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缅怀祖父林维镐与中州学圣林伯襄

作者:林杰 来源:中国 点击:22109

       近年来,河南省国民经济收入已突破万亿元,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发展。仅以高等教育为例,截至当年,全省已拥有各类高校百余所。每年高招都有数十万莘莘学子被全国各类高校录取,人才大省的势头强劲,已初现端倪。省内高校名列榜首的首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若论历史悠久,河南大学首屈一指,自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皇朝,1912年建校至今,已经95个年头了,当年全国此类高校仅三所 。
       河南大学座落在黄河之滨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东京汴梁之开封城内。当你迈步宽敞优雅的大学校内,一尊巨大的铜像跃入眼帘,他就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河南高教第一人,河南大学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名垂青史的林伯襄先生。 近百年前,我祖父林维镐为筹备、创建河南留学欧美专科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奔走呼号,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祖父林维鎬等九位先贤百年前振聋发聩的兴学救中华的呼声


       百年前的呼吁《筹备留学欧美学校公启》——1912年4月29日的开封《大中民报》首版新闻

     【《筹备留学欧美学校公启》欧美, 留学, 大人, 学校

     《筹备留学欧美学校公启》——《大中民报》1912年4月29日第一版

     “ 呜呼,共和国成立,民国肇基,河流嵩峡间黯然无色之老大河南,亦将随之焕然一新,变为美丽庄严之乐土也乎?吾窃喜望之,而未敢信也……夫国之强,强于学,一省亦然。河南学战之战阙员,既不能与各国相角逐。则在各界中往往蜷伏人下,莫敢仰首一嚎鸣,而一切人民权利,亦往往不能与他人平等,又将谁尤?孟子曰:“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举国自由,中州独后,河南之不若人甚矣。岂数千万有脑筋、有心思 、有耳目口鼻之人民,竟无一引以为耻者乎?如齿之,莫若图根本之救治法。根本之救治法若何?是非多遣留学欧美,以造就真才不可。夫文明先进国之政治、学术、技艺足以师我而益我者夥矣。从而求之,则世界知识、专门知识,皆于此吸取焉。出而乞诸邻邦,归而飨诸祖国,其有裨于民智、民德、民力、民权、民生者必多, 东南各省先我着办,成效亦最著,及今而仿行之,已落人后,然尚可为也。不然,留学无人,则真文明无其导线,真事业无其原质,后此共和国之河南各个人、各社会,犹是前此专制国之河南各个人、各社会,以之入政治竞争、文化竞争、经济竞争、生存竞争之场,必永无河南人之立足地,河南特各省之一附属物、寄生物而已。呜呼,黑暗复黑暗,长夜何时旦。我父老兄弟 ,纵不为一己之人格、人权悲,独不为后世子孙怜乎?虽然,留学急矣,非外国语言、文字及普通科学具有根底,则糜费多,而收效难。河南各中学迟钝、腐靡,不足养成留学资格固矣,即名高等学校者,按其实际,亦难言之。然则实因各校而改良或遣学津、沪,以为预备,可乎?曰:外国语言文字偏重,必不适合于一般学校,而遣学津、沪,则又人寡而费巨,此预备学校所以不能不专设也。或曰:河南留学东岛者,不有人乎?何事留学欧美之预备?为不知日本之短期文明,足以飨遗我国者无几,且从前学说,更不适用于今日之新共和国也。百年之计端在树人,亡羊补牢,晚而未晚。日本福泽谕吉创庆义塾,专以英文教授科学,其故可深长思也。特是事体重大,经费维艰,仁人君子,有以救不光荣、不名誉之河南为念,而热心赞助解囊相予者乎?馨香视之。

  发起人:林维镐、林伯襄、刘鸣晟、王敬芳、龚肃健、房瓒先、王印川、万鸿图、刘名勋】

  这就是百年河南大学创办伊始的开篇辞——百年前振聋发聩的呼声——至今读来仍如雷灌耳!


  河南高等教育第一人

  林伯襄(1878——1956)是河南省商城县南溪乡后湾村人,1932年因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剿共有功,蒋介石敕令析置“立煌县”划归安徽省管辖。1949年解放时易名金寨县,现属安徽省六安市。
林伯襄是我未出五服的堂伯父,青年时曾与我祖父林维镐(号新武)及另一堂伯父林琴舫在南溪林氏祠创办新式学堂明强学校,我祖父任校长,伯襄伯父任学监。琴舫伯父后任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袁派人暗杀于北京。南溪林家本是望族,素有诗书传家之遗风,好学、兴学造福桑梓。据族谱记载,林氏远祖早年逃荒要饭流落南溪落脚一所寺院内,靠勤奋劳作繁衍光大起来。
  我伯父林亮是红军时期干部,在清华大学学习时与蒋南翔、姚依林等一起参加了“一二.九”学潮,曾两次被反动当局逮捕押往南京陆军监狱,被营救脱险后到新四军做政治工作 。后历任豫皖苏军区组织部长、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校长、十八军随营学校校长、十八军先遣支队党委副书记暨政治部主任、西藏拉萨市委首任书记、云南红河州委第一书记、个旧市第一书记、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等职。我父亲林瑛抗战时期就读于上海新闻专科学校,为了拯救民族安危投笔从戎参加了新四军,历任文化教员、干训队长、军区文工团长等职,建国后转业到地方 先后在信阳地委、行署,灵宝县人委等部门工作,不幸英年早逝,30多岁即离开了我们,此乃后话。
我祖父林新武后担任河南省首届省议会议员,积极参与了河南预校的创办工作,力促议会通过此决议。当然,主持校务重任的非林伯襄莫属,此乃众望所归。国之使然。
  林伯襄家学渊博,幼读经史,14岁即赴汝宁府应试。他目睹清廷腐败帝国列强入侵之国忧,以明耻、兴邦为己任。考入上海中国公学,修业时,与国学高才胡适同窗。受《时务报》、《申报》及西方进步思想之影响颇深。
  1908年修业期满回乡兴教,以教育兴国为主旨,剃除发辫,不为清奴。在明强学堂提倡新学,注重实用,开民国风气之先。一时名声鹊起,学生遍及豫南光山、潢川、固始、息县、商城五县,所到之处皆尊其为“圣人”,求道者甚众。林伯襄身材修长,双臂过膝,身着一袭蓝布长衫,带着一副眼镜,整日里风尘仆仆,为乡邻治愚发蒙启智,声名远播。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河南成立都督府,他被推举为教育司科长,力举“以教育致国家于富强,以科学开发民智”,远见卓识,寓意深长。他与河南提学使、省议会议长陈善同,河南教育总会会长、河南教育司长李敏修纷纷上书民国政府力陈开办新学之迫切,倡导效法欧美,引进西学,谋求富国利民之良方。
  1912年4月29日,我祖父林维镐领衔与林伯襄、王敬芳、王印川等九先贤联名在《大中民报》发表“筹备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公启”之倡议,各方群起响应。经河南省都督张镇芳提议,河南省临时议会议决,立即筹设一所主学外语,以派遣赴欧美留学生为主的预备学校。经陈善同举荐、委任林伯襄为校长。择定开封铁塔以南,历代河南乡试重地“河南贡院”东半部为校址。林校长上任不足月余,9月1日便发布《河南提学司招考留学欧美预科学生广告》,首届设英文科两班,招录体肢健全、语数优异的12至16岁高小毕业生,毕业后择优公费派出欧美各国大学留学,或升学或任教。9月下旬,首届140名新生入学,中国近代历史上这所全新的学校在开封古城正式诞生了。当年全国共有三所此类高校,另两所是北京清华学校和上海南洋中学,并列为全国留学生培训基地。
  作为培养出国留学生的摇篮,预校原定学制四年,后依例上海南洋中学改为五年。此类学校当年国内少有,教学无模式可循,主要以西方教育为蓝本。林校长常说“人应当走一步一个脚印,决不能马马虎虎”。他的身体力行堪为师生表率。他平时生活俭朴,衣着朴实,常被人误认为是校工。他学识广博、才华过人,国文、英文、数学、史地等各科俱佳。一俟得知有学生对授课教师讲课有不满意之处,他便立即前去听课,了解情况,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若有教师告假,他必以身补缺莅临授课,决不以此贻误学子课业。他爱生如子,常手提马灯巡视校舍,给睡觉的学生掖被褥,直至深夜方离去归返。
  林校长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更是著名的爱国者。也是当时全省教育界铮铮铁骨的一介廉士,他所书“刚毅宁静”条幅示人,正是他一生人品的真实写照。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每次参加出国留学考试,预校被录取的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大学河南籍考生录取数的总和。首届英文科毕业时,参加河南省公费留学生考试,分给预校20个名额,其他大学河南籍考生也是20名。但考完后,预校的考生被录取20名,其他大学仅录取10名,才达半数,可见预校外语程度明显优于其他大学 。
  1916年袁世凯窃国自立为“洪宪皇帝”,做了83天的皇帝梦,便在举国声讨中退位,一命呜呼!一向革新掌校四、五年的林校长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称病辞职返乡不出。堂伯父林琴舫亦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暗害成了民国烈士,民国总统冯国璋 曾亲往赠匾吊唁,民国政府发给五千元大洋抚恤金,遗属用这笔钱购买了田产,到解放后土改时却被划成了地主成份。林伯襄后来又应邀于1922年和1930年两度出山重归省教育厅复任科长、处长等职,因不愿与国民党同流合污而两度愤而辞职。1938年河南省政府盛邀出任省政府秘书长要职。他坚辞不就。但直到全国解放后,省政府吴芝圃主席代表人民政府邀请他为人民服务,他毫不犹豫慨然应允,出任省教育厅首任副厅长,并当选为第一届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白发巳送黑发人

  林伯襄自幼生在书香之家,其父林维垣是黉门秀才。他家教虽严,但绝不限制子女言行。其长子林承萃最终成为职业革命家,英勇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林承萃1904年在家乡出生,天资聪颖,幼承祖训,先在南溪小学启蒙,少年时期考入笔架山蚕桑学校。他目睹内忧外患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拯救民众的弘大志向。后在父亲民主思想的熏陶下,1923年到广州大学预中求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深恶旧社会之黑暗,1924年只身出走九江声言“胸中有大不平事,需外寻同志共求办法”。后因父亲在开封供职,抵汴后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二中学高中文科,从此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新思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高中毕业后,受河南党组织派遣到广东黄埔军校入第五期学习军事与政治,时年22岁。他在校功课好,颇具文采,赴粤前修书一封致乃父,陈明革命志向,并撰得一对联“碧血溅成真世界,头颅换出自由花”,表达了自己投身革命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在校期间参加了平息陈炯明叛乱的战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肆地进行“清党”活动,他因不满蒋介石倒行逆施被其逮捕入狱,在黑暗中度过了三年的牢狱生涯。1930年冬获释到上海党中央所在地,在中央训练班和中央军委工作,成为职业革命家。1933年被叛徒出卖,在工厂遭国民党逮捕后押往南京,敌人用尽酷刑他坚决不泄密,两月后被活埋于雨花台乱石丛中,就义时年仅29岁。他英勇就义的壮举尘封了16年,直到1949年解放时,其父才得知真相。可叹白发人送黑发人!烈士是一座丰碑,如今他的事迹被陈列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第六展厅的首位,永远激励后人。

  满门忠良皆贤士

  金寨县早在1920年就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土地革命时期爆发的三大农民武装起义——黄麻起义、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后两起均发生在金寨境内,这是一块可歌可泣的红土地。以暴动骨干为基础组建的三大红军主力队伍——红4军、红25军、红28军,从故乡走向全国,建立了民族解放卓越的历史功勋。当年全家当红军的不计其数,红军乡、红军村比比皆是,先后有十万大军参战报国,有五万多烈士为国捐躯。解放后有600多位老红军在中央和各省市工作,是位居第二全国闻名的将军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授予上将军衔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真可谓将军星闪烁,老一辈省军职以上领导100多人,新时期省军职领导10余人。历届中央委员12人,任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副职以上军政要员25人。像林承萃这样英勇牺牲的林氏子弟不计其数,像林伯襄这样的国之贤士应有尽有。原中纪委委员、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林维先,毛泽东当面称赞他为红军时期的游击专家。中央军委原装甲兵副司令员、少将林彬,江西省军区原第一副司令员、少将林乃清,原武汉军区湖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湖北省纪委书记、省人大副主任林木森,红四方面军总部妇女工兵营营长、原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兼罗荣桓元帅办公室主任、总政治部副兵团职顾问林月琴,英勇牺牲的烈士红军团以上干部林英奎、林英俊、林英坚、林英谷、林维早、林维权、林维莫、林志贤等,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抛洒热血,尽忠报国,谱写壮丽诗篇。
  林伯襄先生一生追求光明,以教育兴中华志存高远,他的言行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学生中,在国、共两党中担任要职的不计其数。据说学生尊重先生人品,凡骑马去拜见者,距住宅十几里便下马步行。我年届八旬的老母回忆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在开封省干校学习时,每逢周末他必派下属赶马车接母亲到家休息,下周再派人送返,足见他对小弟妹关爱有加。
  1956年11月16日,先生以79岁高龄在开封谢世,省党政军领导前往吊唁告别。为缅怀一代宗师林伯襄的历 史功勋,在河南大学诞生90周年的2002年,海内外校友在校园里塑造了一尊先生铜像,以示敬仰之情。如今他已去世五十三周年,历史的车轮又迈步向前了一个多世纪。2009年是先生诞辰131周年,现在新河大已把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培养人才,致力于振兴民族,强壮中华。
  河大这座历经近百年沧桑的历史名校,目前各学科的门类齐全,硕士、博士脱颖而出,真可谓是桃李芬芳满园春色。古老的大学正勃发生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培养栋梁之才。先生百年前的追求探索已成为现实,先生在天之灵倘若有知,理当为此而欣慰。

 

改革中流击水 发展长河接陆 记录时代风云 构筑平凡人生
更新:2009-10-25 16:49:0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