一个略显偏僻的村庄,虽说距离310国道不是很远,民风淳朴,和谐稳定,但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外公和外婆身体都不好。外公患有糖尿病、腰腿疼。因为家里不宽裕,看不起病,就自己常到药店买点药凑活,有一次吃错了药,差点出了人命。老人在家里躺了好几天,才缓过气来。外婆对人索性说自己就是个药罐子,她患有脑血栓、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类风湿等,几乎药不离口。家中有病人,在农村要想脱贫致富是很困难的事情。后来,小雨的舅妈可能就是因为家里太穷,才闹离婚另嫁他人的。虽说日子过得很苦,但外公外婆不会让这母女俩再遭受一星半点的痛苦。小雨就这样一天天长大。

六岁那年,小雨开始在姚家城村读小学。小学一、二年级,小雨一直在李家坪、大原上和姚家城村之间的田间小道上穿梭来往、奔走上学。尤其是中午饭,小雨在姚家城的家早已不存在了,那个奶奶根本就不认她这个孙女,她只有步行到李家坪的舅舅家去吃饭,下午上课前再赶回到姚家城小学。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中午要徒步往返三、四公里的路程上学,小雨真的不简单。

小学二年级结束时的那个暑假,外公和外婆为小雨的妈妈去市里的康复医院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治疗。那些天,小雨激动得不得了。她早已习惯了有这样一个疯妈妈,虽说从未和她有过一次正常人般母女间的交流,但她何尝不希望妈妈早日康复、向别人的妈妈一样健健康康呢?她看惯了妈妈呆滞、空洞的双眼;看惯了妈妈蓬头垢面的样子;看惯了她在地上捡东西吃的样子;看惯了她在巷子、村头漫无目的地走动。所以,当外公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点点积蓄为妈妈看病时,小雨激动不已。

妈妈的病情控制住了,没有再往外瞎跑,但仍然不能和人正常交流,有时会傻傻地笑,有时会伤心地哭。

新学年开学时,家里实在拿不出小雨上学的费用,她第一次辍学了。她的一个婶婶在李家坪小学任教,看到孩子可怜就利用课余时间,把小雨叫到学校为她补习功课,教她识字,给她讲题。但这也不是个办法呀。看到婶婶总是很劳累的样子,小雨去了两个星期后,就自个儿决定再也不去打扰她了。小雨辍学了整整一年。

又到了开学的日子,小雨太想上学了,但这对她来说太难了。性格倔强志气的爷爷问过小雨,已经九岁的小雨说,不上学也能活下去。爷爷哭了,他说就是借钱也得让小雨上学。

因为当时农村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和撤校并点,李家坪、姚家城等小学撤消了。小雨只能到姚家城南面的辛庄小学就读。这里距离舅舅家更远了,一来回有六公里左右,怎么办呢?为了不花钱,必须在家里吃饭中午饭才行,小雨开始学自行车了。那是一辆破旧不堪、稍显笨重的28型自行车,不到九岁的她比自行车高不了多少。小雨就在门前的巷子里和乡间的土路上学起了车。她还不能像大人一样坐在车座上骑行,只能踩在脚踏板上,在自行车的横杠下“掏”着骑。不到三天,她就很熟练了,刹车、拐弯和躲避行人车辆,她都能很熟练地应付。就这样,小小的她骑着大大的自行车,在风霜雨雪里穿梭了两年,直到五、六年级时住校为止。

进入中学后

2009年暑期,小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焦村镇一中。进入初中后,小雨发现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虽然没有新衣服、新书包,但她爱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可能是童年的不幸遭遇和艰苦生活过早地锻炼、磨砺了她,学习上她刻苦认真,勤奋上进;生活中,她诚实守信,坦率正直,乐于助人。她知道舅舅一家供养她们母女不容易,从不乱花钱,总是精打细算、合理支配每周三十元左右的生活费。她想啊,舅舅和外公就靠那几亩长势颓败的苹果园和农闲时自己编几把笤帚的微薄收入来养家,自己真的不能乱花一毛钱的。每个周五的中午饭,她只花五角钱买个包子就把自己给打发了。

每想到拮据困难的家境,她学习上更刻苦了。她常常挤时间学习,甚至利用寝室里熄灯前的几分钟,读书、看报和做题。一有机会,她就到教室外走廊的书架前,如饥似渴地阅读。闷的时候,她也会哼起流行歌曲,之后又会很快投入到学习上来。有谁知道,这是一个一出生到现在,十几年缺失父母关爱的孩子。她把那么多的伤痛,深深地埋藏在心灵深处,从未向任何人流露过。学习上有困难时,她也会着急,但她会耐着性子,积极寻找办法和出路。课堂上她不光自己自己踊跃发言,还鼓励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课堂活动。她用一颗责任心和爱心带动了整个小组成绩的提高。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哭有什么用?”您说,难道15岁的她不够坚强吗?

有爱的现在

现在,小雨面临着小学二年级以来的再次失学,而且这一次恐怕是永远的失学。怎么办呢?心急如焚的李慧鹏老师,把小雨的情况向学校领导详细做以汇报。带着李亚刚校长的再三嘱托,赵建国副校长、于红辉副主任、廖站革副主任和李慧鹏老师,驱车赶往李家坪村。

他们走向小雨的家。这个家太困难了,困难到了大家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简单的栅栏围成的院子,院内坐落着三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土坯瓦房,早已年久失修;屋内杂乱地摆放着锅灶、农具和衣物,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小雨的家人穿着极为朴素。舅舅坐在小凳子上编笤帚,他脚下的木棒上缠着一匝匝的细铁丝,左手拿着一把老虎钳,正使劲地望一大把高粱秸秆上拧铁丝。小雨六十多岁的外婆坐在土炕上,时不时地咳嗽一两声。她的疯妈妈头发凌乱地倚在土炕边,目无表情地嚼着带壳的花生。小雨则趴在炕上在看课外书。

李慧鹏老师和几位领导询问了小雨家里方方面面的情况。他们了解到,小雨舅舅家里虽说有几亩果园,但家中病人太多,因为疏于管理等原因,每年果园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家中除了粮食够吃以外,什么都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小雨的舅舅和外公种庄稼、打小工等,还有小雨的舅舅为村里人编笤帚得来的些许报酬。

返校后,李亚刚校长就小雨的情况主持召开了校级领导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和解决如何帮助类似于小雨这样家庭条件艰苦、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当天下午,《焦村一中资助特别困难学生办法》出台了。学校为小雨代付了新华书店的教辅费用,而且每周资助小雨40元的生活费,直到她初中毕业为止,学校总务处还和小雨的舅舅签订了协议,长期购买他编的笤帚,按每把8元的价格收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焦村一中对小雨的关爱就像这润物无声的春雨般,小雨和李老师一起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她还是那么优秀和杰出,她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她愿意用最优异的学业成绩和一颗真心去报答老师和学校的关爱。


 

更新:2011-03-25 04:35:0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